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5-25 20:30佟思琪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佟思琪

摘 要:现当今,我国教育在加快发展,语文教学是文化教学的基础,它保障了公民的文化发展,也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汉语教学是传统的母语教学,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也是学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教学工具。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学习汉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汉语知识的理解,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学语文课堂培养积极的精神。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就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也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引言

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是融入、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要找到语文教学和融入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点,立足于课本内容,找到知识点和传统文化间的连接点完成教学融入。这个过程还需要教师提升文学修养,这样才可以利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在无形中完成传统文化的融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通过对古诗词欣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经典古诗词,有许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包含在其中。这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积淀,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力不断增强。加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经典古诗词,使学生加深记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最纯真的部分。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元日》等古诗词,说的就是我国节日,节日里寄托着中华民族儿女最真挚的幸福情感,再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节日习俗里,人们还能够更加生动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谐融洽,努力生活的精彩片段。由于这些传统节日独具文化氛围,也因而带来了更多的民族风俗,也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2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如古诗、词、经典文章等,这些遗留下来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内容不仅是非常优美的,还有着教育意义。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内容,有助于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品德得到完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可以有效体会到文章的修辞、声韵等,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时,所选择的经典作品需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如《画蛇添足》《论语》《唐诗三百首》等,让学生发自肺腑地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像论语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短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思而后行”等。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彩,还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了审美能力,更利于形成正確的价值观念。

3趣味识字训练

小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单词,也要进行语言训练。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还不感兴趣,只知道多写练习,才能记住这些学生的单词。这是一种死板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师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他们可以使识字过程更有趣,并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这个过程中。例如,教师给学生看一部关于汉字历史演变的纪录片,让学生看到他们所学习的汉字的演变程度和变化过程。当学生看到象形文字和符号文字时,他们会发现许多汉字开始时笔画较多,但在进化的过程中,笔画变得越来越不简单,而古人则学会了更难的字体。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字体向学生解释这些单词的意思。对于“孝”,现在大家学的都是简化版,原来其实是“老”和“子”的结合体。这意味着老人和孩子都需要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孩子要孝顺老人。这也符合“孝”字的本义。当学生理解了这个词,他们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孝道文化。教师也可以根据这种方法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单词和单词,让学生通过看单词来猜测这些单词背后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些词背后的故事和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学生词汇和词汇,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

4丰富教学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

在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期间,教师通常会运用较为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在课上的参与程度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需要下意识去丰富课上教学的方式,借助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其正处在思维意识逐渐强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致使学生难以让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课上学习当中时常会有精神游走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做相应的优化,进而让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彼此融合。

5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我国教师在创造教学情境的同时,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情境,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所创造的语境中清晰地感知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关于春节的起源和发展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这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提高对春节的认知,这既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提高学生学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任。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着国家使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与必要性,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内在素养,及时更新教育知识观念与体系,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处在发展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谭静.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明日,2021(2):1.

[2] 王烨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3):1.

[3] 陈莹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文学少年,2021(2):3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