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模块化背景下的微格教学改革与实施

2023-05-30 10:48王彤朱俊兰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微格教育教学

王彤 朱俊兰

【摘要】微格教学作为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实践课程却一直存在课程安排课时少、实践目的不明确、课程实施无序、缺少有效指导等诸多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微格课程的教学目的难以达成,产生实践实效差的结果。因此应遵循微格课程模块化的改革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构建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微格模块课程,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水平,加速我国卓越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微格;课程模块化;教育教学

课程模块化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中。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再次提出“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模块化课程理念基于“模块”一词的含义,就是指可以自由灵活组合的标准部件或元素。钟启泉教授则将模块课程中的“模块”界定为“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微格教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而后在全国各大师范类高校广泛运用,是目前各师范高校在引导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后主要开设的一门校内实践类课程,是让教師教育类专业学生在微型模拟教室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实践教学,以达到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促进对教材的熟悉了解、加强对课堂的掌控以及提升课堂应变能力等目的,使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从而为走上讲台做好积累、铺垫和过渡。

一、微格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以我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为例,1-5学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技能、学科教材分析、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等,而微格课程主要开设在第6学期,在学生学习完各种教育教学类课程之后进行集中微格实践训练。微格教学开设的时间与学科教育教学课程开设时间相隔较远,所以使得微格教学与其他相关理论学科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出现内容孤立的现状。

据研究者观察统计,我国各师范类高校把教育实习或顶岗支教作为教师教育类学生在第6学期的主要任务,那么为了保证教育实习或顶岗支教获得充分的时间,一般在教育实习或支教前1-9周集中开设微课教学课程。这就导致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微格教学作为校内最重要的实践课程,却只有短短的9周时间,微格教学开设时间的欠缺,导致学生的教学实践缺少时间的保证,难以较好地实现微格教学的目的。

微格教室由于和真实的中小学教室授课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课堂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由同班同学扮演,缺少真实感、教室较小,由同班同学扮演的学生回答的问题过于完美,缺少真实师生间的敬畏和热爱等。导致传统微格教学出现实践性薄弱、实效性难以保障等问题。

2.教学实施。在微格录制结束后的讲评环节,基本上以两种方式为主:一是通过设备现场对学生的授课进行讲评;第二种就是下次上课集中讲评。

第一种讲评方式,教师在总控室观摩学生结束微格教室模拟授课后,利用设备通过语音采用非面对面的方式学生的授课进行评课和指导,这种评课方式由于不是面对面进行指导和讲评,所以讲评效果不够理想。另外因为每次讲评都是在不同的小组内部开展,其他小组的成员无法参与和聆听,受众范围较小;第三个结果就是学生在模拟授课时会产生被老师监控的心理,不能完全投入课堂之中,影响学生的表现和发挥。

第二种是讲评方式是让学生录制保存自己的微格教学视频,在下次上课时面对全班同学集中进行讲评。这种方式是全班同学集中观摩某学生的授课视频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掌握听课评课的技巧和方法,能提高学生评课的技能,同时也能最大化地让所有同学都能汲取知识,获得成长。但是这种讲评方式耗时费力,往往一节课只能观摩讲评2~3位学生的授课视频,难以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辐射面有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微格教学的评课方式主要以“学生小组录课—全班集体评课”这样一成不变的方式为主。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评课方式显得单一,缺少变化且枯燥,因此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聚焦校内的微格教学,一些矛盾和难题亟待解决:一是微课教学相比于其他教师教育类课程而言,课程设置时间少;二是微课模拟教学实践薄弱,实效性难以保障;三是纵观课程设置,微格教学与其他教学理论课程时间跨度较远,内容孤立,缺少有机联系;四是在实施方面教师主导作用欠缺,学生微课实践呈现随意无序的现象;五是微课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二、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创新原则

基于上述问题,课程模块化为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微格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在微格教学的模块化改革和创新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践实效性原则。微格教学的开设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多次的微格模拟教学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化、固化和内化,以达到将理论知识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就必须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实效性。

实践实效性原则落实需要以下几个因素的支持。

一是微格实训室硬件设备的支持。首先从数量上来看,微格教室的数量要能够满足师范类高校所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其次微格教室要及时对硬件设备优化和更新。只有最大限度地做到对真实教室的模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授课体验。

二是实践课时数量的保证。教师教学技能包含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能力、教师三笔一画及口语等基本功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综合性系统复杂的实践能力。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作为支持,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先分别掌握具体的教学技能和方法,然后进行综合的使用。

三是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微课教学实践观。首先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应发挥好自己的引领指引作用。统观全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微格教学实施方法和实施内容,使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经过微格课后能获得全面的提升。其次作为微格教学的实践主体,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实践观念,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实践机会,认真准备和授课,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为目的。

四是要有明确具体细致的训练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合格的教师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一:心理适应讲台,消除或减少紧张恐惧等情绪。

阶段目标二:仪态行为规范,语言、动作、表情符合教师要求。

阶段目标三: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常见教学技能和方法。

阶段目标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整授课。

只有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才能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落实微格教学的实效性。

2.整体有序性原则。不同师范专业的微格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既具有微格教学的总体特征,又要符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特点,所以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专业学科特点进行设计,使之呈现出整体性和有序性。

以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既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将整个微格教学过程分为两个大的模块:外在的教学技能运用模块;内在的课程内容讲授模块。两大模块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施环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形成的顺序分为更多的模块。

3.灵活开放性原则。课程模块化是将宏观整体的知识理论结构或体系分解成许多结构完整又能灵活搭配组合的单元。那么对于微格课程而言,在模块化的实施和建构过程中,肯定要遵循灵活自由的原则。在教学中同时面对不同班级不同知识体系和学情的学生,教师还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要根据具体学情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微格实践模块。

例如在板书技能模块化训练中,我们可以分别训练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板书实践、阅读教学板书实践、作文教学板书实践等。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开放地增加新的实践模块,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适当地加入朗读教学模块,在作文教学时增加课外阅读积累指导教学模块。在这样灵活开放的原则指引下,在开展微格教学时,可以实时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安排,多样性地开展内容丰富目的明确的微格教学。

三、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在充分遵循模块化课程改革原则的基础上,为实现微格教学实践的实效性,避免杂乱无序的低效课堂出现,微格教学模块化应该建立“基础+核心+发展”的三位一体结构体系。在此三大模块中,核心模块属于必修模块,基础和发展属于灵活变化的机动模块。在三大模块下,又细分为更多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都是独立且灵活的完整个体,能够根据需要从教学时间和教学次序上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以充分体现“短小”“灵活”“实用”“开放”的模块特点和功能。

1.教师能力素养模块(基础模块)。基础模块就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模块,区别于非师范专业必须具备的教师能力和素养,这个模块主要分为四个子模块:口语表达模块、仪态动作模块、书写技能模块、多媒体运用模块,这些子模块共同构成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而微格教学将这四个子模块列为基础模块,一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印象,并且借助实践更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二是此基础模块中的四个子模块均属于选修模块,就是为了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选择开展教学,从而有效节约课时,为核心模块争取更多实践机会。

2.学科专业技能模块(核心模块)。学科专业技能模块是依托不同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内容而设置的模块。此模块属于必修模块,旨在經过微格实践,使学生掌握具体学科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基本能力和素养。

依旧以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此专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那么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习得的专业技能就要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所以此核心模块就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子模块:小学语文五大领域教学模块和不同文体教学模块。

在五大领域的模块下,根据语文教学中五大领域所占比重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模块为重点实践教学模块。

在文体教学模块中,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出现的文体为主。此模块可与五大领域模块中的具体模块教学相辅相成。例如,在进行阅读模块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安排配合开展记叙文模块教学,既能使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方法、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叙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和实施策略。这样就能使不同模块中的内容达到灵活搭配,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贯通融合,实现模块化实践教学实效的最大化。

3.个人成长综合模块(发展模块)。发展模块是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在基础模块的支持下,经过核心模块的实践后,以一个准教师的身份通过历练获得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模块。此模块设置的核心理念一是聚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摩赏析;二是引起教学者身份的转变,使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和视角参与实践教研活动。

在此发展模块下,一共包含三个子模块:教育教学观察模块、同课异构模块、集体教研模块。三个模块既是相互独立的完整教学实践单元,又可以相互交叉组合。

在微格教学模块化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核心的专业学科技能模块为重点,在其中融合对基础模块的回顾,同时根据学生对核心模块以及基础模块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展发展模块的教学。实现以核心模块为主,基础模块为辅,发展模块为提高的实施策略。

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具体尝试,要克服实施中的诸多困难,同时还应不断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使模块化下的微格教学更具灵活新颖和实效性,促使我国未来教师实践综合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琼台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实践导向的小学卓越教师教育教学类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探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Tjg202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大学生移动学习专注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22-111)

猜你喜欢
微格教育教学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
视频促进师范生微格教学反思效果研究
微格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