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椎管内外单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报道

2023-05-29 03:30杨顺戴哲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胸椎椎间椎管

杨顺,戴哲浩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湖南 长沙 410011)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2018年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Castleman病常见于胸部和颈部,发生在椎旁并向椎间孔生长、累及神经根的罕见[1]。2022年3月2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1例胸椎椎管内外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予以手术完整切除,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5岁女性患者,因“右上腹痛6个月,加重伴胸背部疼痛15 d”入院。患者自诉: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间歇性胀痛,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15 d前上述症状加重并扩展到胸背部,以夜间为主,无胸闷气促,无体重减轻。门诊腹部CT发现后下纵隔脊柱右侧旁占位,入院。

入院查体:下胸椎及椎旁压叩痛,双下肢感觉、运动、腱反射均正常,肛周及会阴部感觉无明显异常。胸部及腹部均无异常发现。

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计数0.91×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6.2%,C反应蛋白1.06 mg/L,血沉6 mm/h,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肝肾功能及肝炎全套(-)。

影像学检查:肺部及腹部CT平扫见后下纵隔脊柱右侧旁有一软组织密度影,期内可见点状致密影,边界清晰,均匀强化;未见胸水和腹水,肝脾等无明显异常。胸椎MRI平扫+增强显示T10~T12椎体右侧有一等T1、稍长T2信号的团块状肿块,最大截面约56 mm×31 mm,边缘清晰,沿T11~12右侧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见图1)。

图1 术前MRI示T10~T12椎体右侧有一等T1、稍长T2信号的团块状肿块

入院后第3天,行后入路T10~T1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T11~T12右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右侧T11~12椎间孔内外区减压+肿瘤摘除+植骨融合术。术中见胸椎旁有一大小约5.0 cm×3.5 cm×2.5 cm不规则形状占位,并沿T11~12右侧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血运丰富,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完整切除后见肿瘤大体呈灰红色,质韧。免疫组化:CK(-),CD20(灶+),CD3(灶+),CD21(FDC+),Bcl-2(局部+),CD35(FDC+),CD10(-),Bcl-6(-),MUM(-),CD5(灶+),CyclinD1(-),Ki-67(10%+),CD38(小灶+),CD138(-),IgG(+),IgG4(个别+)。镜下观察:淋巴结及小血管增生,淋巴滤泡大小不一,套区增宽,可见洋葱皮样排列。病理诊断: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见图2)

图2 病理检查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HE,×200) 图3 术后3、6个月CT复查未见复发

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未见复发(见图3)。

2 讨 论

Castleman病最早由Benjamin Castleman于1956年首次报道[2]。Castleman病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全身多器官系统受累症状。既往对于Castleman病的报道多以个案为主,缺少系统性研究,2021年为了规范Castleman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Castleman病协作组成立[3]。

淋巴结病理检查是Castleman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形态上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及混合型,以透明血管型最常见,约占80%。临床上根据淋巴结受累区域的不同将Castleman病分为单中心型Castleman病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4-5]。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仅有同一淋巴结区域内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受累,大多数无伴随症状,少数患者伴有淋巴结压迫症状或全身症状。本例患者以右侧上腹部间歇性胀痛为首发症状,存在一定误诊漏诊可能,腹部CT排查时发现脊柱右侧旁占位并最终确诊。患者右侧上腹部疼痛考虑肿瘤压迫并刺激神经根所致,疼痛范围与对应神经根分布范围一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淋巴结区域受累,同时往往伴有发热、盗汗、乏力、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Castleman病影像学也缺乏特异性[6],正如本例患者在CT和MR上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椭圆形病灶,密度均匀,血供丰富等特点,易于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等混淆,确诊仍旧依靠病理学检查。

Castleman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失调、炎症失调等有关,目前认为其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为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上调和/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调,进而导致血管过度增生和/或多克隆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生。此外,HHV-8与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中国Castleman病协作组制定的指南中,根据病检组织的潜伏相关核抗原(latency-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LANA-1)免疫组化染色和/或外周血中HHV-8 DNA检测结果,判定是否感染HHV-8进而将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分为HHV-8阳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和HHV-8阴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3]。

Castleman病的治疗依据分型而定。对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组织是首选治疗方案[3]。对于不能完整切除的,可采取辅助化疗。经过手术切除后的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5],对远期生存几乎没有影响。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高炎症状态,而非淋巴结大小,因此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其又根据是否感染HHV-8、是否是重型Castleman病,采取策略不同。在指南中,中国Castleman病协作组绘制了清晰的治疗路径图,可供临床医生参考[3]。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更应关注并做好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治疗,对于孤立的实质性肿块,术前应考虑到Castleman病可能并评估全身炎症状态及器官损伤情况,避免误诊漏诊;术中充分暴露术野,争取完整切除瘤体;术后加强随访,对于复发患者做到早干预。本例患者密切随访6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后续将进一步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胸椎椎间椎管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胸椎脊索瘤1例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