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研究

2023-05-23 06:47陈维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突发事件高校

陈维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对高校学生以及高校本身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很多高校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重视程度加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不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缺乏健全性、应急管理处置机制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具备健全的监督惩治制度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本文提出构建“预防、保障、重建”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机构组织,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等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高校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研究力度还不够,现有的应急管理处置机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对此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足。高校的實际情况是其确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必须要考量的因素,部分高校的资源十分有限,统筹规划工作水平较低,很多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较差。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比较大,高校突发事件的概率也因此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够得到保障,而高校也才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和壮大。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缺乏健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的重视程度不足,以至于没有专业的应急管理处理团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比较差。一些高校的应急管理处理团队成员流动性比较大,无法有序地开展管理处置工作。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缺乏健全性也意味着高校尚未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这对于具体工作具有消极影响。政府部门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监督缺乏力度,以至于很多高校长期对应急组织体系的缺陷处于置若罔闻的状态。[1]应急组织体系的缺陷较多,会直接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变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下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效果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条件,很多高校无论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还是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善,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缺少支撑。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模式相对落后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很多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尚未形成,现有的模式比较落后,无法保障处置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更注重事后处理,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后果已经产生,要想应用应急管理处置机制降低影响具有明显的难度。很多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本身缺乏健全性,日常的防范演练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的培训制度,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很难迅速做出反应。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漠不关心,更在意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公关工作。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工作流于形式,过于注重表面功夫,不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导致漏洞、危机不断地扩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中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管理结构尚未形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

(三)缺乏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很多高校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是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等相关工作来看,仍然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与高校管理需求与现状不相适应。[2]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信息数据的获取不够及时、准确,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就会下降。高校对信息沟通机制的重视程度不足,搜集到的信息不符合需求,对信息的分析不够全面。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地提升,而且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地在拓展,但是学校的信息沟通机制却没有发展和进步。加之一些高校教师的思想传统落后,对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持以保守态度,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整体上来看,高校的信息沟通机制比较缺乏,会导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不注重成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存在消极影响。

(四)不具备健全的监督惩治制度

监督惩治制度属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监督惩治制度不够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当监督惩治制度不够健全的时候,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也不会针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这样会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很多高校的监督惩治制度流于形式,内容缺乏完善性、针对性。政府、教育部门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缺乏指导性意义,以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失职也不会承担较大的责任,高校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较弱,不利于高校校园安全。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完善对策

(一)构建“预防、保障、重建”的应急管理处置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应用管理处置机制中的预防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即做好应急预案,构建针对性的制度。工作人员日常要接受培训,如此才可以及时地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苗头,及时、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高校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大。加之很多高校的组织结构相对混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的条件比较差,学校内部稳定性不足,均会导致突发事件无法有效预防,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为此,高校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应当足够完善,可以设定突发事件应对模式。[3]在应对模式中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要达到要求和标准,具备迅速反应的能力,具有防御意识和能力,如此才可以让应急管理处置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应急保障机制属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机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则可以提升整体处置效果。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高校财政部门合理划拨应急保障经费,确保应急管理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及时地为受到影响的人员提供经济物质的保障。应急资金的合理规划与安排属于应急保障机制完善的重要环节,高校的后勤保障部门要及时地做好应对工作,确保物资充足、有效,能够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支持。高校的应急机制的法制建设工作也要持续开展,为应急保障机制的启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还要启动重建机制,如此才可以让高校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重建机制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优化重建机制的工作内容,明确重建工作计划。实践中要从教学秩序的恢复、教学设施设备的恢复等工作着手,以便于优化高校的环境,让高校师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安排专业成员完成重建工作。从突发事件产生的消极影响着手,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判断,形成清晰具体的报告。[4]重建人员再依据报告的内容拟订重建计划,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把控,及时地获取公众的反馈并调整重建计划。针对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应急管理处置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行评估,找到应急管理工作的漏洞,并及时完善。

(二)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机构組织

高校应当对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机构组织进行评估,找到漏洞与不足,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具体的健全与完善方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机制机构组织要合理、科学,划分每一位成员的职责,提高后续工作的整体效率。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承担领导、负责、牵头等工作,组织各院系的党支部人员参加工作。高校针对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明确工作重点、难点。高校各部门的领导人员要对信息沟通、信息协调等工作加以重视,并组织各部门成员成立协助小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内部会十分混乱,为此成立突发事件安抚、疏导小组很有必要。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对其进行复盘,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成立调查小组,以便于快速追究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

突发事件对于高校师生的影响非常大,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会对师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非常必要。高校可以从沟通机制的构建着手,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加以应对,也要获取高校师生的协助,沟通人员的协调沟通能力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非常大。为此在构建沟通机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沟通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组织沟通人员学习、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5]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制订不同的沟通方案,避免高校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慌乱、躁动。学生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沟通人员应当对学生的躁动、不安等负面情绪加以重视,科学、合理地安抚学生,让学生对学校产生信任感。针对高校师生开展沟通工作之前要对突发事件的情况加以把握,以此为基础制订沟通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态恶化。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沟通人员还需要承担起与外界沟通的责任,除了高校外部的公众之外,还有政府部门、媒体主体,都需要沟通人员及时地沟通,传达高校内部的信息。沟通时抓住重点,迅速及时地传达信息,则可以让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效果达到最佳,降低高校师生的损失。沟通人员的沟通技巧要适当地调整,可以从沟通对象的性质、特点等着手,以提高沟通对象的配合度,为应急管理处置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除了沟通机制之外,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也要尽快构建起来。高校的协调组织要科学合理,能够让协调人员有序地开展工作。协调部门要明确协调的要点,做好外部、内部的调节工作。协调组织不仅要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内部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利用,还要及时地获取高校外部的资源,让应急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6]

高校很多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师生的身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心理干预机制可以减少心理创伤。很多人经历了突发事件之后,整个人的性格都会发生变化,身心都会十分痛苦。构建心理干预机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以及类型,从而明确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干预的针对性。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要承担起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心理疏导责任,还需要积极地承担起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心理疏导责任,以确保心理疏导工作可以动态化地开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心理干预机制要想发挥作用,对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工作的环境要求比较高,要足够安静,能够让咨询人员得到放松。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高校的管理平台构建心理危机响应网络,让高校师生可以及时地获得心理干预。学校也要提高心理干预人员的综合素养,促使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得到学校师生的信任,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到学校指导心理干预工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设置与优化提供意见。[7]为了促使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要积极地吸收高校师生的建议,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心理干预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工作中来,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干预工作可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三、总结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研究处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状态中,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成果。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研究重点、难点比较突出,以危机预防为重点属于当前很多高校的研究共识。针对不同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上的经验着手,深入地探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的优化条件以及资源,则可以更快速地调整机构组织、合理化的处置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心理干预机制,让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达到最佳,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伟.依法治校视野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24(4):18-22.

[2] 杨能山.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46-48.

[3] 张志宇,谷世海.社会转型期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J].理论观察,2015,(12):126-127.

[4] 赵晓东,郭亮.高校学生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0):61.

[5] 刘带,邓家洲,廖星.发挥综治优势健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以高校大学生XXX猝死事件为例[J].学理论,2015,(9):219-220.

[6] 吕玉萍.民办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21.

[7] 苏帅.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78-80.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突发事件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