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分析

2023-05-30 10:48邓伟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3年2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非洲猪瘟

邓伟

摘  要:非洲猪瘟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使广大养猪生产者能够充分认识该病,掌握科学的防治措施,笔者结合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中小型猪场防控难点及要点等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养猪业同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中小型猪场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大流行性重大猪病,给各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在我国辽宁省暴发后,迅速蔓延至全国。为有效防范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研究人员和广大从业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不仅对非洲猪瘟病毒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探索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即生物安全+精准清除的防控措施。

但是,作为占我国养猪产能近80%的中小型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防控意识不足、技术人员缺乏、资金不足等,导致这些猪场存在诸多生物安全漏洞,易暴发非洲猪瘟。笔者结合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中小型猪场防控难点及要点等进行概述,以期为广大养猪业同行提供帮助。

1  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宿主主要是家猪、野猪,蜱虫也可携带。该病毒为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員,具有双层囊膜结构,外表呈二十面体。ASFV不能完全诱导猪产生中和抗体,故无法根据血清型进行分类,但是按照P72基因部分序列的不同,ASFV可分为24种基因型。2006年前检测到的ASFV基因Ⅰ型分离株来自西非。  2007年,在欧洲高加索地区,检测到来自非洲东南部新的ASFV基因Ⅱ型[2]。在我国,目前分离到的非洲猪瘟病毒多为ASFV基因Ⅱ型分离株,偶见ASFV基因Ⅰ型分离株。

ASFV在自然条件下传播速度慢,对热和消毒剂极为敏感。但是,该病毒对酸和碱的耐受范围较广,在pH为4~10的环境中稳定;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中,ASFV在几分钟内失去活性。在室温环境中,ASFV在猪血液中可以存活半年之久,在猪肉和内脏中可以存活3个月以上;在低温条件下,ASFV在猪的尸体、组织中可以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腌制的、熏制的猪肉产品也可携带ASFV。在高温环境中,ASFV极易被灭活。有研究结果显示,      60 ℃下30 min或者56 ℃下70 min,非洲猪瘟病毒可被杀死;ASFV的囊膜可以被许多有机溶剂破坏,从而失活。

随着ASF在我国的不断流行、传播与演化,非洲猪瘟病毒在流行毒株、临床表现、传播特点等方面均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流行毒株来看,临床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毒株,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毒株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但整体流行趋势趋于缓和。ASFV流行毒株既有高致病性的ASFV基因Ⅱ型分离株、ASFV基因Ⅱ型变异株,同时也有ASFV基因Ⅰ型分离株及其变异株,其中高致病性ASFV基因Ⅱ型变异株包含MGF基因单独缺失毒株、MGF基因和CD2v基因同时缺失的双缺毒株,但目前以高致病性ASFV基因Ⅱ型分离株为主。

从临床表现来看,非洲猪瘟的发病类型由最开始的发病急、死亡率高的最急性型逐渐转变为无症状感染的慢性型,死亡率逐步降低。临床上无症状非洲猪瘟病例的比例不断提高,表现为症状更加隐蔽,鉴别困难,潜伏期长达半年之久,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传播途径来看,ASFV主要通过运输车辆、物资和人员等机械途径进行传播,偶见通过饲料传播。ASFV能够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包括唾液、鼻涕、结膜渗出物、尿液、粪便、生殖器排泄物和伤口流出的血液等)排毒,通过污染的环境、土壤、日常用具、运输工具、物资、饲料、生物制品、食物残渣、猪肉制品、饮水等进行传播。

2  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难点及误区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大型规模化猪场不断发展,中小型猪场的存栏量逐渐下降,但仍占我国养猪存栏量的80%以上。由于中小型猪场建厂时间较早,受资金、技术、专业技能、地理条件等限制,此类型猪场在疫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参差不齐。尤其在非洲猪瘟防控中,表现出诸多防控难点[3]。首先,猪场选址不合理,许多小型猪场靠近省道、村庄,甚至邻近集市、兽药店、动物医院、屠宰场等场所;地势低洼,增加了感染风险。其次,一些小型猪场所用的饲料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将剩菜剩饭用作猪的饲料,这无形会增加猪感染包括ASFV在内的各种病原体的风险。再次,部分中小型猪场主缺乏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对该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并存在侥幸心理,不舍得在生物安全设施方面进行投入,缺乏相应的防控认知。最后,在清洗消毒的执行环节,一些配备了消毒设施设备的猪场存在操作不到位的问题,暴露出很多防控漏洞,再加上基层管理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其监督,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难度非常大。

另外,部分中小型猪场主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许多误区,如认为消毒没有用,养猪基本靠天吃饭,发不发病全凭运气;有些猪场不做生物安全依然没有发病。一些猪场索性取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另外,对一些成熟的防控方案持怀疑态度,不相信科学防控,缺乏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学习等。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使这些猪场经历着数次发病、清场、复产、再发病的恶性循环。

3  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当前,非洲猪瘟的防控无法期待和使用疫苗接种。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和流行特点,以及国内大型养猪企业科学防控经验,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是“不让非洲猪瘟病毒接触到猪”,即切断其传播途径,阻断感染链条,以采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为主[4],提高中小型猪场主的防控意识,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具体方法如下。

3.1 实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猪场实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如人员洗消隔离管控,车辆洗消,饲料中转,商品猪销售中转,物资熏蒸消毒或烘干消毒,死猪场内无害化处理等。对猪场进行封场管理,尤其在北方的冬季和南方的雨季,必须要采取此项措施,减少非必要外出。定期对场区周边道路及场内所有环境、道路进行消毒。禁止饲喂泔水,降低饲料传播ASFV的风险。对猪场进行科学选址,远离省道、村庄、集市、兽药店、动物医院、屠宰场等。

3.2 严格控制猪群流转

猪场应做到非必要不引种,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制”。若必须引种时,应严把引种关,引种前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检测,至少在场外隔离30 d,确保非洲猪瘟检测为阴性方可与场内猪群混群。

3.3 制订ASFV的定期监测制度

与大型兽药疫苗企业合作,制订ASFV定期监测制度,主要包含对进出猪场的人员、物资、车辆、猪群等进行定期采样,送检至兽药疫苗企业的实验室。

近几年,虽然非洲猪瘟的流行趋于缓和,但该病依然广泛存在于我国,并且呈现多个毒株共存的局面。中小型猪场要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主要依靠制订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学配备合理的设施设备,提高防控意识,摒弃侥幸心理,同兽药疫苗企业合作,开展常态化采样检测等,以降低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的发生与日常的饲养环境及生物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猪场要防止猪群暴发非洲猪瘟,关键是“不让ASFV接触到猪”,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将病毒隔离在猪场之外。同时,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执行常态化的监测措施,提高猪的抗病力,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毕艳丽.当前非洲猪瘟流行状况及防控要点[J].河南畜牧兽医,2022,43(6):26.

[2] 陈宝财.非洲猪瘟流行特点以及防控刍议[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1):16,18.

[3] 叶文跃.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分析[J].畜禽业,2022,33(9):39-41.

[4] 罗厚才,陈冰.中小生猪养猪生产者常态防控非洲猪瘟的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9):5-6.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非洲猪瘟
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是否合理?
非洲猪瘟影响有限 短期猪价小幅震荡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犬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家禽疫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性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