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IgG4相关性米库利奇病1例体会

2023-05-30 02:17邱田田刘茜茜李泽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1期
关键词:僵蚕石斛肿块

邱田田 刘茜茜 李泽光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米库利奇病;中医辨证;扶正祛邪;医案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以一个或多个器官局灶弥散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或)受累脏器肿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胰腺、唾液腺、泪腺、腹膜后组织等多个器官或组织,表现为血清IgG4细胞水平明显增高( > 1.35 g·L-1),以及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IgG4+浆细胞浸润、席状纤维化等,其中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的被称为米库利奇病(Mikulicz disease,MD)[1-2]。目前,IgG4-R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浅表器官受累,常见MD、甲状腺疾病等;而男性患者易出现内脏器官受累,更常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腹膜后纤维化等[3]。本病临床较少见,目前国内没有对其患病率的研究,一项来自日本石川县的数据,试图以石川县为例估计全日本患病率,结果显示,IgG4-RD患病率为0.28/10万~1.08/10万[4]。笔者有幸随师李泽光教授学习,目睹其运用中药辨证治疗IgG4相关性MD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1岁,2021年1月7日初诊。以眶上肿物6年,颈部肿物2年为主诉。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肿胀、干涩,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眼科,治疗效果不佳,辗转求治于风湿免疫科,检测抗核抗体谱均为阴性,血清IgG4水平显著升高,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升高,诊断为MD,口服甲泼尼龙片至肿块消失。2018年

发现眶上肿物复发,新发颈部肿物,因怀孕未行治疗,产后肿块逐渐增大,至2020年12月22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IgG4 16.70 g·L(0.03~2.01 g·L),ESR 25 mm·h-1(0~20 mm·h),建议口服甲泼尼龙片。患者抗拒服用激素类药物,为求中药治疗,遂于2021年1月7日就诊于我科门诊。刻下症:双侧上睑红肿,睁眼困难,双侧腮部及下颌部肿块如鸡蛋大,质韧,无压痛,眼干,口干,干咳少痰,纳眠尚可,大便干,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间有花剥,脉细数。辨证属热毒壅盛,痰瘀互结,兼有阴虚。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兼祛瘀化痰,佐以益气养阴。处方以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10 g、黄连10 g、玄参20 g、甘草10 g、桔梗10 g、板蓝根10 g、升麻10 g、柴胡10 g、马勃5 g、连翘10 g、陈皮10 g、炒僵蚕10 g、牛蒡子10 g、桑叶30 g、炒白术10 g、北沙参10 g、党参10 g、石斛10 g、莪术10 g、三棱10 g、炒麦芽10 g、马齿苋20 g、白花蛇舌草30 g、淡竹叶10 g、生地黄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

2021年1月21日二诊,患者双侧上睑红肿减轻,腮部及颌下肿块稍减小,质韧,咳嗽减轻,眼干、口干减轻,二便可,舌质红,苔薄黄,脉略细数。上方去黄连、桑叶、石斛、三棱、白花蛇舌草,加泽兰30 g、蜂房5 g、白芍10 g、皂角刺15 g、夏枯草20 g、泽漆15 g、牡蛎30 g。14剂。

2021年2月4日三诊,患者双侧上睑不红,双眼开合正常,腮部及下颌部肿块明显变小,触之较前变软,口干、眼干及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略数。上方去玄参、柴胡、马勃、炒僵蚕、北沙参、淡竹叶、泽兰、夏枯草、泽漆,加香附10 g、郁金10 g、山慈菇5 g、豨莶草30 g、蜈蚣1条、鸡血藤10 g,蜂房加至10 g。14剂。恰逢春节,患者服药无不适,嘱继服4剂。

2021年2月22日四诊,患者双侧上睑尾部可见如蚕豆大肿块,双侧腮部及颌下肿块明显减小如鸽子蛋大,触之较前变软,舌脉同前。上方去蜈蚣,加雷公藤20 g、青风藤20 g、寻骨风15 g、炒僵蚕10 g、半枝莲10 g、半边莲10 g。14剂。

2021年3月9日五诊,患者双侧上睑尾部可见如黄豆大肿块,腮部及下颌部肿块较前变小,质软,偶有口干,乏力,舌质红,少苔,左脉弱,右脉数。上方去黄芩、板蓝根、升麻、马齿苋、牛蒡子、豨莶草、郁金,加玄参20 g、石斛10 g,白芍加至30 g。14剂。

2021年3月23日六诊,患者双侧上睑、腮部及下颌部肿块外观不显,触之略感柔软包块,口干、乏力消失,舌质略红,苔薄白,脉略数。上方去山慈菇,加醋鳖甲10 g。14剂。

2021年4月6日七诊,患者双侧上睑、腮部及下颌部肿块触之不显,舌脉同前。曾于3月29日复查IgG4 14.5 g·L,ESR 10 mm·h,補体C3、C4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上方去玄参、石斛。14剂。

2021年4月20日八诊,患者双侧上睑、腮部及下颌部肿块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数。上方去莪术、炒僵蚕,加芥子10 g、石斛10 g、北沙参10 g。14剂。

2021年5月4日九诊,患者未诉不适,效不更方,守方继服巩固治疗。目前已随访11个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肿块再未复发。曾于2021年12月23日复查IgG4 4.0 g·L,ESR 9 mm·h。

2 讨 论

2.1 本病的中医认识 李泽光教授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肿块的形成多由于体内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清浊不分而成,正气虚损是发病的病理基础,而热毒、瘀血、痰浊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致病因素。传统中医文献中没有对MD的描述,根据其症状体征,与中医“痄腮”“瘿瘤”有相似之处,均以颈部肿块为主要症状。《诸病源候论·马痹候》认为“风热毒气,客于咽颌颊之间,与血气相搏”为痄腮的成因[5]。《外科正宗·瘿瘤论》云:“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6]认为气、痰、瘀壅结于颈前是形成瘿瘤的病机。肿块类疾病又可属中医学“积聚”或“癥瘕”范畴,《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7]说明正气虚弱是产生肿块的基础。《灵枢·百病始生》曰:“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8]可见痰湿凝滞是肿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血证论》有言:“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瘕者或聚或散,气为血滞,则聚而成形。”[9]说明瘀血阻滞也是形成肿块的重要因素。故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进而产生痰、湿、瘀等浊邪与热毒结于上焦而产生眶上及颈部肿块,肿块一旦形成,则掠夺气血津液以自养,从而使正气更虚,有形肿块又阻滞气机升降,使浊邪更甚,则邪盛正衰,病情迁延不愈。

2.2 诊治分析 本病病机复杂,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扶正祛邪为大法:清法、消法、补法相结合,主次分明,标本同治。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因金泰和二年民间发生疫疠,以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舌干口燥为主症,云大头天行,遂创制此方[10]。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风热疫毒上攻头面之大头瘟。本例患者上睑红肿、睁眼困难,腮部及下颌部肿大,发病部位亦为头面部,病机以热毒壅盛,痰浊瘀结为主,两者病位一致,病机有相同之处,李泽光教授取“异病同治”之理以此方化裁,先以清法为主,祛热毒之邪。方中黄芩、黄连泻火解毒,清上焦头面热毒;马齿苋、白花蛇舌草、淡竹叶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牛蒡子、连翘、僵蚕解毒散肿,透热于外;板蓝根、马勃、玄参、甘草清热解毒利咽;陈皮理气导滞;桔梗如舟楫载药上行,升麻、柴胡引诸药上达头面,寓“火郁发之”之意。另有干咳少痰,加桑叶清肺润燥。同时结合消法,行气活血,使荣卫流通,促进肿块消除,三棱入肝脾血分,长于破血通经,莪术入肝脾气分,长于破血消积,二药伍用,气血双施,化积消块力彰。且治疗过程中始终不忘顾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居中洲,以灌四旁”,脾胃功能正常方能气血壮旺,使邪去正安,故加炒白术、炒麦芽健脾和胃,加党参健脾益气。四诊合参,尤重舌脉,《辨舌指南》言:“苔乃胃气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患者花剥苔,为胃阴不足,脉细数为阴虚有热,清其有余,补其不足,清补结合,以达顾护人体阴阳之目的,遂加生地黄清热凉血,加北沙参、石斛滋养肺胃,养阴生津。

二诊时热毒之邪缓解,以消法为主。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论及:“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同时提出:“经主气,络主血。”肿块经久难愈,属入络之血病,络病以通为用,予泽漆、泽兰、蜂房、皂角刺加强活血利水通络之力,加白芍补血敛阴和营以制辛温药活血伤阴之弊。予夏枯草、牡蛎取其咸寒软坚散结功效。三诊时肿块已消半,正气较前充足,更耐攻伐,易部分清热解毒药,予豨莶草清热解毒又长于走窜,开泄之力强;予山慈菇清热解毒又可软坚化痰散结。偶有心烦,加郁金既可清心除烦又兼散结功效。肿块在浅表部位,遂加香附,与陈皮、炒麦芽配伍,使肝气调达,脾升胃降,以助药力布散,达于体表。虫类迅速飞达,有使“血无凝者,气可流通”之功用,遂加大蜂房用量,又予蜈蚣易炒僵蚕,加强搜风通络,攻毒散结之力。然蜈蚣辛温猛悍,故得效后停用,且方中始终不离白芍、生地黄等补血养阴之品,防止虫药辛燥伤阴。另加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四诊时肿块已消大半,但仍有热象,加半枝莲、半边莲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使热邪从下焦而走。为防止肿块复发,加寻骨风辛开苦降,气香善行,可通经活络。藤类药尤善疏经通络,且鲜有散血伤阴之弊[11],加青风藤、雷公藤与鸡血藤配伍,通行经络,养血活血。结合现代药理学,青风藤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藤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12];雷公藤含有的二萜类和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3]。但青风藤和雷公藤均有一定毒性,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用法用量。五诊时肿块外观不显,偶有口干、乏力,结合舌脉,仍有气阴不足之象,此时以补法为主,去大队清热解毒散结药,去升散之升麻,加玄参、石斛养阴生津,增加白芍用量以养阴血。六诊加鳖甲与白芍相伍既可养血敛阴,又可软坚。七诊肿块已消失,气阴基本恢复,去玄参、石斛。八诊时肿块未有再发之势,去走窜力强之莪术、僵蚕。但本病属疑难杂症,病程长,且怪病多痰,痰湿为阴邪,其性黏滞[14],在取得一定疗效时守方调理很重要,故加芥子化痰散结,化痰散结易耗气阴,加石斛、北沙参益气养阴。九诊时已无症状,守方继服巩固治疗。

3 小 结

目前,西医学治疗本病以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但需注意感染、骨质疏松等相关不良反应,也可联合免疫抑制剂,还可考虑生物制剂,但均存在相关不良反应且仍在探索中[15]。通过查阅文献,目前罕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中医药以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凝聚着几千年来人们与疾病做斗争的智慧,是祖国的宝库。从本病例可见,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扶正祛邪为大法,清法、消法、补法相结合,标本同治,不仅能消除局部肿块,改善实验室指标,同时还能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全身症状。这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越性,祛邪与扶正并用,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金泉.IgG4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7):772-780.

[2] 靳雪琴,庄军,王江滨,等.以泪腺、颌下腺肿大为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3):34-36,40.

[3] 林丽萍,阮一平,洪富源.IgG4相关疾病最新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20,19(7):750-754.

[4] UMEHARA H,OKAZAKI K,MASAKI Y,et al.A novel clinical entity,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general concept and details[J].Mod Rheumatol,2012,22(1):1-14.

[5] 巢元方.諸病源候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36.

[6] 陈实功.外科正宗[M].郭华,吕文瑞,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07-109.

[7] 李中梓.医宗必读[M].郭霞珍,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7.

[8] 佚名.灵枢经[M].周鸿飞,李丹,点校.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2-113.

[9] 唐容川.血证论[M].刘新,点校.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2.

[10] 张年顺.李东垣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0.

[11] 刘翀羽.藤类药的应用研究[J].山西中医,2015,31(7):59-60.

[12] 王玺,张智勇,仇萍,等.青风藤、青藤碱及其相关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1,56(2):85-93.

[13] 农程,王欣之,江振洲,等.雷公藤对免疫系统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6):3374-3383.

[14] 何青蔓,赵美,付康华,等.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的中医论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5):58-61.

[15] 王安琪,费允云,张文.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1035-1039.

收稿日期:2022-09-11;修回日期:2022-10-25

猜你喜欢
僵蚕石斛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飞鼠与石斛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35 种石斛兰观赏价值评价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正交设计在观赏石斛种胚离体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