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2023-05-30 21:01康亚丽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康亚丽

摘 要:初中數学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方面内容。从核心素养出发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更是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18

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确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教师固有的教育理念,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等现状,都制约着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具有枯燥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总结分析能力等基本能力。实际上,有一大部分初中学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对于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一直处于教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限于考试的压力,总是不断地赶教学进度,让学生多刷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不仅是被动地学习,还是被束缚地学习。这种现状导致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学生的自我练习,都处在一个相对沉闷的氛围中,学生仅仅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何谈兴趣?这种没有兴趣的教学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谈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学生缺乏基本的数学学习技巧

初中数学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数字符号转化能力、建模能力等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由于上述观点中提到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很多教师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学生对自身能力以及数学本身缺乏应有的认识,总是认为自己考不好的原因是做题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到的数学规律、数学公理公式等基本数学知识不求理解,但求死记硬背。这种简单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直到考试之前才拼命地刷题,盼着能做几道与考试内容类似的题目。学生这种缺乏学习技巧的学习方法和急于求成的学习态度,严重制约其数学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更限制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地听教师讲解,按照教师设置好的学习过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被教师安排得满满的,有时甚至没有反应的时间,教师就把答案告诉给了学生。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课堂上的“权威性”,虽然对于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以生为本”教学思想熟记于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这并不是核心素养下应有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教师仍固执地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权威下按部就班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这样的教学形式远远不够。教师的教学不应再局限于知识讲解,而要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解放学生的固有思维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四)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分析教学的不足,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学评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论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唯一评价。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更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简单的分数评价使教师变得懒惰,不再主动思考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毫无益处。

二、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相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理念的改变更为重要。只有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以生为本”,要把注重分数转变为注重能力。教学理念不仅要转变还要落实,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把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研习。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再以考试内容为导向,而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要能够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灵活性的课堂教学,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其次,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教师降低姿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再次,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及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成为现实。

(二)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只要课堂导入成功了,那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功了一半。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导入设置,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1.开放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情况、实际生活情况等相结合,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课堂导入的设置。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以及课堂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教师的课堂的导入可能会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例如,学生不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氛围不好等。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导入时,一定要注重开放性,要多方面地思考教学导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沉着应对。这样,教师也能够适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导入内容。

2.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師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由浅到深的课堂导入,尽量做到课堂导入对每一名学生都有效果。如果课堂导入太简单,会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产生一种“这节课我会”的错觉,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课堂导入太难,会让那些学习欠佳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无法正常地开展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运用由浅到深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准确性。在备课的过程中,课堂导入虽然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但并不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在设计课堂导入之前,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然后从教学重难点出发设计课堂导入。只有和教学目标准确衔接的教学导入,才能保障学生整堂课的高效学习。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要保障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还要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以保障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同步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不妨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最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安排学习小组。要保障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能够正常开展合作学习,避免小组内都是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而无法开展合作学习。其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注重引导和巡视,要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内容,又要保障学生不违法课堂纪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再次,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要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通过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落实,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来。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是最好的能力锻炼形式。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要更多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这种教学形式不仅降低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还活跃了学习氛围,使学生更能够融入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非常重要。

3.问题引入式教学。初中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是求知欲和好奇心。问题引入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可以设置问题的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预设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提出问题,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锻炼。

4.分层教学。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力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述各种教学形式总会对一些学习能力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的学生失效。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教学形式,以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

当然,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有以上几种教学形式,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形式,只要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任何教学形式都可以成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把“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放在首位,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形式。

(四)优化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导,还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当然,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地看学生的分数,更不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学生从学习态度、书写表现、课堂积极性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综合性的教育评价,才能使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评价形式包括作业批语、课堂奖励(包括奖状奖励和物质奖励等)、当众表扬、心理疏导评价等形式。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的,多采用积极的、肯定的评价方式。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数学基础知识,还应关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正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群芳.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J].知识文库,2022(7).

[2] 缴志清,刘璐.关注核心素养把握核心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016(13).

[3] 黄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6).

[4] 解福江.“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1(2).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