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浸润策略

2023-05-25 23:05高翠娥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高翠娥

摘 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家国情怀?正所谓心中有家,温情绵长;心中有国,情深义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是“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的政治热血;是“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伟大抱负。家国情怀是学习与研究历史应具备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浸润策略

引言

历史是人们了解人类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情感和情怀是人类历史中灿烂的遗珠,历史教学需培养家国思想和爱国情怀,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国家建设者。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的地位逐渐提升。首先,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完全吻合。家国情怀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爱国情感,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其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思想建设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可以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次,近些年来德育教育备受关注,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进一步完善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德育教育也是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强化爱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同时,这也是学生正确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浸润策略

2.1讲述故事,激发爱国情感。

历史教材因为篇幅限制,难以包含所有的历史资料和内容。所以,历史教师需扩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讲述关于天青色瓷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高超的瓷器烧制技术,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2通过讲解我国当代历史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现当代史应该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板块。自从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力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还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儿女。对这一部分知识,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我国的建设成果做重点介绍,带领学生真切体会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豪情和力争上游的志气,同时对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可以将“英阿马岛战争”和我国收回香港主权两件史实放在一起做对比,借此表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便一以贯之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让学生能够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镜头感受到新中国的时代气象和大国风骨,进而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骄傲与自豪。另外,还要注意到的是,现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讲—听—记”模式,没有对教学情境的构建投入足够的重视和资源,而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大多凭借对课本内容的机械宣讲来进行,不仅形式单一且效果并不显著,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倦怠心理和抵触情绪,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应该强调的是,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层级的人文情感,这种情感的塑造是需要多方面元素的共同作用的,这就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高中历史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和设备,以及一些简易的器材、物品,通过组织学生间的互动活动和综合实践,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有效体会时代风貌、感受社会气息的综合学习环境,从更高层面带动学生的认知与思考,使家国情怀的确立具备更为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2.3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属于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其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但却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充满感情,只有保证情与境的有效结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历史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问题和情境。比如,在“辛亥革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家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前自主选择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人物,查阅相关资料,对他们的生平事跡进行了解;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读了林觉民在辛亥革命期间写给妻子的家书。首先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家书。教师在学生读完后提问:大家听完后产生了什么感受?学生(1):这个家书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学生(2):林觉民先生在家书中寄托了对国家的感情。学生(3):家书内容表达了对妻子和国家的关怀。学生(4):国家如果面临灾难,个人也无法幸免。最后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都没错,林觉民先生的家书,是其家国情怀的体现,他将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融入国家生死存亡之中。就如同学生4所言,林觉民先生在家书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幸福要建立在国家强大之上。在近代,中国面临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先烈的付出。但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却很难体会到这种生活,如果能够凭借自己的探究,对这种情感进行体验,所受到的触动,会直抵内心深处。这种教学措施的应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为其感受革命先烈身上的家国情怀提供了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感悟。历史教师需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观喜.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51-52.

[2] 马东红.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8-9.

[3] 张凌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高考,2020(12):15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