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税融合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

2023-05-30 14:40赵崇飞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赵崇飞

【摘  要】新时期下,我国对于民营企业发展已是非常注重,在民营企业中不乏在领域、行业内的佼佼者。然而,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所限,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有时并不是处于优势地位。鉴于此,许多民营企业除不断对外开拓市场之外,希冀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民营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业、财、税有效结合,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面对新形势提升工作质量。论文从业财税融合概述入手,揭示民营企业基于业财税融合实施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业财税融合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业财税融合;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170-03

1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与多变,许多企业往往要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同行业的挑战,无形中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平添了难度。鉴于此,许多民营企业开始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以使得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民营企业实际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不断扩充经营规模,避免被同行业企业吞并,常采取对外举债、扩张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这在无形中使得民营企业普遍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需要利用外部资金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通常以举新债偿旧债的方式,保持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此种状态下,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有可能导致其财务风险的出现,进而使得企业整体陷入经营困境。民营企业若想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须结合自身经营特点,通过业财税三者有效融合,转变财务管理方式,以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的出现。

2 业财税融合概述

2.1 业财税融合的概念

业财税融合是业务、财务、税务三者间的有效结合。业务包括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各类业务,如产、供、销、储、物流等业务;财务是指企业财务核算、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税务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纳税筹划等方面。业财税在本质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企业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没有将其业务、税务、财务有效整合,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实际意义,难以将财务管理落到实处,有可能使得企业因此而遭遇税务风险。新时期下,将三者有机结合,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将财务、业务、税务有效衔接,改变业务活动开展与财、税工作脱节的现状,以协助企业构建起业、财、税相结合的一体化财务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价值,使得企业保持最佳经营状态。

2.2 业财税融合的重要性

2.2.1 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发源自美国,发展于日本,由日本丰田公司推出精细化管理受到许多企业的认可。管理学理念中,将精细化管理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方面,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整体要求,信息化时代下的业财税融合要求财务人员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深入业务、服务于业务,通过从复杂的业务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更好地指导业务工作,同时提升自身业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业财税融合的前提下,财务人员须转变以往的简单记账、报税工作,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下,要对公司运营、经营状况做到清晰掌握。在此前提下,要求财务人员对于公司业务的相关环节横向对比并与预算找出差异,对于不同产品、不同客户、不同区域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定向收集各类财务信息。上述的各类分析是基于业、财、税三者了解之上进行的,有助于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2.2.2 促使财务管理无边界

民营企业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为了划分工作职责,各部门职能被严格区分,业、财、税各部门以完成自身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为己任,有时甚至出现本位主义思想,使得部门间工作配合不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无法形成合力。业、财、税融合,彻底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为多部门协同合作创造了条件。业财税融合后,财务、税务管理人员可以参与到业务各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收集与财税信息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对其分析后向业务部门反馈、向管理层汇报,从而促进实现财务管理的无边界化。

3 民營企业基于业财税融合实施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业财税融合工作的开展,对于民营企业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业财税融合的实施,仅仅简单地将三者捏合到一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业财税融合需要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作为保障,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并以部门间有效协调及雄厚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但是,许多民营企业不具备上述条件,最终导致业财税融合无法顺畅进行。需要对上述问题给予重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奠定基础。

3.1 企业资金、技术支撑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缓慢

业财税融合的优势在于,为企业管理层对于生产经营正确判断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举措,实现业财税融合的关键之一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然而,部分民营企业因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同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因此会将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市场、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方面,认为这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而对于业财税融合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并给予信息化建设支撑,导致业财税融合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结果造成业务、财务、税务三者间缺乏足够沟通与协调,部门间极易出现工作上的壁垒、相关信息无法传递到位,最终形成信息孤岛现象。

3.2 企业税务筹划与业务融合不佳,导致税务风险出现

我国的税收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随着国内的税收征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于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鉴于此,民营企业在其日常经营过程中,纳税成本成为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的经营成本之一。民营企业为了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在确保合法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通过对生产经营业务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安排,采取合法手段实现有效降低纳税成本或是递延纳税。然而,少数民营企业在实施税务筹划过程中,财税人员没有将业务与税务筹划有效结合,税务筹划中对于业务内容考虑不多,一方面,导致业务活动的整体安排不合理,即便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却错过了最佳时机;另一方面,税务筹划中缺乏税务风险的考虑,如材料采购过程中,仅考虑尽快采购物资投入生产,没有考虑“三流合一”问题,很容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开发票。

3.3 企业内部条块管理过于僵化,使得部门间协作不足

客观地讲,民营企业生存环境较国有企业更为艰难,许多企业为了生存、发展,注重收入、利润、产量、技术创新等方面。这样使得企业的业务部门如营销、生产、技术、研发等部门在日常运转中较财税部门更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受到民营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也在情理之中。而财税部门作为企业的服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发挥服务的功能,更多地是对于经济业务发生的风险进行把控,如税务风险、财务风险等。财税部门往往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对于业务部门的经济行为提出风险评价建议,而业务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出于完成工作任务考虑,对于财税部门提出的风险提示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一来,业务部门有时为避免财税部门的监管,会有意隐瞒业务发展的实情,拒绝与财税部门开展相应的沟通与协调。可见,业财税融合中,业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前端成为三者融合的源头。民营企业只有搭建相应的业财税沟通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沟通方式与流程,方可约束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主动沟通,并实现融合。

3.4 企业财税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足,亟需人力资源补充

业财税融合工作的实施,不仅需要业务部门的主动配合,还需要财税人员具备一定的综合业务素质,以满足业财税融合的整体要求。目前来看,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核算能力较强,也能够按期进行税务申报、税款缴纳。但是这些也仅仅是停留在日常财务核算层次,对于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如供、产、销、储等环节了解甚少,从而在业财税融合工作的实施中略显生涩。此外,部分财税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掌握不足,如ERP的操作,对一些办公软件的应用、简单的编程等不是十分熟悉,难以满足业财税融合工作的要求。

4 业财税融合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策略

4.1 转变工作理念,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将面临对外融资、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税务筹划、财税风险规避等业务的开展,这使得财务工作在民营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中愈发重要。任何一项经济活动若绕开财务而单独开展,极有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财税风险。鉴于此,民营企业自上而下应该转变工作理念、经营思路,要注重财务工作的开展、注重业财税的有效结合。从资金、技术、制度、人力等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统一业务、财务、税务三者间信息交流接口,从而确保三者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施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解决业财税深度融合的技术支持问题,将财税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效对接,使业务数据向财税数据高效、无差错转换。

4.2 注重业财税融合开展税务筹划,规避税务风险

税务筹划活动能够起到节约纳税成本、现金流支出、降低纳税风险的作用。目前,政府一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小规模纳税人零增值税率政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购置固定资产一次性摊销政策等,为纳税人开展税务筹划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地升级征管系统,如金税四期即将在2023年上线。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政府鼓励纳税人开展税务筹划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其税收违法行为的防范与惩戒力度。例如,某民营企业其资产额达10 000万元、职工人数700人、预计2022年应纳税所得额达800万元左右,很显然其无法满足小微企业条件,也就不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财务部门因而提出拆分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分别成立营销、生产、技术咨询3个子公司,并分别将总资产、人员、应纳税所得额有效拆分,这样便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可见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实施税务筹划的同时,要本着合法性、因地制宜的原则,要通过业财税的融合开展工作。

4.3 不断强化部门间沟通与协调,推动业财税融合工作开展

沟通与协调能够有效规避企业各类财税风险,并使得企业运营保持顺畅。民营企业实施业财税融合中,应该提高部门间的沟通能力,使得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有效沟通。将财税部门从业务后端向中前端推进,实现对于经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便于财税部门掌握业务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及最新进展,从而确保其在业财税融合中能够有的放矢,有利于业财税融合工作的开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依赖的重要管理工具,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多个系统并存。为满足业财税融合,企业可设立BP岗或者IT岗。针对新的业务可由业务部门牵头组建项目组,成员含业财BP岗、对应IT支持岗及财税专业岗人员。由业务部门做业务场景及需求描述,由业财BP岗、财税专业岗人员做财税合规及分析需求评估,最终综合制定出系统方案评估。

4.4 注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提升

民营企业发展中,应重视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人员的选拔,要注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入门门槛,应从学历、职称、资格、资历等几个维度入手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要求。同时,要注重财务人员学习力的培养,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其后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财税人员要加强对所在企业、行业的了解,业财税融合之前要注重把握业务,只有对于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充分了解,才能在未来的融合中有效发力,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才能充分体现财税人员自身的价值。否则在财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财务机器人不断应用的未来,仅能进行财务核算的會计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要将自己锻造成复合型财务人才,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财税方面的帮助。

5 结语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业财税的融合,只有不断提升上述三者的关联度才能在规避各类财税风险的同时,促进民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针对民营企业在业财税融合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可以从转变工作理念,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注重业财税融合开展税务筹划、规避税务风险,不断强化部门间沟通与协调,注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成长、壮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秋菊.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业财税融合研究——以X税务师事务所为例[J].市场周刊,2022,35(10):171-173+182.

【2】李卫.基于业财税融合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22(08):153-155.

【3】陈兰.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税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1(08):3-4.

【4】罗健,彭娜梅.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业财税融合[J].经济师,2020(05):93-94.

【5】薛方,赵博媛,杨光.企业业财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4):154-155.

【6】李丽珠.企业业财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投资与合作,2022(08):94-96.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