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强化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2023-05-27 00:26钱通华余晓秋陈楠周忠策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有效途径辅导员

钱通华 余晓秋 陈楠 周忠策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全方位。而好的学风建设,对于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章主要从辅导员视角出发,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辅导员视角下强化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学风建设,有效途径

1.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好的学风建设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夯实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所学校如果拥有好的学风,学生长期生活、学习在这种环境当中,久而久之就会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很多应聘单位之所以青睐名校学生,绝不仅仅是因为那一张毕业证书,还有考慮的是在一流管理、一流学风影响下培养出来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因此,注重学风建设,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才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发展。

2.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前提

学风是学校体现治学之风、教学之风以及学习之风的总和。它体现着校园的办学质量以及治学理念,是学校优良校园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现。大学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能否扣好大学阶段的第一粒纽扣很大程度会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优良的学风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影响学生养成积极上进,主动思索,不惧困难的刻苦奋斗精神。优良的学风也可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习氛围好,学生上课认真,下课主动思索,课堂教学就会成果显著,教师的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就会更强。学生有活力,教师有动力,校园文化便会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完善着。

3.是高校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风建设是高校谋取稳定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更是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一所学校想要长期稳定且不断进取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拥有良好的学风环境。学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质量。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高,学生的存在感强,学习劲头足,考研率与就业质量就会不断上升,学校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老师们会更加热爱这份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以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咖”加入,学校的发展就会进入可持续上升阶段。所以良好的学风建设,对于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会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1.学习目标不明确,规划意识淡薄

康德曾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会出现目标不明确,规划意识淡薄等问题,原因在于高中阶段,目标相对单一“考取一所理想的高校”。在实现或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制定明晰的大学学业生涯规划,部分同学就会出现过度沉迷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中,从而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另外,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心理状态会有明显成长变化,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时候老师和家长的话是不被认可的,偶尔还会受到一些例如“第一年不用学,可以好好玩一下,后面再学也来得及”等消极言论的影响。

2.学习态度不认真,自律意识松散

基于大学生活的多样性,很多学生不能更好的兼顾学习、工作(学生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或因恋爱问题过早沉浸于二人世界;或因参加社会实践及校内社团活动频率过高,从而忽视了学习。再加上,大学课堂人数较多与高中小班上课模式有所不同,如果自我约束力不够,上课玩手机或经常逃课就会出现跟不上、学不会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安排、授课时长等因素限制,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讲完课程内容,确实会出现语速快、跳着讲等问题,如果不能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同样会出现学习困难等情况。

3.社交活动参与少,沉迷网络游戏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自控力不强或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外貌不自信、成绩“落后”等原因导致的自卑心理,不愿意社交,也不主动参与校内及校外各类社团、实践活动,大量的课余时间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加上人手一台电脑的“便利”条件,如果不能较好地约束自己,及时调整状态,就会出现目标模糊,动力不足,存在感低下等心理问题。为了能“打发时间”及找到所谓的“存在感”与“价值感”,很多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虚拟世界,深陷游戏泥潭不可自拔,甚至有些学生最后因无法完成学业,选择退学。

4.专业认同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

新高考改革后,很多学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打出“入学后可调换专业”等口号吸引优质生源。学生为了能上层次更高的学校,多数在填报志愿时会选择服从调剂。从部分学校个别专业录取情况来看,已经出现有的学生被调到“从未学过”的专业。例如,高中未选(学)化学或物理,却被调剂到化学及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等情况。学生入学后,无学科基础,听不懂、学不会、提不起兴趣等问题就会陆续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报考前学生对专业的期待值与学习后产生的心理落差感,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足、不愿主动探索、敷衍了事以及学业预警频发等问题。

1.加强与专业、教务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与专业课、公共课及教务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由于各高校公共课教师大部分来自于二级学院或教学部,专业课老师也来自于各教研室,教务部门的老师又有独立的办公系统,加上学生上课教室不固定等多方面原因,平时辅导员与各专业课、公共课、教务部门老师的沟通交流机会是有限的。因此,教学与管理工作没有更好的统一起来。虽然专任老师会课堂考勤,教务老师也会例行查课,但由于沟通渠道的受限,多数有效信息不能更好的直接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只能通过到课堂、下寝室或从学生干部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基于以上,辅导员老师可通过与各科老师建立交流反馈QQ、微信群或定期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联系,各任课老师可以通过群聊的方式将课堂实际情况实时反馈,教务老师也需要及时将查课情况向辅导员反馈,真正形成课上有问题,课下及时解决与处理的良好局面。

2.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有效监督与跟进

基于传统学风建设方法的基础上,辅导员可乘大数据之风,更好的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线上的有效监督与跟进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例如,近几年大学生都在使用的“易班”app,各高校可以通过易班工作站上线云考勤功能或利用各网络平台云签到等功能进行定位打卡,再结合辅导员定期线下进课堂等方式,有效提高课堂出勤率,减少迟到早退等现象,影响学生重视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教务方面可与学工加强联系,共同开发或整合易班资源,上线学业预警功能,此功能绝不是最低标准的预警提示,而是只要成绩有下滑或变化幅度较大就会显示异常,当然学生和教师端口显示的内容应不一样,要在充分尊重学生隐私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就可以随时关注到所带学生的学业情况、考试成绩、上课状态等有效信息。另外,最好与心理中心的数据库功能进行对接,综合多方面的数据结果全方位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实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业状态、心理状态,帮助其走出学业困境。

3.重点帮扶学业困难学生

在学风建设当中,重点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辅导员可根据学业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了解出现厌学、弃学的真正原因,立足学生实际,为其制定有效的帮扶计划。在帮扶前一定要有心理预设,因为这是一项长期需要爱心、耐心的工作,切不可心急采取措施,反而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从而不认可辅导员的做法。在帮扶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想帮助自己,而不是有目的性的。学业帮助时可以采取“一对一”或“小组”的形式,对症下药,直补短板。同时,在精神方面也要多鼓励,让他们重拾入学初心,找回自信。可通过班干部或室友带动被帮扶的学生一起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实践及社团活动,发挥他们所长,展示其优点。辅导员一定要长期进行跟踪反馈,不断鼓励学生,给予关心,直至学业跟得上,学的会为止。虽然过程漫长且艰辛,但当你看到学生因为你的帮助,从新走上“正路”时,再大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4.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风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风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检验学习效果,使其不迷茫,更好地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很多学校会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其实从辅导员视角来看还可以更早一点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或在新生入学教育时,或在大二专业分流后,早一点让同学们了解到所学专业的考研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可向分管学工的副书记汇报,邀请各系室主任或分管院领导为新生上一堂详细的专业介绍课,让学生们全面的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在之后的一对一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可将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列为谈话内容,为每一位同学制定专属详实的规划。另外,很多学院的校友工作是由辅导员兼任的,这时一定要利用好校友资源,可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交流分享,或带领学生到校友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让同学们多与社会接触,多与实践接触,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用途以及市场前景。考研方面,可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做经验交流分享,发挥优秀朋辈学业辅导员作用,积极带动更多同学向榜样学习。

5.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活动

作为辅导员老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的積极性、主动性,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思考。可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组织各类科研竞赛,既体现出学院文化特色,又能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科专业。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组队参与全国、省市级科研竞赛,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为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例如:与教务、团委及时对接了解比赛信息,及时下发;为同学们引荐专业的指导教师;通过组队的形式,带动科研能力较差的同学参与其中,以此建立自信,增强专业认同感;组织院内评审专家为参赛队伍提前进行答辩或邀请青年博士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以及选取优秀的低年级同学进入实验室帮忙等,以此调动同学们的科研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学风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参与。真正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学习热情。

6.有效发挥“三支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党支部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于其他同学,“三支队伍”是同学们中的先进分子,这也要求在选拔成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例如在选拔学生会成员时,要严格按照《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执行,对于主要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学习成绩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在选拔班级干部时,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在充分考虑班级同学民主意见后结合参选同学的现实表现、服务意识、综合能力等全方位因素,再决定最终人选。选出来的同学一定要有担当作为,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党支部方面,很多高校采取“下班党员”或“党员班助”的形式,通过高年级的党员同学深入新生班级,辅助班级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低年级同学,带动低年级同学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营造良好学风的办法。

好的学风建设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长期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辅导员老师,又是长期奋战在学工一线,全程参与学生大学阶段成长的关键人物,对于学校(院)良好的学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面对学风建设这个永恒的主题,辅导员们将继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的总结经验,积累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淑珍,翟立.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8):83-84.

[2]王晓燕.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03):78-81.

[3]王涵祎,刘爽.互联网普及时代高校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01):76-81.

(作者简介:单位:南华大学 湖南衡阳421001;钱通华,职务: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余晓秋,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楠,职务: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周忠策,职务:助理政工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有效途径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