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思考

2023-05-30 03:13刘婧
关键词:整改高质量发展内部审计

刘婧

【摘  要】内部审计整改质量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效果的发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是巩固内部审计成果、防范重大风险的必要手段。近些年虽然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但是内部审计整改仍然存在整改不力、拒不整改以及屡审屡犯等问题。因此论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概述为切入点,阐述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以此助力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有企业;整改;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45;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082-03

1 引言

2022年我国新修订的审计法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审计法提出要着力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审计整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内部审计是防范国企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其核心就是发现问题并且整改问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作为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更是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执行力。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整改,提升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是防范国企风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概述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则是综合评价内部审计问题整改结果的程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要素:①时效性,评估整改部署的及时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时效性评价主要是评估被审计单位启动审计问题整改方案的时间是否及时、整改报告上报的时间是否在审计意见书要求的范围内。被审计单位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时间是否及时,预期完成的时间是否及时。审计部门要及时评价内部审计整改报告,并且根据内部审计整改报告提出具体的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落实。②重风险,评估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内部审计整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化解风险、避免问题屡审屡犯。整改评估需要判断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围绕审计意见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内部审计人员要真正认识问题的根源,准确评价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整改措施是否针对风险点。③重证据,评估整改动作的真实性。整改报告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内部审计意见提出的文件,其整改措施是否能够落地见效有待检验。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要重视证据,不能盲目相信整改报告内容。在进行内部审计有效性评价时需要按照整改意见逐条分析,列出补充资料清单,查阅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整改证据,以此判断整改动作是否真实有效。④重防范,评估内部审计整改范围的全面性。当前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存在就事论事、未能举一反三的现象。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要突出全面性,通过对整改意见的改进达到全面防范风险的目的。

3 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3.1 优化内部整改环境,增强内部审计整改能动性

提高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关键就是要营造有助于内部审计整改的氛围,提升国有企业积极落实整改意见的动力。内部审计整改需要企业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针对内部审计意见实施持续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国企内部审计整改往往落到有问题的部门,其他部门参与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为了营造全员参与整改的氛围,国有企业要聚焦主体责任,加强宣传提升国企各部门对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国企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将内部审计整改作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国企内部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国企整体效益,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整改的重视程度影响到内部审计整改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并且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进度纳入日常董事会办公议程中,以此提升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地位。其次,强化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主体意识。内部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在防范重大风险的新常态环境下,国有企业要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让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整改的重要性,积极与内部审计部门沟通,并且按照内部审计整改意见做好相应的整改工作,以高效、全面的措施落实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最后,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是推动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有力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匮乏,导致内部审计整改意见缺乏针对性,难以指出国有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内部审计整改监督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提升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力度,培养以财务技能为基础、其他技能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3.2 建立内部审计整改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内部审计整改信息化

数字化是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载体,内部审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监督是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整改监督的范畴比较大,因此为了切实解决过去审计整改大量依靠线下手工填报电子表格,且数据量大、汇总分析困难、耗时费力、跟踪问效困難等问题,提升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国有企业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全方位的审计整改信息管理系统(见图1)。首先,国有企业要依托内部审计整改平台固化内部审计整改流程,实现内部审计整改监督的自动化、网络化处理,达到前移内部审计整改监督关口。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监督工作存在人为干预的现象,导致内部审计整改监督的权威性、公信力不足。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内部审计整改监督平台能够对内部审计整改全过程进行自动化处理,有效规避了人为干预的现象,大大提升了内部审计整改监督的公平性。其次,建立内部审计整改数据库。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不确定性,甚至基于特殊原因存在内部审计整改意见没有落实的现象。为此,国有企业要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构建整改数据库,准确记录内部审计整改意见完成情况并且总结经验,以此为下一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最后,构建内部审计整改监控指标,实现内部审计整改可视化管理。国有企业要按照用途的不同,设计进度监控指标、成效监控指标、共享应用指标、绩效考核指标。

3.3 建立内部审计整改回访调研机制,做好进度监测

内部审计整改是项系统工作,需要内部审计持续发力。“回头看”是落实内部审计整改见效的重要手段。为落实整改回访调查制度,实现对内部审计整改的监督:首先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内部审计整改台账。回访调查是实现内部审计整改持续跟追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国企内部审计问题相对较多,如果没有制度化的“回头看”将影响内部审计整改监督的效力。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标准化的内部审计整改台账,对内部审计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将其划分为即时整改类、限期整改类、历史遗留类。即时整改类则是需要被审计单位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类则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机制缺陷等因素造成的,其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意见在限定的时期内、按照进度完成整改问题。历史遗留类则是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难以处理的,需要被审计单位多方协调的,对于历史遗留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但是要按照整改问题的类别而明确相应的整改时间。其次,明确内部审计整改回访重点项目。内部审计整改回访是促进整改进度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回访要聚焦主责主业,以整改流程为主线,盯紧根源问题和制度缺陷,突出改善治理效果,以此达到合规经营的目的。所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回访工作要抓住重点问题,突出健全制度、重在结果运用的效果。最后,做好内部审计整改进度监测工作,实现对整改过程的精细化跟踪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整改进度的通报工作,定期以审计通报、审计公告等载体,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公示,以此提升内部审计整改信息的透明度。当然为了提升内部审计整改的效力,国有企业还要建立双向约谈机制,被审计部门与审计部门可以就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约谈,对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成因重新核实,以此确保内部审计整改意见更加贴近实际,维护双方的权利,不断形成整改工作合力。

3.4 建立“3+X”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强化审计整改监管合力

做好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集团企业落实内部审计整改要求建立在联动机制上。因此为了提升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国有企业要优化组织架构,依托内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形成“3+X”内部审计监督架构体系(见图2),形成内部审计部门、国企法规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闭环监督管理主体,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资产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参与配合的结构体系。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审计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及时就内部审计整改问题向管理层报告。法规部门则要强化对内部审计整改过程行为的监督,确保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合法合规。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纪检监督职权,对于存在的违纪行为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给予其必要的处罚。财务部门对内部审计整改问题所反馈的财务问题进行系统整改落实,并且配合内部审计部门、法规部门做好相关的财务信息处理工作。人事部门则要积极配合内部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给予其必要的人力資源支持。资产管理部门要强化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对照内部审计整改问题做实做细。

3.5 优化内部审计整改结果评价体系,强化内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内部审计整改结果评价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整改是否被执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措施是否有效。新修订的审计法明确规定要优化审计整改评价体系,强化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的运用。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见表1),国有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整改评价指标赋值,以此为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提供依据。构建的内部审计整改评价体系采取单个问题十分制:完全整改得10分、部分整改得分范围在6至9分、未整改(包括整改作用甚微)得分范围在0至5分。考虑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问题分类的不同,其解决难度程度不同,因此国有企业要根据内部审计整改的难易程度进行赋值,由易到难依次赋值1、1.3、1.5、1.7,问题整改难度越大赋值越高。单个问题的综合得分由每个问题整改结果得分乘以该问题整改的难易程度。根据单个问题的综合得分确定国有企业整改质量的等级。

当然除了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整改评价体系之外,国有企业还要强化内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国有企业要突出对内部审计整改问责的效应,明确实施细则,切实将内部审计整改问责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于因整改不积极而带来巨大损失的,国有企业监管部门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以此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总之,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以健全的内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宇.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问题研究——以A国企集团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2】宋庆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1):90-91.

【3】马超群.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路径研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22(03):43-45.

【4】宁祎坪.N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整改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20.

【5】陈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当代会计,2021(11):122-123.

【6】林馨怡.论构建内部审计整改闭环机制在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J].质量与市场,2022(22):149-151.

【7】茹刚,张宁,张春雷,等.强化监督责任 创新落实整改 扎实做好审计结果运用“后半篇文章”[J].中国内部审计,2020(09):68-71.

【8】王益虹.加强国企内部审计整改标准化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国产经,2022(24):70-72.

猜你喜欢
整改高质量发展内部审计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做好校护理技能大赛阶段性考核的体会
教辅人员的作用在高校教学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