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内蒙古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2023-05-30 11:54徐艳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时空变化耕地面积

徐艳红

摘 要: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2009-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和粮食总产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分析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进而剖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阐明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0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增长态势,同时耕地面积也主要呈平稳增加趋势。(2)粮食生产水平不仅受到耕地资源总量与人均耕地占有量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时空变化

中图分类号:S-01;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3-0019-05

1 引言

粮食生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1-4]。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前提[5-7]。中国始终实行着“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07年以来,连续1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8-10]。同样,学术界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话题将历久弥新[11-17]。为保证耕地总量红线不突破,全国始终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是这只是单纯的耕地数量保护政策未能很好地结合质量及生态来保护耕地[18-20]。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较高,但整体质量较低[21,22]。本文基于粮食总产量视角,通过分析近10年内蒙古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探索为实现未来更高的粮食产能需求做出的政策导向。

2 数据来源

本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中耕地图斑与面积,粮食产量数据来源于历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内蒙古年鉴》《内蒙古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及有关部门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利用Origin等相关分析软件对自治区2009-2019年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动态变化分析,运用Eviews6.0对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自治区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特征

2009年以来,内蒙古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增长态势。2009—2019年,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增速出现一定波动起伏,2016—2017年增速最大,2016年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为2780.30万吨,粮食生产增速为-1.65%,2017年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为3254.50万吨,粮食生产增速为17.06%。此外,地区之间、粮食结构之间差异也很大。由于各盟市行政单位粮食产量差异较大,按区域粮食产量高低分3组,分别呈现2009—2019年各地区粮食产量的增量情况。其中,东部地区各盟市粮食总产量增量较大,增速分别为兴安盟134%、赤峰市87%、通辽市58%和呼伦贝尔市44%;黄河沿岸各盟市增速较为平稳,增速分别为巴彦淖尔市27%、呼哈浩特市19%、包头市9%和鄂尔多斯市6%;其余各盟市粮食总产量较低,增速较小,增速分别为乌兰察布市105%、锡林郭勒盟44%、乌海市23%和阿拉善盟2%。

3.2 自治区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特征

根据全国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9-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耕地面积主要呈平稳增加趋势,如图所示,只有2010年全区耕地面积出现减少。2009-2019年全区12盟市中,有7个盟市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增量最大的为呼伦贝尔市,增量为90539.21公顷,增量最小的为阿拉善盟,为2385.14公顷,剩余5个盟市呈减少趋势,其中减少量最大的为乌兰察布市,减少了7035.94公顷。

速率更能反映耕地年际间的变化特征,根据2009-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变化率变化情况发现,2010年和2012年耕地变化速率为负。分别为-0.02%和-0.03%,其他年份耕地变化速率均为正,2014年耕地变化速率最大为1.21%,其次为2016年的0.22%,耕地面积呈现出加速式增加,2011年和2015年耕地正向变化率较小,耕地面积呈现出平稳增加。

3.3 耕地动态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关联性分析

本次选取耕地生产指标来作为自治区耕地分布变化和影响效应研究指标。其中,耕地生产指标包括耕地面积、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粮食单产、农村人口。通過使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占有量、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提出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耕地生产指标,粮食生产的耕地因素可以根据耕地利用的规模、程度、结构和强度分别分解为耕地面积、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粮食单产、农村人口,4个因素,这4个因素都对粮食总产量有直接影响,且反映了耕地利用数量、种植结构、投入强度和自然条件等对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即粮食单产水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在当前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需求下,国家应继续同步推进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战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防止单纯依靠粮食单产提升,忽略耕地面积保护等思想。本文用耕地面积年变化率来表示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用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来表示粮食播种面积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本次研究对全区12个盟市2009-2019年10年间内,耕地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探讨制约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假定,耕地面积年均变化率为因变量(Y)、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粮食产量(X2)、农村人口(X3),运用Eviews6.0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呼和浩特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80.434-0.891X1-0.360X2+0.503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在0.05的水平下对Y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X1与Y呈正相关,X1增加导致Y增加,X1减少导致Y减少;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大。

包头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38.317-0.818X1+0.526X2+0.748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大。

乌海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114.284-0.509X1-0.659X2+0.087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大。

赤峰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23.946+2.204X1-1.616X2-0.351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且与X1间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

通辽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104.382-0.601X1+0.548X2-1.098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不显著。

鄂尔多斯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2.782+1.065X1+0.237X2-0.311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且与X1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呼伦贝尔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12.592-3.211X1+3.958X2-0.209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高。

巴彦淖尔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84.952-0.831X1+1.019X2-0.919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高。

乌兰察布市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51.595-0.343X1-0.289X2+0.631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高。

兴安盟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41.778+0.662X1-1.144X2+0.578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高。

锡林郭勒盟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12.745+0.956X1+0.194X2+0.109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且与X1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阿拉善盟耕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应为:

Y=4.469+1.073X1+0.14X2-0.346X3

其中Y为因变量耕地面积、X1为第一产业总值、X2为粮食产量、X3农村人口。

结论:X1、X2、X3与Y具有相关性,且与X1在0.01上极显著相关,与X3在0.05上显著相关。

综上所述可见,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总值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赤峰市耕地面積与粮食产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巴彦淖尔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阿拉善盟耕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有显著相关性。包头市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总值、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均为最低,耕地增加成为显著特点,集约化经营与保护需要进一步提升。

4 结论

从全国“三调”数据看,“二调”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减少了1.13亿亩,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与全国“三调”数据成果不同,自治区耕地呈增加状态,增加了239.17×104公顷(3587.52万亩)。全区12个盟市中只有呼和浩特市耕地面积减少,其余11个盟市均为耕地面积增加,耕地增加最多的是通辽市。以第一产业总值、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口为自变量探究各地区耕地资源变化的因素发现:经济较为发达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总值呈负相关,随着第一产业总值的增加其耕地资源利用呈现集约化,而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总值呈正相关,本区域农业的生产总值增加势必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加;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作为全区耕地资源数量丰富、质量较高的区域,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本区域粮食产量的增加需要提升耕地数量,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辽市作为全区耕地面积最多的盟市,其耕地面积仅与农村人口具有相关性且为负相关,而与第一产业总值和粮食产量均不具有相关性,说明本区域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下,随着农村人口转移,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和乌海市耕地面积与第一产业总值、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口均不具有相关性。

——————————

参考文献:

〔1〕李勇,何欢欢.主产区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06):216-224.

〔2〕王晓君,何龙娟,王国刚.全球粮食不安全形势下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逻辑思维与战略取向[J].改革,2022,346(12):66-77.

〔3〕龙玉琴,王成,杨庆媛等.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省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01):51-59.

〔4〕谭术魁,韩思雨,张路.粮食安全视角下粮食主产区耕地休耕规模及动态仿真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2):9-17.

〔5〕胡海川,殷羽奇.粮食安全战略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3,429(01):96-98.

〔6〕聂英.中国粮食安全的耕地贡献分析[J].经济学家,2015,193(01):83-93.

〔7〕郭贯成,韩小二.考虑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的县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07):252-260.

〔8〕孔祥斌,陈文广,温良友.以耕地资源三个安全构筑大国粮食安全根基[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No.73(03):1-12.

〔9〕吴郁玲,张佩,于亿亿等.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09):116-124.

〔10〕阴柯欣,商庆凯,米文宝.宁夏耕地生产力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趋势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7):37-45.

〔11〕韩书成,李丹,熊建华等.广州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06):648-654.

〔12〕岳秋丽,白明哲.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压力测算——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 28(18):297-301.

〔13〕梁鑫源,金晓斌,孙瑞等.多情景粮食安全底线约束下的中国耕地保护弹性空间[J].地理学报,2022,77(03):697-713.

〔14〕项骁野,王佑汉,李谦等.中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267-277.

〔15〕韩思雨,张路,陈亚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约束下江苏省耕地休耕规模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23):247-255.

〔16〕Gondwe Edith et al. Inland fisheries and the four pillars of food secur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Assessing current research trends[J].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2023, 25(03): 42-54.

〔17〕Machnicová Zina. Evaluation of Selected Indicators Pointing at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Land Protection in Slovakia[J]. EU agrarian Law, 2021, 10(01): 20-26.

〔18〕刘紫航,任巧巧.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湖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21,42(02):37-43.

〔19〕刘利花,张丙昕,刘向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视角下中国省域耕地保护补偿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9):252-263.

〔20〕马述忠,叶宏亮,任婉婉.基于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6):9-19+110.

〔21〕郝軍,吴晓光,刘佳雨等.生态文明背景下内蒙古耕地发展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12):49-56.

〔22〕王桂华.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效益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08):95-105.

收稿日期:2022-12-29

猜你喜欢
时空变化耕地面积
2022年中国耕地面积逾19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结合的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
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研究
基于DSSAT和GIS的中国水稻产量时空变化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