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案随笔

2023-05-21 09:38文/薛
美术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行万里路感人观者

文/薛 康

薛 康/ 盛世芳华 236cm×131cm 2020年

一、写生

在学习过程中,方老师非常重视写生,倡导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写生中引导我们发现自然景物的美感,并在其中稍加改造即可。老师常和我们分享李可染先生的观点:“自然形态的东西很美,但往往也带一些缺点,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例如画一棵树,凡是最精彩的树枝都要全力肯定下来,尽量地发挥,充分地表现,缺点部分删去不画……其余部分通过经验结合客观规律补上。”只有真实与生活才能感人,于平淡天真处感人,触发观者思考。

老师身体力行,每年都会带领我们到各地写生。在写生过程中老师也会用行动教导学生如何发现自然物象的美,并逐一对写生稿进行调整与修改,这也使得我们对自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寻求好的意象我们不仅需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更要多次深入观察,然后再“向纸三日”,反复构思与深入立意,方能得写生之真意。

二、修养

老师指导我们在学艺中应多看书、多写生、多画画。这种修养我理解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即是在生活中体验,而“读万卷书”一方面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浸润于传统文化中,厚积薄发。南宋赵希鹄的“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名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便是强调修养之重要性。

对于如何平衡古人之迹与自然造化的关系,崇尚写生的老师无疑用行动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正如石涛所言“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我们应该做的是“师古人之心”,守正创新。与古为徒而非食古不化,于“行万里路”中发现美。老师鼓励我们自我探索,从有感受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推陈出新。

三、美

美在何处?老师常引导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我想这便是禅宗说的“庭前柏树子”,美在“青青翠竹”“郁郁黄花”,在生活留心处,美存在于我们在生活审美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

薛 康/ 春风惊涧 180cm×97cm 2019年

薛 康/ 千年风骨 236cm×165cm 2021年

马祖道一认为:“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固有。”美即是一触即觉的心物交融。故而我们能做的便是用心去感受目之所见与身之所历,体验当下直接的感兴,回归生活的本真。

老师常说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锻炼眼力。这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只有拥有发现与感受美的眼睛才能看到自然中的美。记得老师带领我们于梁化梅林写生时,起初我并不知道如何观察自然并把握其具体美感,而是结合既有印象与学习对着梅花编造构图,于是笔下多为空泛套路。老师则耐心指导我们去感受梅林的美,把握其美的典型,肯定最美的部分。老师所说的典型,便是最能体现梅花气质的部分,这一部分则是以我之眼观梅花,梅花最打动我的部分,这一部分既具有此株梅花之特性,又具备梅的共性,即梅之典型形象与气质。

四、情感

老师常教导我们,作品最重要的便是感人,只有有生活体验的作品才能引起观者共鸣。老师所讲的感人我想便是作品中所蕴含的最真挚的情感,情感贯穿艺术始终。于我而言,这生活体验与情感便是移情于物,使得物我交感、天人合一。

比起绘画作品的新,老师更注重绘画作品的“真”“善”“美”的体现。老师常用齐白石讲作画勿“舍真求怪”的观点启发我们。他常说每个人笔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创作中更应注重“真”的表现,即表现生活的本真与自我的真实情感。将我们的最独特本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这样方可守正创新,不流于形式。这一点又与石涛所说的“我用我法”相契合,外师造化而后中得心源。

五、境界

老师倡导雄浑开阔的壮美与平淡天真的生命情感,即不过分修饰的瑰丽奇雄与野逸自然之境界,是心胸上的开阔与精神上的超越与复归。王国维先生曾言“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各美其美。然老师提倡的大境界则如豪放诗般托物言志,解衣磅礴。因而我的创作也更多关注于天地间的生命与爱及自然中的宏伟造化。相比虚幻飘逸的唯美意境,历经生活的艰涩而感发的质朴纯粹的意境更使我着迷。

↑薛 康/共生·万物有灵180cm×180cm 2019年

↓薛 康/共生系列140cm×140cm 2020年

↑薛 康/耐他风雪耐他寒68cm×68cm 2020年

↓薛 康/误入藕花深处68cm×69cm 2022年

薛 康/ 星眸雪爪立苍松 70cm×55cm 2022年

薛 康/ 自在爰爰 52cm×44cm 2023年

我创作的主要方面是对动物的保护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则对大自然的雄伟与浩瀚进行表现。如在作品《生生不息》中主要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保护与物种的繁衍生息,同时也映射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作品《共生·万物有灵》也是呼吁观者保护动物,画面通过断牙的象与断角的犀牛进行表现,结合斑马、冠鹤、海龟等珍稀保护动物,同时用一张残损的绳网抽象地表示杀戮,而作品《苍龙抱云》《牧归晚晴》《千年风骨》则通过千年古松、老梅、巨竹等宏大意象,同时结合苍鹰、水牛、红嘴蓝鹊等动物,借物喻情,使观者感受到生命的浩瀚与大自然之伟岸瑰丽。

圣埃克苏佩里在《风沙星辰》中写道:“只有灵魂,只有它在黏土上吹一口气,才能创造出人类。”人类因有灵魂而得以诞生,艺术也是如此。于我而言,艺术是感发的生命,艺术的世界照亮并显现真实的世界。

猜你喜欢
行万里路感人观者
记录那些感人瞬间
抗“疫”感人瞬间
端午节观龙舟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全家过年抢红包
感人的一幕
“行万里路”的意义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