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2023-05-24 14:37任琳琳王振东吉发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温经通熏洗西医

任琳琳, 张 峰, 王振东, 吉发亮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1. 心病二区, 2. 消化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因素产生的心脏功能损伤、心室射血及充血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体力活动受限等,需及时治疗[1-2]。常规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临床疗效不甚理想,需调整治疗措施。中医中慢性心力衰竭属“胸痹”“心悸”等范畴,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心阳不足、气血虚弱,无以推动血行,致以血液瘀滞,心失所养发病[3-4]。熏洗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足部是人体“第二个心脏”,是人体精气之根,足部熏洗及足浴具有活血通络、调节阴阳气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心脏疾病[5]。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养血宁心、补阳气的功效,本研究观察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50例,其中女27例,男23例; 年龄40~85岁,平均(63.14±3.21)岁; 平均病程(3.32±0.51)年;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级28例, Ⅲ级22例; 31例冠心病, 30例高血压, 19例2型糖尿病。常规西医组50例,女26例,男24例; 年龄41~85岁,平均(63.25±3.35)岁; 平均病程(3.45±0.43)年; NYHA分级为Ⅱ级27例, Ⅲ级23例; 基础疾病为冠心病32例,高血压29例, 2型糖尿病18例。中西医结合组及常规西医组基础疾病、性别、年龄、NYHA分级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心力衰竭[6]诊断标准,并分型为阳气亏虚血瘀型[7]者; ② NYHA分级为Ⅱ~Ⅲ级者; ③ 年龄40~85岁者; ④ 7 d内未给予相关治疗者; ⑤ 依从性良好者; ⑥ 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伴随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疾病者; ②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③ 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者; ④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病、脏器功能不全者; ⑤ 合并活动性心肌炎、心包大量积液、心源性休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 ⑥ 依从性差者; ⑦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 ⑧ 有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 ⑨ 合并足部溃烂、损伤、皮肤感染、骨折等其他疾病者。

1.2 方法

常规西医组给予患者西医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等治疗,同时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对于2型糖尿病者需给予控制血糖药物,高血压者服用控制血压药物,按时监测血压及血糖状态,同时患者需饮食清淡,充分休息,控制食盐摄入,每日监测体质量。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方药组成: 黄酒100 g、鸡血藤15 g、川芎30 g、当归30 g、红花30 g、桃仁30 g、茯苓20 g、防己10 g、牛膝10 g、艾叶30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干姜15 g、桂枝40 g、制附片(先煎)30 g、制草乌20 g、制川乌20 g,药物统一由中药制剂室制备,每日1剂,煎取药液4 000 mL, 倒入熏洗桶,双脚悬于熏洗桶上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降低至40℃~50 ℃, 将双下肢浸泡于药液中,或采用纱布蘸取药液进行擦洗,药液温度过低可加热药液后继续熏洗,以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注意防止皮肤烫伤,每日熏洗2次,每次熏洗30 min, 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试剂盒源自天津阿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前后采用HE1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患者外周阻力、每搏输出量、加速指数、心排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仪器厂家为北京康科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治疗前后采用BLS-X8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患者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仪器厂家为徐州贝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治疗前后采用MSA99肺功能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仪器厂家为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治疗前后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考察患者心肺功能,给予功率自行车运动,功率逐渐递增,运动期间记录患者每 1 次呼吸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气体交换指标、血压、心率等,计算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峰值心率、峰值摄氧量(VO2 peak)。治疗前后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评价。主症: 心悸,气短或喘息,乏力; 次症: 脘腹或肢体寒冷,冷汗,怕冷或喜温,口唇或面色紫暗。主症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依次记0分、2分、4分和6分,次症者依次记0分、1分、2分和3分。治疗前后给予患者6 min 步行距离(6MWT)评价,患者沿平坦的30 m地面来回行走,共行走6 min, 记录2组患者步行距离。治疗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LHFQ)对患者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患者社会互动、症状、体症、活动耐力、工作和情感等内容,总分为105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临床疗效[8]: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5%以上,记为显效;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50%~75%, 记为好转; 未达到上述标准,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MIP-1α、IL-18、suPAR水平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MIP-1α、IL-18、suPA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MIP-1α、IL-18、suPAR水平较常规西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MIP-1α、IL-18、suPAR水平比较

2.2 2组外周阻力、每搏输出量、加速指数、心排指数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外周阻力较治疗前下降,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外周阻力较常规西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加速指数、心排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每搏输出量、加速指数、心排指数较常规西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外周阻力、每搏输出量、加速指数、心排指数比较

2.3 2组患者LVEF、LVMI、MMF、FEV1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LVEF、MMF、FEV1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LVEF、MMF、FEV1较常规西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LVMI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LVMI较常规西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LVEF、LVMI、MMF、FEV1比较

2.4 2组VE/VCO2 slope、峰值心率、VO2 peak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VE/VCO2slope较治疗前下降,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VE/VCO2slope较常规西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峰值心率、VO2 peak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峰值心率、VO2 peak较常规西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VE/VCO2 slope、峰值心率、VO2 peak比较

2.5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心悸、气短或喘息、乏力、脘腹或肢体寒冷、冷汗、怕冷或喜温、口唇或面色紫暗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心悸、气短或喘息、乏力、脘腹或肢体寒冷、冷汗、怕冷或喜温、口唇或面色紫暗评分较常规西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2.6 2组患者6MWT、MLHFQ评分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ML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MLHFQ评分较常规西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6MWT较治疗前增加,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6MWT较常规西医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6。

表6 2组患者6MWT、MLHFQ评分比较

2.7 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常规西医组显效22例,好转21例,无效7例;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35例,好转14例,无效1例。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 高于常规西医组的8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3,P=0.005)。治疗期间, 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是一组由心肌梗死、炎症、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等原因诱发的长期心室负荷过重、慢性心肌损伤及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9-10]。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不良饮食习惯等均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心室重塑、血流动力学学说[11-12]。由于患者伴随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致使心排血量不足,机体相应部位组织和器官血液供应及代谢不足,伴随体循环及肺循环瘀血,心肺功能就会受到影响[13-14]。中医中心力衰竭属“胸痹”“心悸”等范畴,多由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心阳虚弱,加上情志不遂,倦怠损伤等因素,会加重心气受损,阳气虚弱,血液无以运行,致以心络瘀阻,心失所养发病,治疗补气升阳、活血通络、养心安神[15]。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足部为“人体第二心脏”,足为肝、脾、肾三阴经之始,胃、胆、膀胱三阳经之终,人体一半经络均汇聚于足部,是人体精气之根。《素问·厥论》 曰: “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阴脉聚于足心。”这说明足部与全身气血、阴阳有密切相关。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是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不同药物煎制成汁,用于足部熏蒸、浸泡,中药成分通过热力作用渗透进皮肤,进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本次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中桂枝温阳、活血通脉,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黄酒可通经活络、活血,保护心脏,制附片回阳救逆、止痛,为臣药; 鸡血藤、桃仁可补血活血、舒经活络,当归、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茯苓利水渗湿、宁心,防己利水消肿,牛膝活血化瘀通经,淫羊藿、巴戟天益精气、壮阳,干姜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制草乌、制川乌疏通经络、止痛,为佐药; 艾叶调经止痛,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补阳气、活血化瘀、通经、养血宁心之功。研究[16-19]表示,小腿部腠理薄弱,密布丰富的神经、血管,有利于药物吸收,所用黄酒具有媒介及治病的双重作用,黄酒可通经活络、活血、保护心脏,也具有发散作用,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利于药物运行、吸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随微炎症状态, MIP-1α为炎症趋化因子,可促进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加重病情; IL-18可激活炎症细胞,减少心肌细胞收缩[20-22]; 在炎症状态下suPAR呈高表达状态[23-25]。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MIP-1α、IL-18、suPAR含量较常规西医组低,说明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抑制机体微炎症状态。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外周阻力较常规西医组低,每搏输出量、加速指数、心排指数较常规西医组高,说明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中西医结合组LVEF、MMF、FEV1、峰值心率、VO2 peak较常规西医组高, LVMI、VE/VCO2slope较常规西医组低,说明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可提升心肺功能。中西医结合组患者MLHFQ、心悸、气短或喘息、乏力、脘腹或肢体寒冷、冷汗、怕冷或喜温、口唇或面色紫暗评分较常规西医组低, 6MWT较常规西医组长,总有效率较常规西医组高,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温经通络运瘀熏洗方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抑制机体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心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温经通熏洗西医
王培民运用温经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温经通络散联合蜡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1例疗效观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探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温经通络汤配合优值牵引法治疗颈椎病7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