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艺术魅力,体会精彩人生

2023-05-30 13:43徐冰清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美术

徐冰清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通过美术等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和美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美术教育也就变更加重要。结合专业需求及《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方针政策,教师应该做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美术课程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真正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做好全面且充分的准备。

一、基础美术课程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基础美术课程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些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艺术设计还是美术作品,其综合品质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其是否具有较好的独创性,有没有融合创作者的个性特征。因此,个性是艺术设计和美术作品的生命。如果学生缺少个性,就不能在艺术设计中展现自身的思维和情感,就会沦为对其他作品的简单模仿。基础美术课程能够启发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美术鉴赏和创造为切入点,基于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特色。

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审美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提升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通过美术欣赏、作品临摹、手工制作等方式感受如何实现对具体事物的创意设计,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实现学生与艺术家之间的共情。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能够受到优秀美术作品的感召,产生强烈的创作意愿,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完成美术作品和艺术设计的创新创造。

二、高职基础美术课程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根据目前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和对课程教学的实际观察,可以发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美术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目标不够明确和教育手段落后。其中,前者属于困扰学生艺术素养成长的内因,后两者则是外因,内外因的相互作用造成基础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不如人意。其实,内因并不属于课程本身的不足,而是高职学生相对来说普遍存在的某种缺陷,教学工作应该帮助学生弥补这一自身缺陷。可惜的是,因为外因的存在,并未起到良好效果,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长期没有改观。

目标不够明确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基础美术课程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只是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方面的基础,没有视作学生在精神上的食粮,不重视挖掘学生在艺术情感等各方面的潜力。有些教师还会过多地强调艺术设计的专业性,造成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其艺术设计经常是一种“空中楼阁”,无法有效落实,基础素养的缺乏使得学生难以将自己的艺术设计在现实中呈现出来。教育手段的落后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美术学习成果向自身艺术认知的转变。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美术课程的创新改革途径

为了发挥出基础美术课程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有作用,解决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对基础美术课程进行创新改革。其具体途径如下。

1. 提升教师水平,做好充分教育准备

当今的教育工作要坚持学生主体,让学生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身后亦步亦趋地前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教师的荣耀。但是,这并不是在贬低教师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工作才是高效的教学,既能开发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又能及时采取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鉴于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基础美术课程的重要意义,可能无法达到上述水平,所以必须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教育准备,确保教师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教育路径。

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新鲜血液,特别是要注意招聘有先進教育思想,对行业最新发展有较好了解,能够与当代高职学生有效交流的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则要对目前已有的教师力量进行培养,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核心,以让行业满意为目标,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工作安排和教师管理方面加入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容,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自己则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网络等途径加强与广大同仁之间的交流沟通,并注重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 运用先进技术,全面展现艺术魅力

基础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美术艺术鉴赏。美术艺术可以通过动态的形式呈现,但其本身的客观存在是静态的。比如舞蹈艺术,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视觉美,每一个瞬间就像一幅美妙的图画,舞者的表情、动作、姿势乃至服装都是图画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从“舞蹈是由每一个美丽的画面所构成”这一认识也可以发现,动态是静态的积累,是连续且流畅的画面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在总是面对静态内容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无聊的感觉。而且上文已经提到,一些高职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是较为薄弱的,他们不能很好地自主发现美术艺术的魅力,更容易对基础美术课程失去兴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增加对信息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美术艺术欣赏体验,让学生通过静态的美术艺术得到动态的丰富收获。比如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中国画所讲究的是意境,本身已经是动态的,又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比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静态的市井画面,但在观者的心中,完全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仿佛熙熙攘攘的北宋东京城就这样呈现在自己面前,画面中的各种事物都“活”了过来。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视频创作,教师应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原本的画作一起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搭配古色古香的音乐和热闹的音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 鼓励艺术实践,创造多元展示舞台

实践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其实践的路徑是非常丰富的。既可以在基础美术课程的教学中,于美术艺术鉴赏完毕之后马上展开艺术创造,也可以在学生结合专业课和基础美术课程的收获之后,在艺术设计上完成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水平灵活选择。不过要注意的是,教师因为学生创造多元展示舞台,不能将艺术实践只作为一种课堂作业或学习任务,要认识到学生自主完成的艺术实践必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

以西方绘画艺术的学习为例。在学生理解了西方绘画艺术中的人物造型特征、艺术创作思想、绘画技巧等各种知识,得到了丰富的艺术鉴赏体验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某一风格的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实践的时间可以拉长一些,组织学生开展外出采风等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灵感,丰富学生的创作选择。对于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整理起来开设校园内的小型画展,邀请广大师生前来观看并给出评价,学生再根据大家的评价和自己对优秀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体验进行对比。学生一定能够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艺术启发,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把艺术鉴赏和创造视为人生的宝贵体验。

4. 组织合作探索,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首次接触美术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复杂的教学内容。这与一些学生薄弱的基础有关,这里不再赘述。要克服这一难题,依靠教师的一对一教学是不可能的,教师也无法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实际上,教师可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有限的,大部分情况下仍然要进行面向整个班级的集体教学。组织合作探索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成为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为在合作探索中,教师可以把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组织在一个探究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弥补学生的不足。比如在学习影视艺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生具备丰富的影视作品欣赏经验,或者至少有比较独到的看法,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展开一定的分析。这样每个小组就有了一名主持者,教师再根据组内学生特征帮助大家完成分工,推动大家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普遍存在疑惑的典型问题由教师最后集中解决,并集合大家的自主学习收获,以思维导图的形成展示影视艺术的全貌,指出影视艺术和美术艺术及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因此而显著提升。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快完成全面透彻的教学反思,找到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并通过积极主动地创新改革,找到新颖的教学途径,形成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加以落实。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定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教学成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展现出拥有艺术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基础美术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星.云.海》
《花月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