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提升研究

2023-05-24 20:06江荷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

江荷

摘 要: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促进个体成长和团体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被寄予厚望。近年,大学生漠视生命、缺乏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现象愈发明显,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研究在详细阐述心理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从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和希望四个维度探究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以期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心理资本

作为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概念,心理资本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无论是对个体绩效水平的提高,还是对组织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组织行为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资本逐渐成为心理学家的研究视角。其被认为是一种高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新生力量,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管理,将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能够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基于这一要求和心理资本的显著优势,从心理资本的视角探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将会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一、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必要性

空虚、寂寞、“躺平”……这些词语似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惯用语和生活常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生命意义感缺失的现状,以及在这一系列感受驱使下出现的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自我生命的轻视。主要表现为当遇到挫折或者处于困境时,大学生更易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近年,曾有调查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因此,引导大学生重视生命、提升生命意义感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当今社会仍存在漠视他人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现象,如网络暴力。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氛围的构建,也反映出加强青年生命意义感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只有目标清晰、志存高远,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因此,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尤为重要。

三、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理论基础——心理资本

(一)基本概念

心理资本即积极心理资本,最早由经济学家Goldsmith等人提出。Goldsmith等人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一种特质,是诸如人格、认知能力等的一系列内在心理特征,既包括先天具有的,又包括后天习得的,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Luthans等人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一种状态,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经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将会给个体成长和组织发展带来不小的收益。状态论认为心理资本是可量化、可发展、可管理的,这也是当前接受度和使用率较高的定义。Avolio提出了最新的界定,其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既具有稳定性的心理特质,又包含可开发性的心理状态,是特质论和状态论的综合概念。但目前这一概念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尽管目前对于心理资本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学者普遍认为心理资本是除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外的一种重要资源,对于个体和组织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成要素

目前,在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上,主流的看法是Luthans的四维度说。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主要由自我效能感(自信)、乐观、韧性和希望四个成分构成。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在特定的任务情境中能够通过采取积极的行动顺利完成任务的信念和信心;乐观是指个体倾向于对事件做积极归因,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在面对失败时坚持不懈,不断调整自我状态实现目标的特殊能力;希望则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态度积极、目标明确并及时调整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既定目标的积极心理状态。此外,Goldsmith等人的二维度说认为心理资本主要由自尊和控制点两个成分组成;Jensen等人则认为心理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三维度说,即包括希望、乐观和韧性三个成分,因为自我效能感是动态的、内隐的,不容易被测量。随着对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深入研究,Luthans认为除了四维度说强调的四种成分,心理资本还应包含认知层面、情感层面、社会层面等各种潜在心理资本和未来心理资本。这构成了心理资本的多维度说,为未来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可行性探析

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促进个体成长和组织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积极的心理资本既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绩效、端正工作态度和提高工作满意度,又能激发个体潜能,对个体学习、就业产生促进作用。此外,心理资本及其各个构成要素对提升生命意义感的作用也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刘轩等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的个体可以体验到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和生命意义感,能够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和人生目标。梁梦宇、王粒的研究分别论证了心理资本及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希望四个成分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结果再一次证实了心理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生命意义感的重要作用。

鉴于心理资本及其各个构成要素与生命意义感的紧密联系,笔者以心理资本为理论基础,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增强大学生自身价值感。

四、心理资本理论下大学生生命意義感提升举措

(一)提升自我效能感,唤醒生命动机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对唤起大学生的生命动机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新生心理普测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较低的个体通常也拥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即他们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无法靠自身力量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从而表现出更多消极和负面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比如,利用SWOT分析法帮助大学生全面剖析自己,发现自身优势和闪光点,提升自信心;组织大学生开展成就故事分享会,借助同伴的力量挖掘自身意义和独特价值,帮助大学生从他人的视角更客观地发掘自身优势,提升生命意义感。

二是引导大学生获得丰富的、成功的自我体验。成功的过往经验会促使个体建立起对自我效能的积极认知,即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胜利的经历越多,越容易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即将面对的不确定事件抱有更加乐观的预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帮助其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因人而异,鼓励大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从小的事情切入,从容易获得正向反馈的地方入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心理学上强调替代性经验的重要性,即当个体观察到他人的成功经历后,更容易获得与之类似的成功体验。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感教育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邀请知名校友、优秀学长(姐)为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增强大学生的替代性体验感,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和作用,以暗示、激励等方式唤起大学生的生命动机。

(二)培养乐观精神,激发追寻意识

达尔文曾经说过,乐观是希望的明灯,指引着人们从危险峡谷步向坦途,使人们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根据Luthans提出的心理资本微干预模型,为培养大学生的乐观精神,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自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期望。

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自省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和正确的归因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刺激事件只是引发个体情绪和行为的一个间接原因,个体对于刺激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才是直接原因。因此,当大学生陷入困境时,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学会理性分析,多从自身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多从可控角度找原因,提升自我效能感;多从可改变的视角找原因,树立自我信心,逐步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引导大学生学会从失败和挫折中做积极归因,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期望,注重发挥自证预言的作用,鼓励大学生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做好未来规划,采取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行动面对人生中的机遇和挑战。有效的社会支持和正向引导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乐观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并充分挖掘大学生的自身优势,给予大学生足够的认可和支持。

(三)增强心理韧性,强化积极行为

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心理韧性强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能积极调动自主意识,坚定自身信念,采取适当的行为摆脱当前困境,不断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一是丰富个体资源,让大学生意识到并利用好身边的积极资源,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韧性,从而促进生命意义感的提升。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意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自觉投入到提升自我的学习中。另一方面,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促进个体心理韧性的增强。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借助朋辈力量,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二是减少风险因素,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教育工作者要协助大学生正视阻碍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不利因素,培养大学生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韧性,帮助大学生培养辩证思维,借助头脑风暴等方法将不利因素有利化,在逆境中创造意义,将困难转化成生命意义感探索过程中的养分。

三是关注过程引导,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增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生活中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增强心理韧性,促使大学生更有勇气探索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提高希望水平,探索生命价值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人生目标缺失和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可从以下两点来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首先,引导大学生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具体的实现途径。学校教育应开设与提升大学生希望水平相关的课程、培训、专家讲座,通过系统地讲授,教会大学生学会设定合理、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并指导大学生探寻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有计划地实现目标。比如,可以指导大学生在遵循SMART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目标分解法,将事件或人生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几个分目标,逐一实现,最终达到总目标的有序实现。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体验感,促进积极行为的养成,从而达到提升生命意义感的目的。

其次,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团体辅导、希望主题班会等形式,借助第二课堂的教育力量,激励大学生在困境中突破障碍,不断提升自我。比如,可以组织开展提升大学生希望水平的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大学生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和成功的经历中明白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寻亦是如此。此外,引导大学生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既要学會持之以恒,又要学会灵活创新,从而确保最终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熊猛,叶一舵.积极心理资本的结构、功能及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6).

[2]谢杏利,邹兵,黄中岩.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10).

[3]何威风,张兆国,杨怡.国外心理资本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1(4).

[4]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

[5]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5).

[6]刘小英.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提升研究——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J].高教学刊,2020(22).

[7]王秦飞.大学生正念、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干预[D].开封:河南大学,2019.

[8]王恩娜.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心理资本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9]王迎冬,姚铭.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就业压力的影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3).

[10]刘轩,瞿晓理.江苏青少年心理资本与幸福感的关系: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19).

[11]梁梦宇.大学生人格特质、希望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12]王粒.硕士研究生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13]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3).

[14]李雅歌.心理资本开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6).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之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