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究

2023-05-30 11:53杨希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语文

杨希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内容的主要基础,其教学内容都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仔细挑选的。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育学生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思维、动脑思考也会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增加情境,增强学生想象力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促进着教师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拓展优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來创设直观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和展示语文知识,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创设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优化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体验与感知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然后笔者问道: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大家觉得里面课文中介绍的石头神奇吗?学生听到笔者的问话后似乎很不感兴趣。这时,笔者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几种“奇石”,当多媒体中呈现出了奇形怪状的石头后,学生们纷纷产生了兴趣。这时,笔者又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大家觉得这些石头神奇吗?它们分别像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笔者的问题。这样一来,在教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二、鼓励发现问题,让学生展示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都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但是由于胆小或者自卑,不敢展示给大家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鼓励那些有畏惧心理以及畏难情绪的小学生,让他们勇于将自己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提出来,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看法以及见解,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在教材中有一段描写狐狸跟在老虎的后面,其他动物都被吓跑了。针对这个情节,教师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森林里的动物为什么逃跑?它们真的是害怕狐狸吗?想一想狐狸的心里在想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老虎有什么反应?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勇于发问,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这些问题,并结合文本得出正确的答案。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下次小学生就能积极发言,展示自我了。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惑,逐渐培养小学生提问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小学生课堂提问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学生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

三、利用对课文的朗诵,增加思维活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讲解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的,通过极其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极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比如朗读,这种方法就是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最普遍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果能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在头脑中浮现出言语当中的画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还能够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瑞雪》这篇文章,学生可以进行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勾勒出一幅大雪纷飞的场景。再比如《荷花》这篇文章,也可以通过阅读朗诵来想象其亭亭玉立的场景,给原本没有画面感的文字增添色彩,在想象中添加自己的情感,使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如临其境一般。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领学生将头脑中的想法通过言语表述出来,要善于给予学生创造丰富想象的机会。倘若教师的讲课都是照本宣读式,那么就不会发挥其教材及教学目的想要达到的成效。想象力和情感是互相交融的,它们之间密不可分。所以,教师的语言也一定要充满情感,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朗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学生用发散思维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关键词——圆;然后引导学生尽情地思考这个关键词,把联想到的内容分别记录下来;再按照板块一级一级进行分支联想,能够联想到多少就联想到多少;最后,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商量,向教师寻求帮助,补充、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绘制出树状图,越往下分支越多,联想到的内容也就越多,学生思维的发散过程清晰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板块,有的学生已经想到“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圆环面积该怎么求”“半圆周长又该如何解决”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见这位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非常强。

五、从生活中挖掘语文,调动学生语言思维

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欠缺,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生活化教学的广泛应用,其为语文教学的困境找到了方向。生活化即是针对性地把语文和生活进行关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踪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一定程度上自发地建立语文的学习系统。比如有班级中有名同学在校园中捡到了钱包,可是他却不仅没把其据为己有,反而上交给了老师进行处理。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此学生不被金钱诱惑的品格进行赞扬,让班级中的学生去写作一则认领启事,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上。然后语文教师可以先对整件事进行说明、简述,再分别让学生来表达一下自身的感受、心得,并且要求班级学生对这件事开展热烈探讨,让他们结合所探讨的结论,以宣扬这种拾金不昧、诚实和善良的品德为目的撰写宣讲稿,同时去评选出精彩的稿件,给到学校广播站,从而让广大学生被这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所感染。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并且也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带动学生进行创新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利用传统的教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参与竞赛活动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拔得头筹,而是通过带有竞争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塑造。语文学习中写作练习是不可或缺的,它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建立起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素材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语文学习中,写作是对学生整个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检查。通过习作,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文笔水平和惯用的思维模式,而学生在习作这种较为自由的创作模式下,其创新性思维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寻找写作小能手”的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不限体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同样,教师也可以规定具体的写作体裁以及相关要求,使学生在一定的写作规范内进行自由创造。无论是哪一种习作形式,学生都会得到创造性的生发,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七、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思考当中进步

思维能力是个人学习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语文课程学习水平。为了将语文课堂有效激活,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需要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要具有探索性,要经得起琢磨,而不是简单地在文中寻找出答案;要具有延展性,能够启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要适用于全体学生,能够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体现问题的价值,使问题成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手段,而不只是一种应付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在提问时,总是提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地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或者是教师往往只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时间,学生并不能充分地进行思考。某些学生明明产生了疑惑亦或是自己想出了不同的解法、有了不同的想法,但是由于思考的时间有限,只能临时结束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師要摆脱各种标准的束缚,鼓励学生使用新方法,包容学生的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一晃而过的灵感、独具匠心的想法、打破思维定势的解答、巧妙的构思等等。要学会把握这些关键时期,因为此时正是创新思维迸发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正面引导,使学生能够打破常规和传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牢牢把握自己的灵感,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八、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升华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白:思维是学生的智力,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生长力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地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翁,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机会,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有效的思维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的作业,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力,从而促进他们将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际操作和观察的任务,以测试学生的使用语言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小学生不太爱写作业,一是因为写作业太累了,特别是语文作业太多,太麻烦,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太爱做。而对动手类和观察类的实践课后作业,学生总是能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且探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例如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了手工的课程,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让学生用塑胶瓶子做成花篮,或是用硬纸板做成自己喜爱的玩具,这样不但可以实现语文作业的创新,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交完作业后,教师会对作业进行点评,成绩较好的同学则会得到老师的嘉奖,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当代小学生不能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个人的思维能力拓展训练。教师授课期间,始终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结合现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将语文课堂有效激活,达成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小学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