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规划路径探索

2023-05-24 00:50杨丽端王克敏
当代旅游 2023年4期
关键词:光山县先行文旅

刘 蓓 杨丽端 杨 明 王克敏

[内容提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文旅赋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通过文旅融合带动发展的乡村大多具有文化或旅游的内在属性和特征,能够通过文旅产业的撬动实现振兴和突破。本研究以河南省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为例,围绕“五大振兴”,探索“找路敢为”的光山模式,构建“以产业振兴为灵魂、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为支撑、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为保障”的乡村振兴之路,明确“产业融拓”“文化赋能”“文产特派”“党建引领”“和谐豫乡”五大路径,以期对河南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探索经验和实践范本。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前,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是城市资源流向乡村的过程,是以城市为中心发展模式的反向反馈过程。因此,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是一个赋能过程。2019 年9 月,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察看当地产业脱贫工作成效时强调,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在这一背景下,光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探索经验和实践范本。

一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相关研究

(一)文旅赋能与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

文旅产业是驱动乡村振兴前进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升农民素质有重要作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并建构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旅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研究。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可通过理念、资源、产业、市场、技术等多维度统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李一格、吴上构建了“资源—结构—功能”演变的理论解释框架。向延平分别从“三农”视角、生产要素视角、效应导向视角、目标导向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赵承华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农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五个方面论证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机制。二是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互动关系的研究。孙业红等人结合云南哈尼梯田案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傅才武、程玉梅认为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存在价值耦合。龙井然等人认为文旅融合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机制下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造新的需求与动力反促文旅融合。王安平、杨可指出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互相促进、互为联动。

(二)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科技等方面,多数研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一脉相承,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或文化旅游产业的某个细分领域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路径。首先,对应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路径研究方面,文华等人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价值认同、价值分析、价值转化、价值创造为价值传导链,探索了乡村文化旅游赋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五大实现路径。刘某承等人从积累优秀人力资本、促进农耕文化繁荣、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5 个方面构建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陈跃提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峨边县集广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五大路径,包括拓展产业链、优化生态链、融合文化链、提升治理链、完善生活链。其次,在其他角度探究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方面,秦会朵、范建华从文化创意赋能、科技助力传统产业、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业态,打造全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人才链等方面提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马勇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分布—互动—竞争—演化模型提出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圈的路径。银元、李晓琴提出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治理体系等。此外,也有学者就文旅细分领域如数字文创(周锦,赵嫚、王如忠、范建华、邓子璇)、非遗旅游(刘宇青、徐虹)等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策略。

综上,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并就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现有研究,一是多数聚焦于乡村旅游或者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整体性研究较少,二是现有研究多涉及宏观领域,具体实践探索的理论概括不足(郭俊华、卢京宇,),特别是与规划实践结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在文化和旅游语境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具体的规划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选择路径。

二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规划体系探索

根据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求构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规划体系(见图1)。第一,产业振兴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最主要的路径,重点在于发挥文旅在产业链条中的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延伸融合。第二,文旅赋能文化振兴要在统筹乡村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并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文旅赋能人才振兴重点通过对外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引入和对内人才培育,打造人才振兴高地。第四,文旅赋能生态振兴主要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景观风貌和建筑风貌的改造提升。第五,组织振兴重点在于结合文旅发展需求,为乡村“定制组织模式”,实现统一管理,有序经营,社区参与。

图1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图

三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规划路径

在初步探究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光山县油茶产业时指出的“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为核心,高度凝练为“找路敢为”的光山模式,具体落实为红色引领、油茶引擎、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围绕五大振兴,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形成“以产业振兴为灵魂、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为支撑、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为保障”的乡村振兴之路,明确“产业融拓”“文化赋能”“文产特派”“党建引领”“和谐豫乡”五大路径。

(一)产业融拓的产业振兴

近年来,光山县油茶种植规模全省第一、以“光山十宝”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全网销售额超15 亿元、茶叶总产量10798 吨。且以光山县油茶、茶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已形成司马光油茶园、猪山圈茶园等旅游资源,目前初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以夯实农业为基础、以文旅产业为带动的思路,全面推动先行区产业振兴。

依托光山县良好的农业条件,打造“1+2+6”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见图2),推动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产业振兴。构建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油茶产业链这一主导产业。依托现有种植规模,改造低效老油茶园,建设国家级油茶良种基地,五年内突破10 亿产值。积极推动科研技术创新,建立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强化文化品牌赋能、突出大健康消费引领“三位一体”的产业升级体系。构建优质农副产品产业链和信阳毛尖茶产业链两大支柱产业。优质农副产品产业链方面,重点做强“光山十宝”品牌认知度,大力发展“第四餐化”的健康休闲食品,拓展“电商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优质渠道和平台资源,打造东岳村农旅示范园区;信阳毛尖茶产业链方面,重点拓展茶产品细分体系,发展创新茶、特种茶等新式茶饮,并通过建设信阳毛尖茶文化体验景区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样板,此外,发展跨境电商,拓展“一带一路”海外茶叶市场。形成油料作物、苗木花卉、水产养殖、食用菌、中草药和畜牧业六类特色产业。提出优化油菜、香菇、皂角等特色农业种植结构,提升规模化效益,探索农林结合、林下经济、稻鱼综合种养等多元模式。

图2 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产业融拓发展示意图

(二)文化赋能的文化振兴

立足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和展示光山县优秀传统文化,本研究提出以“红色文化”铸魂,以“乡情民俗”添彩的思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时代内涵,优化光山县乡村文化生态,为增强光山县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2021 年6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具有以花山寨旧址、红二十五军指挥部、吴焕先旧居等为载体的革命时期大别山精神;以地下粮仓、长虹飞渡等为载体的建设时期大别山精神;以司马光种植园为载体的改革时期大别山精神;以东岳文化中心、南王岗乡村会客厅等为载体的新时代大别山精神。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大别山精神为统领,联动区域内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资源,统筹融入大别山红色热线,开展红色研学教育活动。

(三)“文产特派”的人才振兴

近年来,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呈现村庄空心化、新农民待培育、农村高效劳动力缺乏的人口特点。同时光山县也是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高考成绩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清北”录取人数在全市“十二连冠”,被称为“智慧之乡”。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建立“文产特派员”制度,提出“特派、引智、内培、回流”思路,打造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乡村人才新高地。

通过系统梳理、资源导入、社区营造和人才招募等方式,培养乡村经济的运营官、乡村文化与产业振兴的带头人,形成“文产特派员”制度。同时,积极对接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秘书处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同衡规划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等清华大学各类资源,搭建“光山清华学子”参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建立“双轨并行、1+N”的培育模式与管理体系,即涉农专业与其他组群专业的课程融合,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建立多元人才回流支持措施,构建“创业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创客工作站”的人才创业空间支撑体系,形成以政汇人、因才用人、合力聚人、用心留人的保障机制。

过去一年来,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以“文产特派员”制度为特色,先后对接了三十个文化产业项目,已落地签约七个,拟落地签约两个,已完成调研并进入编制方案阶段六个,实现了“跨产业、多产业,跨业态、多业态,跨领域、多领域”的实践成果。

(四)党建引领的组织振兴

传承光山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本研究提出进一步健全“党中央+信阳市光山县党委+先行区党委”三级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两个更好”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中央层面,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的指示要求。信阳市光山县党委层面,秉持系统化思维,落实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统筹文殊乡、槐店乡和大苏山管理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此外,划分“示范引领村”“生态宜居村”和“整治达标村”三大类型,落实三类村庄相应的导引要求,明确镇村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先行区党委层面,作为先行区党建引领主体,做好各级党组织的上传下达,做好外部资源引入和内部资源对接的横向统筹协调等工作。

(五)和谐豫乡的生态振兴

近年来,光山县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推进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本研究提出以“生态铺底、邻里增色、设施建基、实现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的思路,加快补齐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针对龙山湖湿地公园生态绿心,首先,是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一般控制区管控要求,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其次,是严格管控,合理利用周边生态公益林。第三,是加强水源保护、水质保护和水岸保护。最后,是保护浅滩、河心洲等鱼类庇护场和产卵场,保护禽类栖息地、繁殖地与庇护所。针对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各个村口、宅前屋后、水塘和沿路风貌提出指引方向,明确改造要点、实施指引和图示引导,形成豫南乡形象窗口、一亩油茶一片园、一塘肥鱼一群鸭、豫南乡村图景四大特色空间。摸排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十个村庄现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情况以及公共服务设施,识别短板需求,形成设施行动指引。

四 结语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是将乡村文化与旅游进行双向深度融合,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本研究在总结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聚焦河南省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文旅层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提出“产业融拓”“文化赋能”“文产特派”“党建引领”“和谐豫乡”五大实施路径,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找路敢为”光山模式,以此促进河南省光山县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双重目标的实现,并对河南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探索经验和实践范本。

猜你喜欢
光山县先行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房子7天内“自燃”40多次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健康养生“手”先行
光山县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文旅照明的兴起
光山县: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