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村庄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2023-05-30 15:32张鹏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发展

摘要 本文在分析塔什库尔干县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正在开展的村庄规划项目,对塔什库尔干县村庄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是通过“三变”改革,让更多的脱贫人口享受旅游发展的成果;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外贸为主导的轻工业体系;三是发挥自然优势,增加牦牛养殖业等的收益;四是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进行劳务输出,实现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目的。

关键词 村庄规划;塔什库尔干县;发展

中圖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3-0011-04

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下发了村庄规划的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版的文件。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为科学指导和规范“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近期又形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2022年修订版)》,用于指导新疆各地区的村庄规划的编制。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为例,分析其资源优势状况,参考其他地区已有的农村“三变改革”的成功经验[1],对村庄规划提出思考与建议,指导村庄规划的合理编制及实施。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塔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麓,介于35°37′~38°40′N、71°20′~77°01′E之间,东西长484 km,南北长329 km,总面积2.5 万km2。塔县属于典型的边境县城,外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内与叶城、莎车等相毗邻,边境线长888.5 km。有中塔卡拉苏口岸、中巴红其拉甫口岸2个对外开放口岸,有“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两路连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314国道横贯全境,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已建成(距县城约13 km),将于2022年开始运营,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塔县属寒温带干旱气候区,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汇聚于此,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冬季漫长寒冷,春秋季短暂多风,全年日照时数达4 434 h,年平均降水量68.3 mm,蒸发量2 309.5 mm,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恶劣。

塔县是全国唯一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4.1 万,其中农村人口3.05 万。由塔吉克、维吾尔、汉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占80.9%。塔县是新疆海拔最高、生态最脆弱、自然环境最恶劣、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新疆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县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社区)中,44个为贫困村,32个为深度贫困村。近年来,新疆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实行“五个一批”工程,安排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对口援建城市,深圳市累计投入资金9 亿多元,实施民生帮扶项目超过110个,支援塔县开展脱贫工作。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支援下,在塔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4—2017共有15个贫困村退出,2018年有12个贫困村退出,2019年剩余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贫困县摘帽。2020年通过巩固提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喀什地区统计年鉴(2010—2020年)、喀什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20年)、塔县人民政府网站等。

1.3 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有关塔县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以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资料,并实地调研,咨询有关政府部门、乡镇干部及脱贫人员,了解当地资源情况、产业发展状况、农户收入情况等,参考其他区域村庄规划、产业布局状况,因地制宜提出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2 塔县资源禀赋分析

塔县位于“万山之祖、万水之源”的帕米尔高原东麓,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虽自然条件恶劣,但资源禀赋也较为突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光热资源也非常丰富。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已有的资源,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将有力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2.1 旅游资源

塔县地处边境地区,既有风光秀丽的高原风景,也有历史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塔吉克民族特色文化非常适合发展高原旅游与民族风情游。境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6 项,不可移动文物485 处,4 类25 处国家级旅游资源。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 611 m)、“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7 546 m)、石头城、公主堡、红其拉甫中巴国际界碑、阿拉尔金草滩湿地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多样化的旅游发展格局[3]。塔县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俗人情[4]。法显、宋云、唐玄奘等著名人物均在此留下历史足迹,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等融汇于此,考古专家先后在塔县发现了拜火教遗址、古驿站、玄奘西天取经回归经行处等历史遗址。塔吉克族“鹰舞”是塔吉克族的文化典型,成功地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代表作名录 [5]。

2.2 矿产、光热资源

塔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很大,探明的有宝石、玉石、硫磺、水晶、硅、等30 多种矿产资源。宝玉石资源种类多,黑碧玉、墨玉等储量达1万t 以上,东陵玉10 万t以上。冰川水资源丰富,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青睐,有优质冰川水泉眼23眼,年出水量3 000 万m3。地热资源也非常丰富,现已探明全县有30多个温泉,其中曲曼地热田面积达到8 km2,地热资源范围、热储条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可开采量为12 593m3/d,产能(热能)约77.9 MW[6],地热埋藏浅,易开采,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塔县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自然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4 434 h,位居全疆前列,是建设光伏发电的理想之地。

3 塔县村庄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塔县资源禀赋突出,旅游、矿产、水热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时塔县贫困人口规模大,发生率高,且全面脱贫时间不长。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时,合理、充分地发掘已有的资源,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带动资源、要素、市场需求整合及重组。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促进乡村振兴。

3.1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

塔县作为喀什乃至新疆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以其独有的高原风光、民族特色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帕米尔景区是全国5A级景区,游客数量呈年年上涨态势。但旅游的成果大部分被景區、酒店、饭店等分享,一些贫困的村庄并未享受到旅游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旅客虽然领略到自然风光,但并未真正体验到塔吉克族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建议在实施村庄规划时,优先考虑深度贫困的村庄,使旅游收益更多地向贫困地区人口倾斜。可参照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的经验[1],在进行村庄规划时,考虑在硬件基础上进行投入,如建设通村公路、安装路灯、铺设网络等。同时考虑将村民闲置的房屋变成民宿,发展民俗旅游业,提高村民收入,可以由政府或社会资本出资成立旅游扶贫开发公司实施。在村庄发布民宿项目公告,由村民自行上报闲置的房屋信息并由开发公司进行确认,在与村民签署改造协议,由开发公司统一进行改造,统一运营形成规模化的旅游接待能力,年底收益进行统一分红。同时,开发公司还可以成立乡村文化体验馆、塔吉克族文化表演队,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村庄可以开发地热资源,建设温泉养生馆等,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形成多元性的旅游文化产业复合体,以优质的旅游服务增加游客逗留的时间,提高旅游收入,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使脱贫群众能真正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

3.2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

塔县具有“一县通三国,两口通两亚”的区位优势,也是“中巴经济走廊”节点城市。目前,塔县机场已经建成,完成校准飞行工作,预计将于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塔县的交通状况。鉴于塔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利用红其拉甫口岸、卡拉苏口岸进行外贸型为主导的轻工业生产体系,开发边境贸易。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可以重点考虑发挥塔县的资源优势,生产轻工业产品,在县城周边贫困村建立玉石加工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囊产业园、矿泉水生产厂等,优先吸收较为贫困的人口就业。

深圳市于2018年在塔县实施20 MW的光伏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是产业扶贫的一个方向。对距县城较远的一些村庄进行规划时,可布局一些小型的光伏项目,在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同时,考虑向周边地区进行输送,提高脱贫人口的收入。

3.3 发挥自然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

塔县独有的高原气候,形成了较具优势的牦牛养殖、玛卡种植等产业。据统计,2020年,塔县牲畜存栏18.95 万头(只),其中牦牛3.5 万头,羊14 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7-8],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一些适宜放牧的脱贫村庄,规划牦牛专业合作社,由政府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促进牧民增产增收。塔县牦牛在天然的牧草和洁净的环境下放养,肉质鲜嫩、口感好,多是自产自销,初级加工及深加工尚未形成产业链,无自有品牌,导致附加值较低。政府后期需提高牦牛产业知名度,注册自有商标,延伸产业链上进行努力。

玛卡作为一种高原生的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一种纯天然食品。塔县于2009年引进玛卡进行种植试验,并获得成功,其蛋白质含量为21.2%,比云南的高35.89%,比秘鲁的高1 倍,成为全国少数能种植高品质玛卡的地区,种植面积超过133 hm2[9],是当地特色产业之一,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之前因一些不实报道导致玛卡市场低迷,但随着人们对生态产品及自身健康的重视,玛卡需求也逐步扩大。建议在进行村庄规划时,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规划玛卡种植基地等,促进农民增收。

3.4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加大劳务人口的输出

在本地资源不能满足就业人口需求的情况下,劳务输出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一些偏远地区,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塔县地区的贫困人口有部分原因是知识匮乏,缺乏专业的劳动技能。在进行村庄规划时,考虑在村庄建立文化培训中心,开设职业培训小课堂,以输出就业为导向,提高人员知识水平及劳动技能[10-11]。同时,借助深圳援疆的机遇,在培训完成后,加快人口向沿海地区的输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4 结语

塔县贫困人口规模大,发生率高,且全面脱贫时间不长,但同时塔县资源禀赋突出,旅游、矿产、水热资源非常丰富。在新疆开展村庄规划,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下,本文结合塔县优势资源,在村庄规划中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通过“三变”改革,让更多的脱贫人口享受旅游发展的收益;二是借助塔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玉石加工、农副产品生产、矿泉水生产、囊产业、电能输出等外贸型主导的轻工业体系;三是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探索以牦牛养殖、玛卡种植为体系的种植业与养殖业,打造自有品牌;四是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通过劳务输出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发展。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使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有,农业更兴旺,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5 参考文献

[1] 温铁军,唐正花,刘亚慧.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248-251.

[2] 徐康宁.新疆塔县农户生计资本对旅游生计策略影响研究[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21:22-23.

[3] 王新,赵亚莉,隋红.精准扶贫背景下新疆塔县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6):483-485.

[4] 刘彩霞,倪培强.塔什库尔干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2,42(4):140-143.

[5] 曹静.鹰之舞:帕米尔高原乐舞民族志[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1.

[6] 史杰,陆成新,李清海,等.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地热资源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调查,2018,5(2):8-17.

[7] 陈童,郭涛,李浩,等.塔什库尔干县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动物繁殖,2021,29(5):48-50.

[8] 袁理星,张金山,李红波,等.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牦牛产业扶贫调研报告[J].中国牛业科学,2020,46(1):23-25.

[9]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帕尔哈提·阿不都拉,谢叶等.塔什库尔干县玛卡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园艺种业,2018,1:57-58.

[10] 张霞,胡建元.新疆喀什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及增收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7(3):22-25.

[11] 周萍,刘昊.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策略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112-114.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 张鹏辉(1988—),男,陕西渭南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土地工程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4-08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微循环模式的村庄规划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