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05-30 00:08包亚
唯实 2023年4期
关键词:泰州高水平科技

包亚

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刻阐释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刻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

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谁能够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能够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能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智能化主导、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的态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通信、区块链、ChatGPT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并与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新业态交叉融合。目前我国在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科技自立自强对于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要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世界贸易摩擦增多、人口红利消减、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动力来源逐渐衰竭,经济增长动力亟需转换,实现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为抓手,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牢牢掌控科技命脉。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内大循环方面,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基础研究,提升供给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循环痛点、堵点,确保国内大循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和安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积极有效应对全球科技挑战,跨越国际创新要素流动藩篱,以高端技术创新抢占国际产品市场,推动构建公平、开放、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机制,真正融入国际大循环并获得主动地位。

二、深刻把握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科技創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显现,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领域由跟跑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备了坚实基础。

从国家层面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是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至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升至2.55%;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升至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二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场景应用加快形成,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星际探测、北斗导航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超级计算、高速铁路、杂交水稻技术等跻身世界前列。三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成为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科技瓶颈的前沿阵地。

从江苏层面看,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联动,科技、产业、金融有效循环。一是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实现新跃升。2022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左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大幅度提升。积极探索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瞄准国家需求,集聚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三是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苏州实验室挂牌运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牵头承担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任务,高标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

从泰州层面看,该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泰州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全市共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895家、高新技术企业1601家、省级“瞪羚”企业33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获评苏中、苏北地区首家江苏省“独角兽”企业,10家企业入选2022年创新型领军企业名单,5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多个企业研发产品在国际国内取得领先地位。如中慧元通自主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填补了国际空白,复旦张江注射用海姆泊芬成为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药物。三是产业链群培育成效显著。泰州着力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海工船舶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全国唯一的新型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试点,全国唯一的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唯一交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的地级市。

三、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泰州实践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泰州将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列。

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泰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兩个维护”,深刻理解把握“四个必须”明确要求,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泰州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运行模式,建立高位决策推进机制,强化统筹谋划和总体布局,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系统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力、战斗力。

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前提。泰州把基础研究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建立“宽容失败、鼓励坐冷板凳”的科研环境,构建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推动高校院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导更多重点企业进入基础研究领域。建设国家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扬子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战略平台,着力解决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努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的原创性突破。强化应用型基础研究,构建龙头企业牵头、以高校院所为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精准凝练科学问题,依靠市场机制和联合体内各主体的分工协作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前提。泰州将聚焦“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集中力量、集成优势组织实施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以技术和产品突破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优化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机制,聚焦产业前瞻性技术,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突出精准供给,结合地方实际,针对重点领域设立科技专项,支持重点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泰州将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育苗工程”和“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小升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上市三个培育计划,强化天使投资基金、“创新积分贷”等科技金融供给,着力打造科创企业集群。优化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一步聚焦中小微企业,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强化积分结果运用,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精准画像,为企业开具个性化“诊断书”,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实施科技招商攻坚工程,组建科技招商队伍,编制创新链地图,丰富科技招商模式,精准招引价值链中高端科创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打造“泰有智汇”产学研合作品牌,实施“访企问需”“聚力扬帆”“科创留才”三大专项行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引育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泰州将深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能够体现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人才六条”“科创六条”政策红利,探索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为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持续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泰州日”等活动,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深化以赛引才模式,做优做精“智创泰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凤城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不断提升大赛品牌影响力,吸引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来泰州创新创业。深化凤城英才计划,拓展“‘泰爱才·最‘州到”服务举措,着力构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改革是关键一招。泰州将研究制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科研领域简政放权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打造更优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实施“拨投结合”“项目经理制”等创新机制,吸引集聚一批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采用“研究所+运营公司”组织形式,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加盟改制,增强新型研发机构自身“造血”功能;充分导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资源,合作共建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平台建设运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离岸孵化基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离岸创新中心,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多元服务”运营模式,建立“内外协同、联结互动、分建共享”的技术、人才引进使用柔性机制,构建“离岸—靠岸—在岸”项目孵化体系,实现创新项目离岸研发孵化、落地应用转化。

(作者系泰州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泰州高水平科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幸福水天堂——泰州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泰州古韵
科技助我来看云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