6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温室引种栽培试验

2023-05-20 10:29范玉平
北方果树 2023年3期
关键词:秋果波拉新枝

范玉平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甘肃 天祝 733299)

树莓(Rubus idaeus)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或亚灌木果树,俗称托盘、山莓果、悬钩子和覆盆子等[1]。树莓茎藤状,半木质化,长度可达1~2m,生长2年后干枯死亡,从根茎处抽生新的嫩茎继续结果。树莓果实由一层或多层小核果组成,形成一个圆锥形中空聚合果。栽培学上根据聚合核果与花托分离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红树莓类群和黑莓类群。红树莓类群果实成熟后,果实与花托易分离,便于采摘,黑莓类群则相反。红树莓类群又按果实成熟采收期分为夏果型和秋果型,秋果型夏末初秋成熟采收,成熟期晚于夏果型,且连续结果能力强,又称双季莓。树莓果实可鲜食、制酒和制醋,也可入药[2,3]。近年来,树莓栽培在欧美发展迅速,欧洲称其为“贵族水果”,美国称其为“生命之果”,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其为健康小浆果[4]。树莓特有的保健功能在我国也引起广泛关注,北京、 辽宁和山东等地都有较大的栽培面积,栽培效益较高[5]。甘肃省天祝县为了丰富设施林果栽培品种,提高栽培效益,2018年引入红树莓部分品种,通过连续观察物候期和对比分析不同品种果实品质和产量,初步筛选出适合高寒冷凉区温室栽培的品种2 个,为红树莓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甘肃省天祝县华藏寺镇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海拔2 450 m。年均气温2.8℃,最低温-16℃,最高温35℃,≥10℃积温2 400 ℃,年降雨量365 mm。土壤为山地栗钙土,土层深厚、肥沃。试验地受最低温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露地无法栽培树莓。2018年建成土墙体、钢屋架、棉被保温温室,开展红树莓引种栽培试验,温室长80 m、宽8 m,屋脊高3.5 m,蓄热保温性能良好,能满足红树莓正常生长发育。

2018年3月中旬从吉林省白山市醋栗果树场引入6 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爱迷特’(Amity)、‘秋英’(Autumn Britten)、‘卡来英’ (Caroline)、 ‘ 诺娃’(Nova)、‘波拉娜’(Polana)和‘沙米特’(Summit),定植于试验地温室内,南北行向,行距2.0m,株距0.5m。红树莓萌发初生茎后,将初生茎分成两排,逐级引绑到水平铁丝构成的横截面“V”字形架面上,高1.2m,顶宽80cm,篱架树形。每个品种连栽2 行为1 小区(面积32m2,32 株),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 次。

苗木定植后60d 统计成活率。2021年树莓进入盛果期,4—10月观察记录萌芽始期、开花始期、采收始期和采收终期,计算采收期。10月底统计新枝数;每小区随机抽取30个新枝,用卷尺测定长度、用外径千分尺测定基部粗度;统计花芽率;每次采收后每小区随机抽取50粒果实,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重,用手持测糖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酸碱中和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6],用吸光光度计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7],并观测果实色泽;采摘结束后统计小区产量。

利用Excel2007 和DPS3.01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新复极差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 可知,6 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5月上旬开始萌芽;除‘爱迷特’6月上旬开始开花外,其余品种6月中旬左右开始开花;7月中旬开始采收,但采收终期差异较大。‘爱迷特’萌芽最迟(5月10日),但开花最早(6月5日);‘沙米特’萌芽最早(5月2日),但开花最迟(6月20日)。‘秋英’采收始期最早(7月15日),‘波拉娜’采收终期最迟(10月20日);‘波拉娜’和‘秋英’的采收期最长,均为92 d;‘爱迷特’采收期最短,为60d。

表1 红树莓不同品种的物候期

2.2 生长结果习性

由表2可知,6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的栽植成活率、新枝数、新枝长度、新枝粗度和花芽率差异较大。‘波拉娜’的栽植成活率、新枝粗度和花芽率均最高,分别为93.65%、25.06mm 和58.32%;‘秋英’的栽植成活率和花芽率仅次于 ‘波拉娜’,分别为90.61%和50.66%;‘爱迷特’的栽植成活率、新枝数和新枝粗度、花芽率均最低(分别为78.15%、3.22 条/株、16.25mm和32.14%),但新枝长度最长(178.02cm);‘卡来英’的新枝数最多(6.28条),新枝粗度仅次于‘爱迷特’(20.47 cm),但新枝长度最短(117.49 cm);‘诺娃’和‘沙米特’的各项指标均居中偏上。

表2 红树莓不同品种的枝条生长量

2.3 果品质量

由表3 可知,6 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波拉娜’ 的单果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26 g、14.76%、14.53mg/100g,可滴定酸含量最低(0.43%),固酸比最高(34.33);其次为‘秋英’,依次为3.73g、13.57%、13.55mg/100g、0.55%和24.67;‘爱迷特’均为最差,依次为2.52 g、10.13%、10.15 mg/100 g、0.80%和12.66;‘诺娃’各项指标居中偏上。

表3 红树莓不同品种浆果的品质

2.4 产量

由表4 可知,‘波拉娜’ 的小区产量最高,为52.99 kg;其次为‘秋英’,为46.00 kg;‘爱迷特’的小区产量最低,为38.28kg。

表4 红树莓不同品种的小区产量 kg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高寒冷凉区温室栽培条件下,6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中‘波拉娜’的栽植成活率、花芽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产量均最高,依次为93.65%、58.32%、4.26g、14.76%、34.33、14.53mg/100g;其次为‘秋英’,依次为90.61%、50.66%、3.73g、13.57%、24.67、13.55mg/100g。‘波拉娜’和‘秋英’的果实均为深红色,深受消费者青睐,建议在栽培中优先选择。

果树栽培中,果品产量和品质共同影响栽培效益[8]。果品品质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外观品质主要包括单粒重和色泽,内在品质主要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9,10]。一般情况下,果大色艳、味甜可口的果品深受消费者喜欢。除产量和品质外,果品上市时间也间接影响栽培效益,淡季或错峰上市、较长的供货期有利于提高市场售价,从而提高栽培效益。高寒冷凉区温室栽培条件下,红树莓休眠期长、萌芽、开花和结果期均晚于低海拔地区,实现了延迟栽培。6 个秋果型红树莓品种中除‘爱迷特’ 外,‘秋英’‘卡来英’‘诺娃’‘波拉娜’和‘沙米特’的采收期均延迟至10月,且波拉娜和秋英的采收期可延迟至10月15—20日,采收期长达92d,更符合延迟栽培的品种要求,果实采收期长,淡季上市,售价较高。

在果树栽培中也不能单纯只考虑影响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因子,植株长势和枝条生长量等因子影响果树修剪用工量,关系到影响果园的管理成本。本试验中‘爱迷特’根颈萌发的新枝数最少,为3.22 条/株,但新枝长度最长,为178.02cm;‘卡来英’根颈萌发的新枝数最多,为6.28 条/株,但新枝长度最短,为117.49cm。两者都给修剪带来一定困难,前者枝条过长,倒垂在地面;后者枝条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红树莓生长空间有限,萌发新枝数和生长量协调一致便于管理,可降低修剪用工成本。

猜你喜欢
秋果波拉新枝
风神洒落古意盎然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会飞的窗帘
曲苑新枝
梨花
曲苑新枝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
一场雪的秋收起义
波拉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