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2023-05-30 05:02张艳梅
炎黄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湘江战役

张艳梅

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缘起出发,梳理了线性文化遗产可借鉴的成熟理论,调查和分析了湘江战役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湘江战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建议,一是整合与挖掘:促进“长征+”多类型资源融合发展;二是情感与连接:活化长征文化,传承长征精神;三是协同与发展:建立高效的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四是递进与保护:科学建立湘江战役遗产廊道保护体系。

湘江战役文化遗产开发现状调研与分析

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从1934年11月25日到1934年12月13日,中央红军全部离开广西北部,中央红军在广西境内行进了十九天,行程达296公里,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灵川六县,经过了多次战斗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等。湘江战役旧址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在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湘江战役旧址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开发。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现状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已于2019年10月开始启动,区域内规划了5个重点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兴安县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全州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口遗址群集中展示带、灌阳县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绝命后卫师)遗址公园、龙胜各族自治县红军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研学基地。2021年7月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一期)、兴安县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一期),已经顺利竣工并向大众开放。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资源条件

1.长征文化遗产的资源富集

湘江战役中中央军委纵队、第1军团、第3军团、第5军团、第8军团、第9军团等走过的长征路线,湘江战役文化遗产遗存涉及会议旧址、战地/指挥部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纪念碑、标语遗址、人物旧居、相关主题景区、红色教育场所等遗产类型。湘江战役旧址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在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湘江战役旧址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开发。

2.长征文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长征文化的持续升温,旅游人数与年俱增。据统计,2021年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累计接待参观者700多万人次,成为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平台,长征文化旅游成为区域旅游新名片。长征文化旅游市场中60岁以上的高龄旅游者占据较大比重,此类旅游者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部分旅游者见证或参与过长征,其主要动机是缅怀革命岁月、感受长征精神。各大企事业单位也将长征文化作为团队建设的良好抓手。同时,随着爱国主义亲子游愈发火爆,家庭游、青少年出游比例也在持续提升,感受历史、接受教育是此类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

3.湘江战役涉及地区长征文化群众基础良好

红军长征过广西的故事在桂北六县的大地普遍流传,当地人民自发修缮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感恩和缅怀为拯救中国命运而壮烈牺牲的红军将士,自愿捐献红军长征过广西的遗物和文物,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修建纪念园、纪念馆、红军烈士墓等。在各级政府、专家、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红军将士长征过广西的故事得以延续和传播,并编写《红军过全州》《红军血战全州》《红军过灌阳故事集》等红色书籍,同时深度搜集和挖掘红军英雄、长征史实、军民鱼水情、民族政策等历史记载资料,长征故事在群众中传播广泛。

湘江战役长征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长征文化遗产开发形态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突出

湘江战役长征文化资源的开发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三个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的建设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大力支持,馆陈形式多样,既有静态文物展示又有注重艺术品的创作和使用,同时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纪念园(馆)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其他地区的长征文化遗产旅游、游览方式仍然以参观为主,产品的展示手段和方法往往为静态而单一的实物。在展示形式上,以革命活动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传统的、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

2.桂北六县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湘江战役发生区域处于桂北地区,普遍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乡村地区。这些地方交通可达性不高,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服务接待水平等较为薄弱,无论从经济发展、开放程度以及产业发展程度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都十分关注桂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桂北旅游基础设施正在完善当中,外部交通设施已经基本成型。但内部交通设施有待提高,境内存在断头路、路面等级较低等现象,城乡环境和设施亟待进行升级和补充。

3.湘江战役遗产遗存保护现状不尽如人意

2019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列出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修缮项目”69处,同时,国家文物局已经分两批将湘江战役遗址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通过笔者现场走访发现,遗址(遗迹)列保率有待提高,许多珍贵的文物和遗址并没有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湘江战役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力度较弱,部分资源甚至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损毁的现象,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尽如人意。

4.湘江战役长征文化遗产的开发缺乏整体意识

湘江战役长征文化遗产是一种线性文化遗产,其开发利用需要站在整体性的角度统筹考虑。但从目前各地区规划及建设的现状来看,线性文化遗产的建设整体性体现不够,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点状”“公园化”的建设模式。因此,湘江戰役长征文化线路也并未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统筹协调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湘江战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建议

整合与挖掘:促进“长征+”多类型资源融合发展

整合、挖掘湘江战役沿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坚持全局整体观念,尽量避免资源开发同质化。充分发挥长征沿线各段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依托沿线的长征文化资源(红),结合桂林山水(绿)、传统村落(古)、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创),延伸文旅产业链,结合扶贫攻坚工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依托长征文化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产业融合业态。

情感与链接:活化长征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保持长征文化完整性和原真性是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避免商业化和碎片化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增强长征文化与当地社区居民及旅游者情感链接的关键所在。在硬件上,加大科技在展陈上的利用,运用互动式体验和VR、AR等技术创新场馆场景。在软件上,开发湘江战役影视作品、湘江战役文创作品,有利于长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协同与发展:建立高效的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

湘江战役长征文化资源区域跨度大,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可借鉴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管理委员会,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统一协调长征文化资源的开发。避免行政区划限制,明确划定长征沿线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经营权。在法律法规保障方面,也可以在国家顶层设计之下出台地方法规。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区域内的资源条件、人文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社区需求,注重跨地区、跨部门统筹协调,与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有效衔接,发挥长征遗址遗迹和文物文化资源的综合效应。

递进与保护:科学建立湘江战役遗产廊道保护体系

根据湘江战役沿线地区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和遗产廊道理论的系统性要求,可将湘江战役遗产廊道保护体系划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保护层面,即:遗产资源单体、遗产专题线路和专题片区、整体遗产廊道。形成以单体及线路和片区到整体廊道的递进式保护体系,实现对整个遗产廊道的有效保护。

1.微观—遗产资源单体

湘江战役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是长征沿线的长征遗产资源“点”。在长征文化遗产开发上,遗产核心点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开发程度较好、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较好并且在湘江战役历史中地位较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地。以核心点为中心,带动湘江战役整体线路发展。将兴安县城(含兴安镇)、全州县城(含才湾镇)、灌阳县城(含新圩镇)三个湘江战役中重要阻击战发生地所在县域作为遗迹核心点。通过以核心点为中心,带动沿线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2.中观—遗产专题线路和专题片区

(1)新圩阻击战辐射区

新圩阻击战辐射区范围包含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新圩阻击战陈列馆、新圩阻击战战场遗址、酒海井遗址、钟山、枫树脚、救护所、虎形山、炮楼山等。融合黑岩、千家洞世界瑶族发祥地、古月岭民居、文市石林、九龙岩、赤壁山、灌江山峡、太子山原始森林等。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形成“湘江战役文化+生态农业文化”专题片区。

(2)脚山铺阻击战辐射区

脚山铺阻击战辐射区范围包含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湘江战役古岭头突围战纪念园、易荡平就义、安葬点及战地设施遗址、红三十四师文塘突围战纪念园、湘桂古道红军路(安和段)、红三十四师长征路(蕉江段)、红一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天坑红军舍身崖旧址、杨梅山阻击战战斗遗址、万里长征第一关东山“清水关”、邓家千年大泉井禁食鱼挽救受伤红军等。融合当地湘山寺、炎井温泉、龙岩洞原始森林、大碧头旅游度假区、全州安和小龙井等其他旅游资源,打造“湘江战役文化+民俗文化”专题片区。

(3)光华铺阻击战辐射区

光华铺阻击战辐射区范围包含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光华铺战役纪念园、界首红军堂、光华铺阻击战场、华江千家寺红军标语楼金石文家洞红军堂、界首红军街、界首镇红军渡江码头、界首龙船山军委纵队渡江遗址、烈水桥红军烈士墓、文家洞彭德怀宿营处、漠川协兴观音山无名红军烈士墓、老山界红军纪念碑及红军亭、金石文家洞红军烈士墓等。融合兴安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湘江战役文化+历史文化”专题片区。

(4)少数民族文化区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经过桂北地区的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是少数民族世代聚居地。红军在此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政策,使得桂北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践行民族政策之地。长征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区域包括灌阳县文市、兴安县千家寺、华江少数民族聚居区、资源县两水苗族乡、车田乡、龙胜县江底乡、泗水乡、马堤乡、伟江乡、乐江镇、平等镇、全州蕉江乡等地。长征文化遗产资源包含审敌堂、红军楼,白面瑶寨红军岩,才喜界瑶民石刻、兴安华江红军标语楼等。同时结合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民俗资源,形成“湘江战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专题片区。

3.宏观—整体遗产廊道

湘江战役文化遗产廊道宏观整体遗产廊道构建基于军委机关、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在湘江战役中的行进线路,以及为军委机关和中央纵队渡江提供北翼护卫的红一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战斗路线、提供南翼护卫的红三军团战斗路线和提供护卫和后卫阻敌任务的红五军团战斗路线。廊道构建时要注重“湘江战役”故事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以历史文化事件的连贯性和事件所依附的线路走向,建立包括公路风景道和骑行道、步行道、水路等道路在内的湘江战役游道系统。风景以《全国红色旅游交通规划》为依托,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现有的交通网为基础,打通断头路、拓宽主要节点之间道路,从宏观性和整体性角度构建湘江战役遗产廊道。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EB/OL].(2019-12-05)[2023-02-28].http://www.gov.cn/xinwen/2019-12/05/content_5458839.htm.

[2]李家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广西段“一廊一园”(一期)项目竣工[N].广西日报,2021-01-01(007).

[3]唐芳林.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4]朱华晟,陈婉婧,任灵芝.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J].城市问题,2013(05):90-95.

[5]张定青,王海荣,曹象明.我国遗产廊道研究进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5):70-75.

[6]Joan,Hirschman.Green ways: a guide to planning,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eenways: A Guide to Planning,Design,and Development. Charles A.Flink and Robert M.Searns,Island Press,Washington,DC,352 pp[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

[7]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01(05):86-89.

[8]劉鲁,郭秋琪,吴巧红.立足新时代,探索新路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遗产活化”专题研讨会综述[J].旅游学刊,2022,37(08):150-158.

[9]ICOMOS.Charter on Cultural Routes[Z/OL].Québec(Canada),2008.

[10]安倬霖,周尚意.基于地理学尺度转换的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机制[J].开发研究,2022(01):20-30.

[11]邹统钎,黄鑫,陈歆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要把握的五对关系[N].中国旅游报,2019-12-31(003).

[12]李飞,邹统钎.论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J].旅游学刊,2021,36(01):14-26.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湘江战役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湘江渡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悠然湘江上
战役中的你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湘江等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