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乡村养老建筑的设计

2023-05-30 11:17谢闽
佛山陶瓷 2023年5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绿色建筑

谢闽

摘 要:当下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达到5.6亿的乡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有的乡村养老设施在数量以及品质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这对建设大量高品质养老设施提出要求,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与我国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因此,为了高效利用能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把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乡村养老建筑的设计中,将是我国未来养老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乡村养老;设计策略;绿色技术应用

1 前言

由于我国老年人养老观念发生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数量及环境品质要求逐步提高。然而当今现有的养老设施无论在保有数量和服务质量水平上都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这与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特征方面的需求背道而驰。养老设施建筑的建设和运行使用过程中又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消耗问题,由于特殊的使用性质,养老机构全年处于运营状态,这就导致养老建筑的能耗量要远高于常规建筑的能耗量。以减少养老建筑运营的能耗和成本、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改善养老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宗旨,将绿色建筑理念运用在养老建筑设计中,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环境。这也成为今后我国养老设施建设的大势所趋。

2绿色建筑及绿色乡村养老建筑理论

绿色建筑理论。绿色建筑通常指的是在全寿命周期中,通过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四种手段实现最大限度的能源节约,达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并且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其目标是实现环境、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控制破坏气候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优良条件和高效率的技术手段,创造健康良好的建筑环境。

养老建筑理论。住建部针对养老建筑发布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中给出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详细定义,这类建筑的唯一使用对象为老年人,并以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基础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建筑,主要类型有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老年公寓和老年住区等。按照其建筑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集体居住管理和养老服务的公共设施,即养老院、托老所和护理院;另一类是仅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服务的住宅建筑,其中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居住的老年住区和提供独立或半独立生活模式的老年公寓。养老建筑具有显著的建筑特征和设计要求。主要特征包括使用对象专一性,建筑设计特殊性和活动范围广泛性三要素。设计要求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交通便利的选址,高于普通住宅建筑的设计标准,远离和杜绝工业污染及便捷多元的生活辅助设施。

3我国乡村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背景发生变化,我国乡村建筑建设配置标准发生变化。早期乡村地区养老建筑不被重视,建设优先级低于其他公共建筑,不能为乡村老年人提供服务。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乡村建设强调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品质、激发乡村活力,我国乡村养老建筑逐渐发展,养老建筑被列为中心镇、中心村必建建筑,如表1。

虽然乡村养老建筑发展较晚,但也在建设过程中获得了实践经验以及资料,这都为传统乡村地区养老建筑的建设提供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规范以及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乡村养老建筑在基地选址、适老化、室内及室外环境的营造等诸多方面有明显不足,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同时由于建筑的性能较差以及粗犷的能源使用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伴随着大量乡村养老建筑的建设,势必将增大能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如何合理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对养老建筑进行设计,以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宜居、健康环保、可持续性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成为需要结局的问题。

4乡村养老建筑问题分析

4.1前期規划不切合实际

乡村养老建筑建设在规划设计的选址、功能布局和规模等诸多方面存在不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问题。现有的许多乡村养老建筑在选址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部分养老建筑选址太过孤立,不能与农村居住区以及其他社会公共资源产生关联,如唐官屯镇敬老院虽临近政府等机关单位,但与农村之间距离较大。乡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自然风光不同于城市,仍保留有许多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水系,相对较为特殊。

一些养老建筑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将这些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到景观系统,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自然资源,不仅为室外景观环境增色,还增加了室外活动空间的趣味性。如今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给农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村人流量,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产生了噪声污染、增加交通压力,有些养老建筑选在了离旅游景区较近的位置,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及出行安全,在实际设计规划过程中要避免这种情况。

4.2建筑形式缺乏地域性

近几年我国养老产业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积累,而且处于现代化建设下快节奏生产的现实背景下,大量养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盲目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规划布局以及建筑形式,在建筑形象设计、配套设施设计以及景观小品创作方面大多采用套用的设计手法,出现大规模的同质化,养老建筑和当地乡村的自然环境及专属文化缺乏关联,未能体现其地域和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量使用模板化的现代材料与技术,建筑形态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原有传统建筑不和谐,养老建筑色彩搭配固化、单调沉闷,现代材料和简易技术的过度使用造成乡村风貌的破坏。不仅产生建设资源的浪费,而且难以迎合老年人念旧的思想,容易产生陌生感,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4.3适老化设计严重缺乏

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所建设的建筑不同于普通使用性质的建筑,要充分符合老年人的居住使用习惯。近几年关于绿色养老建筑提出一些规范和技术细则,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养老建筑设计只考虑符合设计规范的标准,依照标准仅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基础层面的适老化设计。具体有以下几点:(1)部分养老建筑并未配备无障碍设施,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带来困扰。即使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其适老化设计也缺乏深度,仅提供了盲道、坡道、栏杆等基本无障碍设计,缺乏从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出发的无障碍设计,不能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养老生活环境。(2)空间布局不合理。如静海镇人民政府敬老院中将一个公共卫生间设置在走廊的一端,尤其夜间给另一端居室的老年人造成了极大的行动不便;将老年人居室布置在建筑北侧,不利于夏季通风以及冬季保温。(3)户外环境在适老化方面严重不足。如室外活动场地不足,人车混行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且室外地面未采用渗水材料,下雨会产生积水给老年人出现带来安全隐患。此外,还有室外夜间照明不充足、绿化率低等很多不利于老人使用的问题。

5绿色建筑理念下北方乡村养老建筑设计原则

5.1绿色乡村养老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乡村养老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充分考虑乡村现有聚落形态、地脉特征,尊重乡村特色文化,融入当地乡村建筑风格的前提下,设计时引入绿色与生态建筑理念,使养老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社会、自然、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使乡村养老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将乡村养老建筑设计成可持续发展的绿乡村养老建筑。同时,根据老年人在心理、生理和行为方面的需求,使建筑达到最大化的适老性,最终,实现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健康、高效、低碳、环保的宜居养老环境的目的。

5.2绿色乡村养老建筑设计原则

以使用者为根本原则。在绿色乡村养老建筑的设计中,要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更重要的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养老建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且养老建筑要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以及人体尺寸特征等,从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设计出舒适、宜居、人性化、绿色生态的养老建筑。

乡村特征相适应原则。不同乡村地区的建筑带有各自较明显的地域特征,这跟当地风俗习惯、文化底蕴、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有关。养老建筑属于公共建筑类型,从乡村建设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建筑形式是乡村整体风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用料、建筑技术及色调对整体风貌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当地建筑形式。另外考虑从文化底蕴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出发,老年人对影响自己几十年的传統地域文化有相当强的依赖,尤其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感觉不断加深,在设计时应从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上对传统文化底蕴有所传承,避免过于现代化与流行化,从而让使用者感到熟悉、亲切。

节能性、环保性、创新性原则。绿色乡村养老建筑设计是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前提的,因此,必须在节能、低耗、减排、环保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有所表现并处于当今建筑业较高水平。同时,不能局限于现有的发展水平,要不断发展节能创新,为未来绿色建筑产业的进步提供动力。

6绿色建筑理念下乡村养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6.1养老建筑采光设计

由于老年人身体条件的特殊性,养老建筑相比普通居住建筑对自然光照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绿色养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利用有效技术手段以及设计策略提高室内自然光照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绿色建筑主要通过侧窗自然采光、天窗自然采光以及中庭采光等方式实现自然采光。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满足不同室内空间对自然采光的需求。下文具体介绍设计策略。

(1)对建筑常用侧窗采光方式,侧窗采光室内最大光照强度出现在窗口附近,进深方向距离增大,光照强度快速衰减,这种室内照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变开窗面积、调整开窗位置进行改善。加大窗高或提高窗口位置能有效提高进深方向的照度,增加窗宽或降低窗高能明显增加近窗位置照度。依据不同的功能空间,合理设计侧窗窗高比以及位置,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室内自然光环境。

(2)跨度较大的建筑,不利于空间内部自然采光。可以通过天窗采光以及中庭采光的手段改善室内光照条件。天窗采光效率极高,且因为设置在顶部,不易产生眩光,但在夏季,室内通过天窗的热量过多,提高设备降温带来的能源消耗,可以加设外遮阳设施缓解。在天窗或中庭顶部设置可控通风口,还能促进夏季室内自然通风,达到风、光共同优化的目的。

(3)利用反光板增加室内光照强度。反光板主要材料是木材、金属、钢筋混凝土以及织物等,分为内置以及外置两种布置方式。对反光板角度进行合理设计,使尽可能多的阳光经过反光板反射后进入室内。在提高室内进深深处光照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近窗处光照强度,避免眩光给老年人带来的不适,如图1。

6.2养老建筑通风设计

乡村地区有建筑密度低、建筑高度低的特点,建筑物之间相互影响较小,一定区域内风环境稳定,养老建筑应利用乡村地区这一优势,合理规划通风路径满足不同空间的通风流通,以改善室内湿度与温度状况。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1)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形式。不同的建筑平面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室外风场,进而影响室内通过窗的进风量。如前文涉及到的“一”字型、“L”型、“E”型等布局形式都能获得良好的通风,而且下层架空的手法也可以增加室外通风量,提高室内通风状况。

(2)通过调节门窗的位置以及外窗的窗高比改善室内自然通风。外窗和门可以被视为室内空间的进风口、出风口,两者相对位置的不同会对风产生不同的引导形式,产生不同的室内风场分布;面积一定时,外窗窗高比的变化会使室内某一层面的风场产生影响,开窗高度越大,室内同一垂直面风场越均匀,开窗宽度越大,同一水平面风场越均匀,如图2。在设计时要合理选择门窗的相对位置以及窗的窗高比,营造适宜老年人的室内风环境。

6.3养老建筑降噪设计

长期受噪声影响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会造成严重伤害,他们对噪声相较于年轻人更加敏感,对周围声环境要求更高。因此,在设计养老建筑时要注重室内高品质声环境的营造,降低噪声对老年人的影响。笔者从规划选址、平面布局以及吸声材料的选择等几方面提出设计策略。

(1)规划选址。乡村地区较为偏僻,乡村养老建筑一般不会受到繁华商业区的噪声音响,但是要避开铁路、主路附近、机场及工业厂房等噪声较大的场所,如果因实际情况无法避开,可以利用成排的植物绿化或建筑构件阻挡噪声传播,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活动范围内的噪声。

(2)对建筑平面进行合理布局,公共活动室、娱乐室等对声环境要求不高的空间可以布置在面向噪声源的一侧,如居室、图书室等声环境要求较高的空间设置在远离噪声源一侧;建筑内部也要做到动静分区,活跃空间与安静空间要做好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合理布置,同时活跃空间顶棚及地面选用吸声材料,避免对安静空间造成噪声影响。

(3)老年人会在固定时间集中在餐厅这类较大的空间,交谈的声音易在室内产生混响,降低语言清晰度,给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带来不便。可以设置隔断、盆栽绿化以及使用吸声材料来降低老年人之间话语声干扰,提高语言清晰度,进而改善室内声环境。

7结语

目前,我国对于养老建筑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范围,对于乡村地区的养老建筑研究较少,而对于乡村地区养老建筑的绿色化设计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乡村养老建筑设计研究中,完善了我国对于乡村养老建筑设计的研究。与此同时,本文对北方乡村养老建筑设计的研究提出了室内环境的设计策略,为我国乡村地区绿色养老建筑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广利.社会保障理论教程[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吴雪.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5(05):50-51.

[3]黄建岚,周继武.提升养老院老人幸福感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 刊),2014(03):222-224.

[4]杨晓东.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老龄化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

[5]杨乔.养老意愿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

[6]李媛美,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居住模式的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绿色建筑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探讨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