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体系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3-05-30 10:48张超
新教育·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摘要】以顺德区首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种子学校创建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增效研究,构建以“三格”强师工程、“四阶”深度思维课堂、“五维”生涯规划为一体的“3-4-5双成育人体系”研究,让学生和教师都实现成长。

【关键词】创优提质;体系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以“坚守并吸纳,全面而卓异”为办学理念,树立了“让学生和教师都实现成长,让生命和教育都得到成全”的办学愿景,以“培养全面发展、国际视野、追求卓越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为育人目标。

一、“3-4-5双成育人体系”建设

学校以顺德区十四五规划资助课题“基于‘壮腰工程’背景下,品牌标杆学校‘创优提质’的实践研究”(SDGH2021019,主持人:张超)为引领,以顺德区首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种子学校创建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增效研究,思路是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基础和规划,进一步构建以“三格”强师工程、“四阶”深度思维课堂、“五维”生涯规划为一体的“3-4-5双成育人体系”,让学生和教师都实现成长,让生命和教育都得到成全。

1.“三格”培养策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推进实施“三格”培养策略:新进教师“入格成才”,青年教师“升格成名”,成熟教师“风格成家”。对标区域名师标准,以“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察”的原则推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构建“分层整合、个性强化、互动发展”的培养模式,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打造区域内具有突出影响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以“青蓝工程”为培养策略,指导新进教师“入格成才”。学校划分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为新进教师,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结对子,在师德师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为新进教师树立成长榜样。通过“选苗子、厚底子、定调子”的方式,运用具体制度促进师徒共同提高。青蓝工程制度计划详尽、要求规范,符合教学常规的要求,立足课堂上好亮相课、上足研讨课、参加大赛课。定期邀请顺德区、容桂街道各级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问诊课堂,指点迷津,引領新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育人方面,举办新班主任能力大赛,以赛促练,锤炼基本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式让新进教师站稳讲台,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要求。

(2)以“共建共享”培养策略,促进青年教师“升格成名”。划定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为青年教师,这批次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和骨干,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开拓思维能力,在学校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采用“研共享”培养策略,促进青年教师升格。科组共建,提升青年教科组建设能力。按照《顺德区中小学优秀学科组建设标准》和《顺德区中小学优秀学科组创建和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规范学科组建设,创建一批区级以上示范科组,如化学科组获得顺德区中小学示范教研组称号,科长和科组骨干成长迅速,十余名教师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以“双引一评”培养策略,帮助成熟教师“风格成家”。学校划分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为成熟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双引一评”等培养策略,帮助成熟教师找到新的成长空间。充分发挥现有的名教师、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研训共体,制定可操作、可考量的校本培训方案,使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入专家团队,引领后备名师继续成长。学校积极引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教授来校指导,引领后备名师提炼教学主张,评选校内“名班主任”“名师”,鼓励后备名师不断前行。学校组织评选校级“名班主任”“名师”,表彰先进,及时对后备名师给予肯定,鼓励后备名师不断前行。

2.深耕思维课堂,构建“四阶”课堂模式

课堂质量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学校聚焦课堂,积极开展“四阶”思维课堂(图1见下文)教学研究,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课堂实践,总结反思”的路径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1)专家引领,指引课改方向。依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力量,科学、系统规划学校课程体系,有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定期邀请佛山市教研团队深入我校“四阶”思维课堂进行诊断把脉,经常邀请顺德区、容桂街道教研员到校视导,以敦促课堂改革的改进与完善,借助“共进联盟”联合教研平台助力我校“四阶”思维课堂创优提质,在交流中共享、在互动中共进。

(2)层层推进,着力集体教研。立足研究、用心实践、层层推进,我校大力加强了集体教研的力度。首先,课题主持人张超校长定期在全校教师层面做有关“四阶”思维课堂实践研究的全员培训,培训有主题、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其次,我校教务处每周在科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层面开展“四阶”思维课堂系列培训。然后,我校各科行政深入备课研讨,把各学科组在实践“四阶”思维课堂过程中的重点、疑问、突破口、聚焦点等在行政会上集中反馈,形成完善共案与改进策略,给予教师更多的指导。我校各科组每周均围绕“四阶”思维课堂实践中的课例研究、课改特色、作业设计等进行研讨,开展有主题的备课,基于问题研讨,提升备课效能。

(3)研究课例,深化课堂改革。学校开展“四阶”思维课堂课例研究活动,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质量提升。根据“四阶”深度思维课堂要素表,制定“四阶”思维课堂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在备课上注重“引导深度思考、促成深度学习、设计深度练习”。在课堂上注重“问题激发思维、互动活化思维、总结完善思维、练习提升思维”,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互动,融入思维情境、展开问题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求真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的获得提升。

(4)研讨展示,提升课改精度。各科组围绕“四阶”思维课堂模式,找准深入研究的切入口,开展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以提高课改的精度。我校每月开展以“四阶”思维课堂为主题的校本论坛研讨展示,优化不同学科课堂范式,以提升思维课堂改革的针对性。同时,各科组围绕“四阶”思维课堂模式,结合本科组的课题研究,撰写课例分析文章。

3.聚焦核心素养,落实“五维”生涯规划

落实“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五维”生涯规划特色课程体系,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构建“五维”生涯规划体系。学校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核心,以“激扬生命(身心)、卓越品格(思品)、博雅情智(情智)、美感认知(美感)、劳作实践(劳动)”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综合实践五大精品课程群。

(2)“五维”生涯规划设计策略。“五维”生涯规划的设计是在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按照“以兴趣为主,以特长为纽带,以能力为标准”的原则,充分挖掘企业、社区、教师、家长资源,从思品、身心、劳动、美感、情智五个维度,开发十大核心素养课程及五大精品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采取走班制方式开展学习。校本选修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利补充,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3)“五维”生涯规划实施策略。专家引领,高校助推。学校依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力量,实践“高校助推”发展模式,指导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学校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原则,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从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出发,坚持特色化原则,有利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资源开发,高位发展。积极挖掘企业、社区、家长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在校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需求的特色课程,逐步开发校本教材。根据“五维”生涯规划的发展要求,以“激扬生命教育”“卓越品格教育”“博雅情智教育”“美感认知教育”“劳作实践教育”等五个方面,在丰富的校本课程中选取重点项目倾力打造精品課程。目前,科技创新课程、体育课程、艺术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最为成熟,学生参与面广,影响力大,是学校精品课程。

二、创优提质体系化建设实效

1.课程建设实效

学校课程改革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学校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市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区第一批素质教育科技特色学校、区创客教育示范学校、区篮球网点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教研组建设实效

在教研组建设方面,首先,学校搭台助力教师个体成长与团队成熟,以“强师工程”为抓手,促进新进教师“入格成才”,青年教师“升格成名”,成熟教师“风格成家”,助推教师成为市级、省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其次,立足校内,扎实教研,开展各科组课例研究,每一位教师都要选择一节学科重点内容,结合学科教学模式,采用课例研究的方法反复研课磨课,推出优秀课例。第三,以开放的心态、学习的情怀、研究的氛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主题式教研活动,在教学开放周邀请市、区教研室教研员进课堂指导或开展讲座。第四,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每学期开展联盟学校、兄弟学校等校际研讨课,以质量检测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为平台,以联合教研为纽带,全面促进三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质量的共同提升。

3.教育帮扶实效

学校为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总集团长,充分发挥初中标杆龙头学校帮扶带动作用,持续推进顺德区红旗中学、顺德区四基中学等集团成员校纵深发展,科学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2021年,我校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帮扶筹建的容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顺德区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已于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为顺德区教育发展注入一份新的力量。学校同时也是顺德区初中“共享共进”联盟发起者,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在教学研究、同题异构、德育工作等方面相互帮扶,共同成长。

4.学生发展实效

学校科创体艺并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培养“全面发展、国际视野、追求卓越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育人目标和特色优质发展,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

学校近三年先后获得顺德区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顺德区学科课程实验基地、顺德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科技特色学校等称号。2022年获评顺德区首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种子学校。这更加坚定了学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全面育人多元成才”的办学核心。

【参考文献】

[1]李永义.发展中学校的品牌建设之路[J].广东教育(综合),2021(04).

[2]贾昂,王红,梁志坤,赵树新.学校品牌延伸要素框架构建与案例研究[J].教育学报,2021,17(01).

[3]黄沛光.完善学校管理的四个路径[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05).

[4]王红星.一贯制精细化管理提高品牌学校建设实效性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1(07).

(基金项目:本文系顺德区十四五规划资助课题“基于‘壮腰工程’背景下,品牌标杆学校‘创优提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DGH2021019)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