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田径训练中的暗示法教学应用探讨

2023-05-30 06:48殷波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师教学法

殷波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田径训练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且与各项目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使之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以初中体育田径训练为例,着重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暗示教学法概述

(一)概念

暗示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潜意识,让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后外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通过主动探索与分析获得更加完善的结论,有助于挖掘其潜能、提升其素养,继而顺利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二)应用原则

1. 情境性

在运用暗示教学法时,教师必须要坚持情境性原则,即提前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氛围中进行感知和体验,以便顺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2. 激励性

运用暗示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让他们更加有自信,并积极地探究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秉承激励性原则,通过正面的暗示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辅助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并强化他们攻克难关、攀越高峰的意识,继而顺利提升其学习质量。

3. 统一性

教师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潜意识和显意识,而后遵循统一性原则,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助力其不断进步。

(三)主要类型

暗示教学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言语暗示,即教师在讲课期间借助语言表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且要注意语言的内容、表达时的语速,从而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一般来讲,运用言语暗示时需要保障语言的简洁性,且要突出正面引导的作用,让被暗示的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不断强化其自信心。第二,体态暗示,主要包括眼神、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往往比言语暗示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通过无声激励改变学生的心态,使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不断完善其行为举止。第三,标志物暗示,即教师利用各种比较醒目的标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视觉层面对学生进行暗示和引导,使之形成良性心理,并能够按照隐性的提示进行操作,辅助强化其学习成效。第四,心理暗示,即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通过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来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教学进度。第五,自我暗示,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的实际表现进行自我暗示,通过鼓励自己、肯定自己获得自信,辅助提升其发展质量。

(四)应用价值

1. 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应用暗示教学法时,可以营造十分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同时不断唤醒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后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其综合素质。

2. 能够落实分层教学理念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暗示教学法的优势,使用不同的方法暗示不同的学生,从而起到分层指导、因材施教的作用,能够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使之得以全面发展。

3. 可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学生在实际学习时难免会存在畏难心理,且会在该种心理的影响下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引导,而通过运用暗示教学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这种消极情绪和心理,让他们主动尝试和实践,从而在宽松的氛围中提升其学习成效和发展质量。

二、初中体育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足,参与度较低

一直以来,初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都不高,尤其是田径训练,因其强度相对较大,且训练过程十分枯燥和乏味,因此参与度极低。相应地,与田径运动有关的其他运动项目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训练成效和身体素质,也会影响他们运动水平的发展。

(二)教学缺乏实效,方法不理想

在开展田径训练活动时,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引导,使用更加优质的方法训练学生,以便唤醒其参与热情,同时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于训练中不断提升自我。但是,当前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以致于学生总是处于机械训练的状态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继而影响其训练成效。

(三)评价活动较少,引导效果差

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包括评价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总结、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然而,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会忽视评价这一环节,或是在评价学生时比较笼统,总是浅显地指出学生的优势或缺陷,所以导致最终的指导效果不佳,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初中体育田径训练中应用暗示法教学的策略

(一)发挥视觉暗示的作用,矫正运动技巧

在长期的田径训练活动中,学生会形成定势思维,根据个人的习惯进行运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视觉参与的机会,所以当出现错误以后,也很难改正过来。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活动时,必须要加强引导,以视觉暗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其主动规范动作,进而矫正不良习惯,辅助提升他们的运动质量。例如,在“跨栏”项目中,有些学生存在“甩”腿绕栏架的问题,那么体育教师就可以对栏架的位置进行调整,将其放在跑道分道线上,并要求学生沿着分道线奔跑,直接跑向栏架,并將分道线作为基准线,抬膝攻栏时必须对准这道线,且摆腿过栏落地时也要尽量保证脚踏在分道线上,从而给予学生有效的视觉刺激,促使他们不自觉地调整个人的动作、技巧,辅助提升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当然,初中体育教师也可以从其他维度入手,通过画线、摆放物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视觉暗示,以便更加高效地纠正其动作,提升训练成效。

(二)设置醒目的标识,通过暗示引导学生掌握节奏

在田径训练中,借助各种醒目的标识训练学生也是一种有效的暗示法,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自觉调整个人的节奏和方法,进而提升其训练质量。例如,在进行“跳远助跑”训练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助跑道上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标志物,如小海绵块、塑料的三角形立板,同时告知学生到达不同位置时应当做出何种反应,如加速、蓄力等,便于学生在助跑练习中按照这些标识进行操作,通过反复记忆和强化来把握正确的节奏和速度。通过设置醒目的标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训练时明确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事情,从而自觉调整个人的节奏,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有助于切实提高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不断增强他们的体育素养。

(三)注重心理暗示,辅助学生自我管理

1. 鼓励学生自我暗示训练,积极调整情绪

学生是田径运动的主体,其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训练成效。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注重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便使之在调节情绪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不断集中注意力。以“4×100”接力跑为例,教师可以在赛前明确规则和跑道,让各组学生提前熟悉赛道,找准各自的位置,同时可将接力棒拿在手中感受,并模拟交接棒的情景,而后可通过语言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自我暗示,如:“同学们已经熟悉过跑道和接力棒了,也试过交接了,所以不用担心接下来的比赛,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可以的,请大家放平心态,想一下待会儿比赛的过程,再给自己打打气。”由此,可以使学生认真回顾学过的接力技巧和比赛规则,同时反复模拟接下来的比赛过程,并在心中暗示自己“我可以的,我们小组可以的,我们一定能够做好,我也一定会保护好接力棒,不让它掉”,从而促使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为后续的比赛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坚持放松训练,缓解运动疲劳

在田径训练中,初中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并通过自我暗示来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消除紧张感和疲劳感。这是因为通过有效放松,能够调节学生的神经系统,同时缓解其肌肉、关节和韧带,将身体消耗降至最低,帮助学生迅速恢复体力和脑力。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放松器材,如可让学生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并调整呼吸,通过自我暗示放松四肢,而后放松精神,以便促进血液循环,便于学生后续开展高强度的训练活动。以“短跑”为例,教师可在阶段性训练之后,为学生留出3-5分钟的放松时间,并要求其自我暗示“我在休息”“我要放松我的身体”“我此刻的感觉非常好”“我可以继续训练了”,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运用暗示法放松,可以改善学生的心态,增强其身体机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切实增强田径训练的效果,助力他们不断进步。

3. 加强念动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效

念动训练中的“念动”分别指的是意念和行为,前者属于心理暗示,后者则是心理活动的外化与表现。具体到田径运动中,念动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在头脑中回想所学的技巧,并想象借助各种技巧进行训练时的感觉,从而形成稳定的概念认知,再据此进行运动,引起个人身体机能的变化,不断稳固个人的认知,起到有效的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辅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以“跨栏”为例,在实际练习操作之前,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反复想象跨栏的全过程,将所有动作分解成碎片化内容,准确把握每个环节的技巧,如起步、助跑、攻栏腿的抬伸动作、起跨腿的抬拉动作等,而后逐节教学,让学生熟悉每一部分的技巧,再指导他们进行实战演练。当学生能够完整操作时,就可以要求其开展连贯的念动训练活动,从而在暗示中提升其学习成效。

4. 重视假量训练,激发学生潜能

假量训练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以不合实际的数据营造一种假象,让学生进行超量运动,从而在心理暗示中不断挖掘其潜能。例如,在“100米短跑”训练活动中,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改变起点或重点的位置,将100米的距离拉伸至105米或110米,并按照100米的标准进行计时,以便促使学生不断挑战自我,通过努力提升个人的速度。而在进行长跑训练时,由于操场一圈的长度有限,学生往往需要跑很多圈才能达到要求,但很容易出现数错圈的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调整策略,在数圈时少数1-2圈,从而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使他们在练习中提升个人的耐力,由此强化田径训练成效,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心态会直接影响其学习行为,进而影响他们最终的学习效果。此时,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调动个人的專业知识,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借助暗示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结合,顺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主动参与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辅助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教师教学法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