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23-05-30 10:48张慧王泽宇徐慧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

张慧 王泽宇 徐慧

摘 要:通过高职药学专业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能促进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采用有助于改善高职药学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对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开展心理营养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使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获得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障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实习前;心理营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45-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15

临床实习是药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习可帮助学生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所需的工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在即将实习阶段,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在之后实习阶段面临社会与生活环境、学习与作息方式的改变,因角色变化带来的复杂社会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冲突等多方面的问题,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矛盾导致的负面情绪,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药学专业的相关工作,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动摇从事药学专业的决心[2]。同时,由于药学专业的特殊性,个人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的个人利益,同时还对医疗、药学服务乃至病人的安危有重大影响,因此对高职药学专业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极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即将实习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系统性地提升高职药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高职药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标设定

目标对象为2020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共计50名,入选标准:1.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学院药学专业学生;2.具备独立自主完成调查问卷能力。排除标准:正处于精神类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学生。

二、流程制订

准备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随后以自编调查问卷形式梳理当前的心理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设计方案,针对当前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制订心理营养教育方案。本次研究共设4个彼此关联的心理营养教育专题活动,每周集中3小时,共计时长2个月(流程见图1)。

(一)准备阶段

1.研究对象。学院即将进入实习的药学专业大专学生,准备阶段开展心理营养专题讲座,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随后在开展心理营养教育前、后发放自编调查问卷《药学专业高职大学生实习前心理健康测量表》,该调查问卷共包括人际关系、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适应性、焦虑性五个维度,共4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按照“无”到“总是”分别计1~5分,测量表总分为40~200,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2.研究方法。在统一指导语下向学生说明本次调查目的、活动意义、活动方法、所需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随后在他们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调查问卷,过程中对被调查者有疑义的条目由调查者进行解释,当场收回所有调查问卷。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将已审核无误的有效調查问卷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梳理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生活环境变化。新时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得到父母的宠爱,往往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抗挫折能力较差。当他们需要独立自主面对新的环境变化和挑战时,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精神压力。同样,在即将实习阶段,面临陌生的实习环境,他们必然会产生紧张感与恐惧感。而且由于实习环境中全是陌生的面孔,以往的人际关系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关系,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无法很好地适应实习环境,从而出现自卑、孤独、失落等心理问题。

2.学习压力变化。药学专业是一门操作性要求相对较强的专业,我国现有的药厂、药店、药房等对口工作单位均需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3]。刚入学的大一期间,药学专业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夯实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入大二之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除了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进行技能操作,学习实践性知识。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从纯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学习的转变,同时又要面对期末考试、四六级、实习面试等,很多学生无法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习成绩不再理想,由此产生的落差感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3.家庭环境因素。原生家庭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因素,譬如家庭氛围差、家人互动少、父母关爱少、父母离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大的心理健康[4],进而令他们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焦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出现过激行为,伤害自己或伤害其他人。

(三)制订并实施心理营养教育方案

心理营养[5]是相对于身体营养提出的一种概念,是指让个体心理保持健康成长所需的营养。正如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氧气、食物、水等多种营养成分,心理健康成长同样需要等同的心理营养成分[6]。本研究通过心理营养教育,让学会做自己,实现心理营养的自给自足,建立健全健康的心理,有能力处理来自当前学习、生活以及在临近的实习或未来从业阶段由多方面问题产生的各种压力,学会控制情绪,改善焦虑、自卑、失落等各种心理问题,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通过梳理当下已存在或者亟须解决的心理问题,以心理营养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可设置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心理营养教育专题活动(见表1 《心理营养教育方案》),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组内交流分享等多种方式,将心理营养元素化繁为简,让学生能主动探究,提高参与积极性,润物细无声地学会心理营养自给自足,实现做自己的重要他人,建立健康的心理。

三、成效与评估

通过对前期的心理健康测量表进行分析,设计并实施四个环环相扣的心理营养专题活动,引导药学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学会情绪管理,改善人际关系,减轻焦虑,提高心理承受力,重构安全感;重视自己,敢于敞开自己,直面现实,从自卑走向强大;做好自己,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重要他人,实现心理营养的自给自足,系统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保障高职药学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自制的《药学专业高职大学生实习前心理健康测量表》前测和后测数据的对比(见表2《药学高职大学生实习前心理健康测量表前测、后测各维度分数差异对比》),分析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效果。

通过对前测和后测分析发现:在人际关系交往方面、情绪调控方面、心理承受能力、焦虑方面、适应性方面,后测数据均显著低于前测数据(P<0.01)。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心理营养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实习以及未来的药学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对参与心理营养教育的学生及其辅导员进行访谈,学生们一致认为心理营养教育效果好,改变了他们以往遇到挫折就否定自己的情况,学会了找到办法克服困难;学会了正视个人的负面情绪,以恰当方式舒缓负面情绪,化负为正,克服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学会由自卑转变为自强,对即将参加的实习面试以及实习工作更加自信。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员调查,辅导员认为参加过心理营养教育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调控、心理承受力等多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与未参加心理营养教育的班级相比,参与心理营养教育班级的凝聚力、个人精神风貌、学风、人际关系均有明显提升。

四、结语

以上研究在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培养优质药学服务人才背景下,结合国家和社会对未来要参加药学服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以药学服务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心理营养教育模式为中心,以药学专业即将进入药学服务实习的学生为例,开展了职业院校药学专业药学服务人员心理营养教育实践研究。研究表明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心理营养教育创新模式,可以激发高职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做自己重要他人,给自己做心理营养,强化大学生自我重视,提升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增强安全感,改善人际关系,系统性地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习阶段提升协作能力,做好职业防护,培养对本职业的热爱,做到爱岗敬业,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以期为向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抗压高耐心的藥学服务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金宪.基于顶岗实习的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探析[J].广西教育,2013(15):174.

[2] 高幸玲,冯学珍,郭融融.加强高职药学专业实习管理的若干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0):34.

[3] 王琳,向敏,毛春芳,等.中高职衔接一贯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以药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1):9.

[4] 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7):166.

[5] 崔丽霞.论大学生心理营养[J].前沿,1997(10):27.

[6] 周文,李方敏,高张清.心理营养教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86.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
基于 SYB培训理念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改的探索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