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思考

2023-05-30 06:48杨晓华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教师建构

杨晓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讓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制作,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发现中主动收获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遵循幼儿教育改革要求的同时,在认知区域活动开展价值的同时,对建构区进行科学、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建构区活动材料进行精心筛选、合理投放,以让活动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满足幼儿的建构活动需求,使其在与活动材料的良性互动中,收获更加精彩的游戏创造。基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的幼儿教育经验,就幼儿园建构区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展开论述如下,以供各位幼儿教育同仁参考、学习。

一、幼儿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不足

(一)不以幼儿的能力为投放依据

幼儿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明显,但是他们因为年龄而产生的认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成长与能力,进行恰当的建构材料筛选与投放。但是,很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或者完善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是单纯地就建构目标进行材料选择,种类和数量都比较有限,这就使得建构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是出现材料不够分的情况,就是出现材料无人问津的状况,难以实现活动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构活动的开展有效性,影响幼儿的建构积极性。

(二)不以幼儿的需求为投放依据

虽然现阶段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重视,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完全把握区域活动的内涵,对于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不够重视,以至于在投放建构区活动材料时就会忽视幼儿的实际需求,认为只要有材料供幼儿使用就可以。殊不知,这种态度上的不重视,不以幼儿需求为依据的材料投放方式,所影响的不只是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参与兴趣,还会影响建构区活动的开展质量,在达不成预期教育目标的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发育。

(三)不以幼儿园的实际为投放依据

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的活动材料主要是由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采购,少部分是幼儿教师自制的活动材料。不过在具体的调研中发现,有一些幼儿园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更新与增添不够及时,往往在新学期之初活动材料是比较充足的,但是后续会因为经济、空间等多重因素,没有对活动材料进行及时调整与增加,幼儿教师也经常是等着幼儿园分发材料,而不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材料的自主建构、低结构利用,以至于幼儿在长时间面对同样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逐步消磨他们对区域活动的参与热情。

二、幼儿园建构区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策略

(一)投放趣味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的幼儿思想单纯,简单且直接,有着好奇、爱玩的成长特点。就此,对于建构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幼儿教师除了要筛选符合建构主题的活动材料之外,还要保证活动材料的趣味性,以让幼儿一参与到建构游戏,就可以被活动材料所吸引,就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材料的建构与再创造当中,从而在推进建构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让幼儿可以在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中,切实开发自己在建构方面的能力与潜质。

例如,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比较喜欢色彩鲜艳的活动材料,因此在小班建构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为小班幼儿挑选颜色鲜艳的积木或者积塑材料,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建构参与兴趣。同时小班幼儿对毛绒玩具也比较喜欢,比如,在小班第一学期,为了安抚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生活的不安全感,教师允许幼儿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来幼儿园陪伴自己。其中菲菲(化名)带来的大熊猫玩具就特别受小朋友们欢迎,小朋友们都抢着去抱一抱、亲一亲。于是,在建构游戏的主题设定中,教师便可以立足幼儿的喜好,为他们引入“熊猫乐园”的游戏主题,并在经过菲菲同意的前提下,将熊猫玩具投放到建构区,引导小朋友们为“熊猫宝宝”建构一个家。还以PPT教学课件讲解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了熊猫的生存环境、饮食喜好,以助力幼儿进行更科学、更完备的“熊猫乐园”搭建:用圆柱形积木给“熊猫”做玩具,用塑料小草做“熊猫”的竹子……切实借助趣味性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强化幼儿的建构参与热情,来推进区域建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投放低结构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建构主题是培养和强化幼儿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使其可以在具体的活动参与中,收获观察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进而在建构活动材料的选择中,教师便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投放低结构活动材料,以避免现成材料、高结构给幼儿带来的思维限制,从而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进行自由创造,让幼儿可以从千篇一律的建构中“跳”出来,也进一步促成其建构参与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提升。

以本人的幼儿教育经验为例,在本班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区,我特别准备了一个比较大的整理箱放在建构区域的角落,并给这个整理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宝箱”,平时会把建构区淘汰下来的活动材料放到里面,也会把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牛奶瓶子、矿泉水瓶子、饼干盒、奶粉桶等清理干净放入其中,以作为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材料补充。比如,在某次中班以“桥梁”为主题的建构活动中,有的幼儿用木质大块积木材料进行“桥梁”搭建;有的幼儿认同乐高材料的稳定性,就选择乐高材料进行“桥梁”搭建;有一组幼儿比较让人惊喜,他们在成品建构材料有限的情况下,把“百宝箱”中的奶粉桶找出来纵向排列,用透明胶粘了起来,做了一个又大又可以供人行走的“桥梁”……从而在低结构活动材料的支撑下,让幼儿的建构过程与建构结果更加个性化,更具成就感。

(三)投放层次化的活动材料

幼儿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成长差异,也会给建构活动的建构过程与建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筛选活动材料时,教师不仅要认真观察幼儿对建构材料的使用情况,还要立足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的差异性,进行层次性、有针对性的建构材料筛选与投放,尽量满足每一位幼儿的活动需求,尽可能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具体的建构参与中,收获快乐,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幼儿园小班幼儿不仅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发展也比较有限,因此在建构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便可以选择一些大颗粒的、形状比较简单的建构材料,以让小班幼儿可以更好地抓握,更好地进行搭建创造。而到了中大班,随着小朋友们年龄的增长,对幼儿园生活环境的熟悉,他们的认知以及手部精细动作能力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这时在建构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小颗粒、细节性的材料进行投放,并可以适时组织中大班幼儿开展户外主题建构活动。比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以“我爱北京天安门”为主题的室外建构,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建构图纸进行“天安门”的搭建。切实利用层次化的建构材料选择与建构主题设置,来帮助幼儿保持对建构活动的参与热情,来持续性提升幼儿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四)投放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生活是幼儿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平台支撑,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主旨也更偏重于对幼儿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对此,在建构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立足幼儿园的教育实际进行活动材料投放,还要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为幼儿筛选、投放一些与之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可以在熟悉的活动环境引领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成为建构活动的“主人”。

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升高,是一个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进而借助这一幼儿生活中非常喜欢参与的活动内容,教师便可以尝试以“春游”为主题,引导幼儿参与区域建构活动。首先在建构材料的选择方面,除了区域活动空间的基础材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带幼儿一起去操场上或者幼儿园周边,捡一些落叶、落花、小石子、长短不一的树枝,并为幼儿准备大块的白布。然后回到教师的建构区域和幼儿一起把比较粗、比较直的树枝捆扎固定起来,建成三角形的帐篷形状,然后把幼儿自主绘制的白布罩在上面做成简易帐篷。再请小朋友们对捡拾回来的石子、树叶、小树枝等进行自主想象建构:有的幼儿制作了树叶画,有的幼儿在小石子上画上不同的食物,代表春游时带的食物;还有的幼儿把小树枝打磨光滑当筷子……从而在生活化场景建构、生活化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让幼儿切实感知春的气息,切实体验自主建构与创造的乐趣。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质量的高低,与活动材料投放的科学性息息相关;同样,建构区域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教師对于建构材料的筛选与投放。因此,在选择和投放建构活动材料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行材料筛选,还要进行层次性的、生活化的、低结构的活动材料调整,以在保证投放材料趣味性的同时,切实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长久性,让区域活动不只是幼儿体验快乐的空间,更是发展幼儿身心素质的天地,使幼儿可以在观察与创造中收获高质量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教师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