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

2023-05-26 22:43徐鸿洲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乡村振兴

摘要:为了解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情况,以江苏省S职业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县域中职教师主动参与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战略要求相一致,但其参与乡村振兴的支持系统尚不够健全,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职能。由此提出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提升中职教师服务能力、构建综合督查考评机制等举措,鼓励教师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提升县域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县域中职教师;乡村振兴;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5-0056-03

縣域中职学校是促进县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重要力量。中职教师是服务“三农”发展、促进乡村人才资源开发、传承创新乡村文化、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力军,“须担负必要的公共责任”[1]。基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开展对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对有效推动县域中职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研,探究适合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与路径,同时也为县域中职学校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和政治使命担当、成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型现代化县域职业学校提供参考性依据。研究以地处县域的江苏省S职业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50份,其中345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6%。借助SPSS17.0统计工具对本次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

(一)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县域中职教师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彰显出伟大时代赋予中职教师的历史担当与社会责任,极具时代价值意蕴。针对“你认为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最重要价值意蕴是什么”,有35.65%的教师认为“能推动县域中职学校切实承担起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责任”,有29.86%的教师认为“能助推县域中职学校实现新时代跨越式内涵发展”,有21.45%的教师认为“能提升县域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有13.04%的教师认为“能促进本区域内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关于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出发点,37.10%的教师表示是支持国家战略实施,22.32%的教师认为可以帮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7.68%的教师为了提升自身教科研水平,17.10%的教师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有5.80%的教师是出于对学校行政工作的支持。

(二)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形式

仅有30.14%的教师表示参与过乡村振兴项目,69.86%的教师未曾参与。在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教师中,关于参与项目的时间,39.13%的教师选择在暑假期间参与,36.52%的教师选择双休日参与,22.90%的教师选择工作日参与,仅有1.45%的教师选择寒假参与。关于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倾向形式,人才培养居首位,占65.24%;第二是资源对接(搭建平台),占52.38%;第三是科研项目,占44.29%;其他依次为技术创新(占41.90%)、成果推广转化(占38.57%)。

(三)中职教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

调研从实现教育理想、发挥专业特长、承担能力状况、掌握政策程度及个人主观意愿等角度设计问题,试图了解县域中职教师对自身参与乡村振兴的认知情况。针对问题“县域中职学校教师参与乡村振兴能否实现个人教育理想”,有75.65%的教师认为“完全能实现”或“基本能实现”,19.13%的教师认为“比较不能实现”,仅有5.22%的教师认为“完全不能实现”。62.03%的教师认为“县域中职教师基本能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县域中职教师是否有能力承担乡村振兴项目实践研究”,教师的回答依次是“基本能”(71.88%)、“比较不能”(17.10%)、“完全不能”(5.80%)、“完全能”(5.22%)。从掌握乡村振兴政策情况来看,有51.01%的教师“基本了解”,34.20%的教师“基本不了解”,11.01%的教师“完全不了解”,只有3.77%的教师“完全了解”。关于县域中职教师是否愿意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表示“基本愿意”的教师占74.20%,“完全愿意”的占17.68%,表示“比较不愿意”“完全不愿意”的分别占4.35%、3.77%。

(四)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

从地方政府引导、县域中职学校支持等角度进行调查,了解县域中职学校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关于地方政府支持教师有效参与乡村振兴,81.45%的教师希望当地政府对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提供资源对接并加强引导,77.97%的教师希望当地政府提供充足的专项经费。关于县域中职学校支持教师有效参与乡村振兴,76.81%的教师希望学校有配套经费支持,73.91%的教师希望学校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有激励政策,还有教师提到了减免工作量、加强培训指导、专设对接部门等措施。关于参与乡村振兴的限制性因素,38.55%的教师选择工作量过大、课务繁重,18.55%的教师选择缺乏与校外接触、沟通的机会或平台。另外,承担过多的行政工作、业余时间较少、科研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影响了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职教师主动参与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战略要求相一致

上述调研结果表明,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研究或实践的意愿较强,普遍认可支持国家战略的实施。同时,县域中职教师能够主动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参与乡村振兴能实现教育理想、发挥专业特长。县域中职学校及其教师在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能主动履行时代责任,彰显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实现职业教育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二)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有30.14%的县域中职教师参与过乡村振兴项目,更多教师倾向于在暑假、双休日等以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及科研活动等形式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这一方面与中职教师工作时间及职业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乡村振兴项目还没真正融入广大县域中职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部分县域中职教师对技术创新、成果推广转化等较高难度项目缺乏关注,有近一半的教师称完全或基本不了解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不能及时把握乡村振兴的方向。可见,县域中职教师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仍有较大空间。

(三)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支持系统尚不够健全

在地方政府层面,目前地方政府虽然设立了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但对吸纳、鼓励县域中职学校及其教师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仍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如专项经费支持、相关资源融合支持等。在县域中职学校层面,目前县域中职学校对教师参与乡村振兴支持力度不大,普遍未设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乡村振兴项目,也未设置配套经费给予支持,缺乏培训指导、考核激励等政策支持。另外,教师课务繁重、可供支配的课余时间少、与校外接触的机会和平台缺乏等问题,也表明县域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外部机制并不完善。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是建章立制。地方政府与中职学校从人才培养、资源供给、产教融合等方面对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制定具有激励效能的政策制度,吸纳、激励广大中职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行动。二是构建运行机制。地方政府与中职学校应秉持互补合作共赢理念,联合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运行平台,充分发挥中职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信息资源共建、成果利益共享、风险隐患共担,倾心打造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三是营造支持氛围。地方政府和中职学校要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及时代意义,在全社会营造全员关注、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提升中职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首先,加强学习。县域中职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还要学习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政策文件,精准掌握其内涵要义,提高对政策的领悟力和执行力,确保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时工作目标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其次,服务乡村。县域中职教师要勇于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大课堂”,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乡村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产教融合成果的实效性与应用性,突出涉农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慧支撑。

(三)构建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督查考评机制

地方政府和中职学校要创新机制体制,依据区域乡村振兴现状与需求及中职学校发展实际,联合研制中职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考评细则,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督查考评。挖掘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先进典型,给予政策性倾斜,激发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县域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赛青,张夫伟.乡村振兴背景下教师公共责任的反思和超越[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2(2):8.

责任编辑:许洁

*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職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自筹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县域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ZCZ9)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12-13

作者简介:徐鸿洲,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