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3-05-30 13:10苏国东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单元作业实施设计

苏国东

[摘 要]文章呈现了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单元5个课时的作业设计及作业实施过程。指出单元作业设计要关注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针对易错点配套变式问题加以巩固,以发挥单元作业减负提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整式的加减;单元作业;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5-0010-03

布置作业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单元作业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作业集合,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及“双减”政策要求,单元作业设计要注重作业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整体性、素养培养的全面性和自我养成的过程性,把握重难点,预设易错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变式问题让学生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以实现单元作业的减负提质。

一、单元作业设计

本文呈现的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单元的作业题组,内容分为5个课时,即“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化简求值”。本单元作业采用“2+1+1”的分层设计,即一份作業中包含两道基础题、一道提升题和一道拓展题。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

“整式的加减”是《标准》中“数与代数”模块的重要研究对象。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代数式等知识的应用与深化,是下一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基础,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做好了铺垫。

1.《标准》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会把具体数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扎实,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数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等相关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作业内容

基于教材习题及各种测试题,设计本单元5个课时的“2+1+1”分层作业。

设计意图:第1题考查单项式的定义;第2题考查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单项式,考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第3题考查单项式的性质以及代数式求值,根据单项式次数的定义得出[a]的值是解题的关键;第4题考查单项式系数与次数的规律,要求根据一组式子的规律,写出相应的第[n]个式子。

设计意图:第1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第2题考查合并同类项与代入求值;第3题考查根据题目条件列出代数式,并考查合并同类项及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第4题考查含参多项式的合并同类项以及多项式中不含某项的问题。

【拓展题】

4.(改编自教材第70页习题2.2第7题)图3是某窗户的形状,其上部是半圆形,下部是边长相同的四个小正方形,已知下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m。

(1)求窗户的面积和窗户外框的总长;(结果保留π)

(2)若窗户安装的玻璃25元/m2,铝合金窗框20元/m,窗框的宽度、厚度不计,安装费40元/m2。当[a=1]时,求制作这种窗户需要多少费用。(π取3.14)

设计意图:第1题考查基本的整式加减与化简求值;第2题考查整式加减和整体思想,通过观察已知式子与所求式子的关系,整体代入求值;第3题考查整体代入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再利用非负性得出[x]、[y]的值;第4题考查根据题目条件列出代数式,并考查化简代入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到所求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二、单元作业实施

(一)作业实施过程

本单元作业主要使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布置,学生独立完成纸质版作业后,教师将作业扫描录入智学网平台,实时批改。教师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填空题和选择题的作答情况,分析学生错误答案的由来,从而了解其知识上的漏洞,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关注学生解答题的解答过程书写是否规范、能否写出关键步骤、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等,其能反映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框架是否掌握熟练,对拓展问题的理解是否全面等。教师及时收集典型的解答过程,截图或拍照备用。

在作业讲评课上,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点评,分析失误的原因,查漏补缺,将解答题的示范性和示错性的解答过程照片上传并展示,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学生逐题订正、完善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对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对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二)变式问题巩固

讲评作业后,教师针对各个课时的拓展题学生解答正确率不高的情况,发布相应的变式问题,引导学生先独立完成,通过生生合作、“小老师”讲题、教师指导等方式落实。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实现知识的巩固,又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同时,教师利用教室墙壁进行“优秀作业展示”,树立榜样,鼓励学生多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发挥作业更持久的价值,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单元作业实施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