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校本作业设计

2023-05-30 06:48欧阳芳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减校本学科

欧阳芳

数学学科的作业练习环节对强化课堂知识记忆和增加应用题种类的了解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检验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情况的工具,是确保理论性知识原理转化为实践解题技能的载体。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通过增加练习题数量提升知识巩固效果,致使学生学习压力持续增加,学科教育效果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因此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应调整课后练习环节的作业形式,用提高题目完成质量代替增加数量的教育形式。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现状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其本身具备高度的抽象性,它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工作定向为以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所有抽象的事物通过数学形式转化为图像形式或者相应的数量关系,同时数学还具有超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其要求所有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定律等都需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断,数化演示推理得出精准的数值。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数学学科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尤其是语言学科来说,便凸显出其中的乏味,大多数的学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学习数学时便会闻声色变。但是数学学科也像其他学科一样存在值得重视的因素,这种值得让人对其尊重的因素便是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自豪感,对于当前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自豪感主要体现在数学校本作业的完成状况以及自身的数学学习成绩两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地重视,没有在“双减”背景下将教学形式发生的转变。在对学生进行作业预留时所得的关注点都是放在怎样增加数学作业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后直接布置一些较难或者下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温习。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预留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所掌握的实际状况,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之达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每周教学结束之后,便会整理与本周教学知识相关的题型,将其作为周末的作业,让学生拿回家去完成,教师为学生进行作业预留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的这样做法却违反了“双减”政策提出的教学宗旨。

二、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下,教师所要注意的不是借助校本作业的方式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是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大量的作业所带来的负担,将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成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是“双减”政策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和校本作业设计的主要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高年级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同时,还需要符合“双减”政策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方针,使作业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借助这种校本作业设计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对于作业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进行接纳,并对其进行探究,对于提出具有合理性的见解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采纳与表扬;对于不具有合理性的意见,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并鼓励学生在进行作业实践与作业思考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以此实现在思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或是学习中都需要具备一种最为基础的能力,便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从现阶段的国家教学方针政策提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培养和健全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出发点和主要方式,而开展教育的主要出发点便是借助教育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已经不再是在文件上所体现出来的了,而是真真实实体现在了学生的教育之中。结合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学发展水平来讲,我国出台的相关教育文献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些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弊端,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从本质上分析是通过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在实际中来弥补学生的学习愿望。而课堂校本作业设计是最为常见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相统一的一种最优方式。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面向全体学生,调整基础性作业内容

以教学班级内部全体学生为对象,调整课后练习数量是确保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教育体现“双减”政策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时刻注意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状况,依据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作业设计,并将全班学生需要进行演算的练习题完成时长缩减至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利用应用题和算术题等多种题目形式丰富作业种类,提高练习环节对学科知识的巩固效果和对实践运算能力的培养。在设计针对一节课的基础性练习内容时,教师应对题目类型进行重点筛选,通过增强题目练习质量减少学习时间的无效消耗,有效控制数学科目的学习压力。针对同一知识内容的反复练习只能引起学生心理的烦躁感和抗拒感,使课后练习环节不但不能达到强化知识掌握的目标,还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探索欲望,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数量才是设计基础性作业内容的最优方式。

教师在进行练习题目选择时,可以以学生日常的测验成绩和课堂表现作为参考,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能够有效控制作业的完成时间,再依据完成情况对讲解不足之处进行科学反思。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内容的难度相较以往阶段有明显增加,教师对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时间控制可能出现误差。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地借助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广大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之中,课后为学生进行相应的作业设计,并需要家长配合在家庭环境中实施监督辅导,达到课后作业环节效果的充分保障。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针对小数之间的乘法运算有单独的列式计算和应用题中的综合运算两种,教师在筛选基础性练习题时应从两部分分别进行选取。小数同位数的计算练习不应出现多次,减少学生对重复性题目练习的枯燥感,同时引导家长共同参与练习巩固环节,真正提升小数乘法练习题对课堂知識的巩固效果。

(二)針对有余力学生,开发拓展性实践作业

在小学教育阶段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由于基础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会产生差异性的学习状态,针对班级内部数学基础较好、实践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发拓展性的练习形式增加其对学科知识的了解程度。针对这部分对基础性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开展拓展练习,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升学科对生活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完成这部分作业布置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多角度挖掘,将教材中的理论公式概念同人文性知识内涵相结合,使学生在对更多种类知识题目的练习实践中感悟学习兴趣,形成学科学习的逻辑性分析思维,有效增加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另外,数学学科的作业形式不应只是简单的书面练习形式,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实践作业的布置和拓展性内容的增加,将课堂中积累的学科概念和运算方式成功应用于生活情境,利于培养科学的数学分析视角和问题解决思维。形式单一的知识练习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技能有充分把握,也不能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应用,因此实施分形式的作业布置十分必要。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为例,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形成对地图方向的认知,通过地图中固定的距离刻度完成对位置方向距离的综合描述。因此教师在布置计算型的练习题目时,还可以留出生活型的思考问题“学校图书馆相对教室所处的位置如何?”这种思考性的学科问题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贴合生活实际。学生在测算学校图书馆与教室位置时还需画出二者的大致位置图,这样既能锻炼学科的空间想象力,又能完成知识应用的教育目标,通过观察与动手绘画结合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解题过程,在增加对学科知识内容感知范围的过程中,提升对数学的热爱度和探索兴趣,便于培养多方面的综合型学习技能。

(三)结合个体差异,设计科学的开放性作业

班级内部同学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和学习精力投入的不同,在基础性知识积累和学习思维模式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对作业环节进行形式调整时也应以此为依据,设置不同的完成形式和评价标准以弥补基础学习条件的不足。在针对不同课时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检查时,教师应明确不能使用相同的练习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真正有价值的作业设计应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开放性作业,帮助具有差异性学习基础的学生获得对应层次的提升。在各学科指导性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调整的教育环境中,使是否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内容成为衡量教师教育技能的参考标准。因此教师对这一类型的练习题选择应充分思考,在结合教材原理概念基础上,依据学生掌握的基础能力的种类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其调动自主意识参与问题的思考,通过考验思维、运算和图形等不同方向的题目练习,增强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的了解。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圆》为例,本节课知识内容是通过对生活中圆形图案的观察,总结圆的构成特点和相关知识。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教师可以依据对班级内学生学习技能的了解,将其依照实践能力与理论运算能力结合的方式分派小组,以计算光盘中小圆环面积作为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可充分发挥自身擅长的学习技能,同时通过对其他人计算问题方式的了解,弥补学科学习中的短板技能。

总之,在“双减”教育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小学数学学科从作业环节入手调整高年级教育模式,在减轻学生新知识记忆负担的基础上,丰富了概念知识的巩固练习形式。通过教师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设计,既体现了作业对教学效果检验的基础作用,又能培育综合性的学科学习素养。以学生之间的练习合作为连接,有效弥补基础能力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提高了练习环节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双减校本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