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3-05-25 23:05杨小春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意义小学数学

杨小春

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所以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核心素养。每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个人成绩,而是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小学数学包括许多内容,如几何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那么又如何能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中去进行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意义

引言

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最“懵懂”的时期,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都较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特点

1.1具体化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主,围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展开教学,能使教学的结构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1.2整体性

整体性主要指课与课之间、课上与课后之间的联系性,其中课与课之间是从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能让学生逐步打好数学学习基础;课上与课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与巩固流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在课后得到很好的巩固与拓展。这两者的相辅相成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1.3操作性

数学的实用性很强,但是其相关的实践活动很少受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意义

基础数学应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看来,数学的基本素养,就是从数学角度检视这个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和层次推理的方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视角下,应把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既是数学的理性思维,也是一种理解能力。所谓数学素养是指基本的數学知识、技能、基本的思维方法、数学应用与创新知识。举例来说,有些学生可能忘记了数学公式和数学知识的概念,但是他们也可能把数学思维技巧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他们就可以思考清楚,有组织。有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简言之,数学理论知识被排除之后剩下的数学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分层次思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探索和运用数学背景解决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表达新思想。学生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应用数学等。

小学数学的基础是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冷静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好处。他们所带来的好处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要学会一些图形的形状,你也可以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力,能够想象它。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发现数学的乐趣,积极探索科学、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比如,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学到的计算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断寻找创新的方法。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很重要的。

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3.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时期,学生的“三观”和性格尚未成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首先,确立课堂常规,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规定。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制定一套严格的课堂常规,并采用奖惩制度,对上课时讲话、打闹、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面对的学生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兼顾课堂纪律的管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课堂常规,并安排数学课代表或者轮流制的纪律委员对课堂上不遵守常规的学生进行登记,以此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其次,采用探究式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问的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最后,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敦促家长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监督。

3.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开展一定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指以解决某个数学问题为主题,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能够得到更好地培养。

3.3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指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五人一组为最佳,将学习能力较强、一般、较弱的学生穿插安排在一起,形成以强带弱的局面。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或者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与优势,实现个性发展。有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很难解决。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困生巩固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习学优生的优点,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学习方法的改进。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小组中发挥主要作用,有利于培养数学学习自信,促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语

小学数学基础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核心素养要求,就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数学教师都需要科学认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真正把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培养和研究的各个方面和生活中,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季娟.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小学生,2021(11):36.

[2] 胡志刚.走“进”生活,走“近”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3):27-28.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意义小学数学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