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3-05-25 21:14王丽云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德育教育小学

王丽云

摘 要:在教育基础改革事业不断上升的同时,德育教育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目前来讲,可以说德育教育是小学学校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产生着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其爱国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为了达到以上教育目标,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将对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纳入教学实践中,关注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注重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家国情怀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新内容不断注入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新内容注入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异质事物的干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是社会成员对家国的认同程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中起到“拧绳”的作用。而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在凝聚人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究新时代培育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个人提升对所属国家和民族各方面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保持社会稳定。

1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凝聚力,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家国情怀的内涵。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学生的成长与党和国家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又相辅相成,自身承担着国家未来建设的职责与义务,只有实现家国一体化才能推动中国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硬实力与软实力。其次,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有着关键性影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小学阶段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家国情怀有助于为祖国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促使小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基于此,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未来国家建设,将家国情怀意识渗透入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学校教学中,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并且在课内外进行有效落实。在教学方法改进时,要采取体验式、感悟式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归宿,必须由个体自由主动建构,所以教育必须实现双向互动,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虚假的爱国,通过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取舍,让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步入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使学生的爱国意识逐渐形成与加深,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都有重要的意义。

2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1结合学科教学,激发爱国情怀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教师的教学职责,同时也是全科教师的共同教学任务。因此,除了在德育课堂上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融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例如,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丰富的爱国诗词、历史故事,同时也记录了许多爱国人物的事迹,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素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对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相关内容的搜集,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造爱国氛围,渗透与家国情怀培养相关的德育内容,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找准切入点。

2.2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对德育的内容进行革新,加强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觉得德育内容比较熟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教师要以德育主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2.3树立榜样形象,开展示范教育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接触的文化信息相对复杂,容易被误导,导致思想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再加上小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对善恶、好坏的辨别能力较低,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与教育,借助于榜样力量摆正小学生的思想,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示范教育的实施,为小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

2.4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开展小学教育工作时应不断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研究:首先,注重为学生讲解家国情怀相关理论知识,不局限于教材原有知识点,而是围绕着教学内容为学生延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将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社会新闻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舆论新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弘扬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小学校园应举办多元化实践活动,主要可以包括文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活动等,积极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推广家国情怀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还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真正丰富家国情怀内涵的深度。最后,实现校园、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家国情怀教育,不但应充分利用小学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工作责任,在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家国情怀培养的内在价值,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国氛围,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其公民意识的养成,使其逐渐建立起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在传承中华美德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杰.探究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21(28):1.

[2] 吴旭杏.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C]//.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2020:501-50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德育教育小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