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医学生思想的影响及教育应对举措

2023-05-30 10:48陈菊萍孙晓明肖炜明沈海滨杨昌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人生观思想教育

陈菊萍 孙晓明 肖炜明 沈海滨 杨昌松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大高校对新型教育方式的探索,当前的教育模式正从单一抽象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以学生探索实践为主。问题驱动教学(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出现,给医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医学生的教学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临床,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前了解临床工作,影响医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及人生观。通过对扬州大学医学院医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医疗教育环境下医学生的思想动态,重点关注医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变化规律,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教育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 医学生;人生观;教育模式;思想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新冠疫情对医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思想教育应对”(20A0356)

[作者简介] 陈菊萍(1967—),女,江苏南通人,博士,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杨昌松(1987—),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风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院管理、校园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2-0053-04 [收稿日期] 2022-04-19

引言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顺利进行。医学生由于其“健康所系、生命相托”[1]的特殊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还要对自身人生观养成有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是我国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和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应有之义。我们要牢牢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没有正确人生观的指引,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是不完整的,也无法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實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医学生崇高人生观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而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影响下,经历日积月累、长期磨砺的过程,甚至在困苦迷茫中主动塑造、反复锤打,才能养成个性成熟、勇于担当的高尚人生观。当前的医疗环境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医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当前的教育模式由传统被动的线下课堂讲授逐步转向PBL等临床模拟案例分析讨论和临床见习实习等主动具象的教学方式,医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大大增加。作为国家医疗人才的后备军,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知识领域特性,需要通过临床见习、实习,与病人和有经验的医生接触和交流,讨论和研究患者的病情,从而更为牢固地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同时,该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医学生关注当前的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冲击,因而,高校教育者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责任关注医学生的成长环境,总结他们的人生观的变化规律,寻找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举措,从而引导医学生养成高尚的人生观。

一、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当前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无疑对医学生影响极大,涉及其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专业认知、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下面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对医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一)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对家庭的影响

从大学生的正常成长轨迹来看,已经成年的医学生大多集中住校学习和生活,学习内容难度大,较为繁杂,高要求的考核以及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导致医学生基本脱离了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然而,医学生经历了临床生活,亲眼见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可贵,激发了其对家人的重视和珍惜。家庭生活有利于医学生和他们的家人朝夕相处,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调查中发现,学生与家长紧密联系,他们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手段频繁交流、嘘寒问暖、相互关心。大多数医学生很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所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医学生近距离接触临床,激发了医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家人和亲情的珍惜,有助于家庭和睦,使医学生和家庭联系紧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二)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对学校的影响

随着问题驱动教学(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出现,医学生通过小组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由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变为多人的“齐心协力”,不仅能够促进医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同学间的感情,对合作也大有裨益。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社交多局限于宿舍及社团活动等,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医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相较于其他专业大大减少,不利于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封闭的社交生活会导致医学生的情感无处表达,产生孤独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后,医学生通过小组共同研究讨论,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医学生个人对班级的归属感。问卷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在课程中与同学的交流频繁,深切体会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以学生自我探索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形成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探索求学的良性循环。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有所锻炼和提高,包括文献检索、归纳总结、沟通交流、逻辑思维等。可以说,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然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下,还存在少数不适应的现象,需要及时调整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使个人与集体的联系日益密切,影响了医学生对集体生活中的个人责任意识以及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对自我约束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产生认同感,从而塑造医学生良好的社会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对社会的影响

医学是一门与社会联系紧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圈养”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培养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造成了初入社会的医学生对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的不适应与自我怀疑。而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鼓励医学生多接触临床,早接触临床,从见习到实习,从社区医院到乡镇医院,再到教学医院,逐层递进,让医学生能够早日确切认识和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的方方面面。提前接触临床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了医学生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医学生跟随带教教师对患者进行查体、问诊等操作,培养了医学生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能够真切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体会掌握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医患矛盾仍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与患者沟通交流,在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同时,也给予了患者了解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以及医学生对病人的关注和对医学事业的热情,两者相互了解沟通,避免了医患矛盾。

二、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影响了医学生人生观的形成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近距离接触临床生活、主动探索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医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的机会。面对不同职业、年龄和性格的病人,病人痊愈的欢喜、面对重症的无能为力都是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展现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会产生怀疑、自责和忧虑,感觉人类之渺小,感叹命运之不幸,感伤能力之不济,深刻地影响了在校医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是他们今后人生之路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医学生尝试思考人生观中的生死现象

生死现象是人生观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其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体现了其人生态度[3]。通常来说,生死现象不是青年大学生关注的重点,然而,在临床见习时,医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难能可贵,促使医学生不由自主地考虑人类的生死现象以及生命的意义。“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能做什么”成为医学生讨论的话题。“除去生死无大事”,许多学生认为没有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事,还有部分学生认為要活在当下,生命宝贵,及时行动。

(二)医学生需要直面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

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评价人生观的关键,也是区分利己主义或利他主义的分水岭。医院最能体现人性真实,也最能考验人性。在调查中,我们可喜地发现,在临床的接触中,学生更多的是感叹亲情爱情的无私和生命的可贵,明白作为医生需要有耐心,对病人的健康负责。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带教医生的无私奉献也给医学生们留下深刻的人生启示。见习期间,学生发现了自己身边有许多深明大义、乐于奉献的人;之前学生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现在发现人也可以做到大公无私;以前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自己生活得好一点,不负为自己付出的父母,但在临床实习中,各科各专业的教师都在临床中无私奉献,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性。面对临床危急情况及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多的人选择以赤诚之心面对,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尽自己所能守护患者的健康。

(三)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选择

从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可以洞察其人生目的,也可以从中了解其人生价值。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医学生多将自身专业理解为万千职业中的一种,单一知识的累积和救死扶伤的口头宣扬并未对医学生造成太大的触动。而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医学生与临床相联系,使其深刻体会临床的辛苦和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面对突发情况的恐惧。但是我们发现,在全面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后,对未来从事医疗卫生职业产生退缩想法的医学生人数极少,大多数医学生表明在临床中感受到的是患者的尊重、喜爱和信任。绝大多数医学生拥有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这是中华民族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理念世代相传的结果。

三、加强在校医学生的思想教育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生观养成的根本依据在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事件和病人,总体上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是积极正面的,但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的养成绝不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单一的外部因素也不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性,将站在人类健康事件处置的第一线,承担着全人类的健康重任。从当前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来看,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三观”的养成也显现出新的特征,这需要教育者对新型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下医学生的适应程度和心理变化,寻找医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内部机制,避免医学生受社会实践或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推进医学生崇高人生观的形成。

(二)因“人”、因“地”、因“时”而宜

要做到认真分析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下的“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高校;“时”——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全面把握在校医学生的成长环境,在时代背景下分析和检视思想教育的过程和手段,兼顾传统与创新,兼顾历史与未来,全方位探讨教育模式转变下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体、渠道、方法,建立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造成医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医学生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也会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还会影响医学生的从业选择,会产生诸如重视公共卫生、社会评价和职业自豪感,以及职业风险艰苦预期、从业心理焦虑等现象。

(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维度全面完善医学生的人生观体系。人生目的主要回答人为什么而活,是人生观的核心,我们所推崇的人生目的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人生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我们所推崇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判断一个人人生作用的大小,我们推崇为国家和社会尽责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參考文献

[1]万雁.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2):118-119.

[2]教育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EB/OL].(2016-01-25)[2022-03-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601/t20160125_228763.html.

[3]邓赛,史延波.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N].曲靖日报,2021-02-18(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The Impact of Normaliz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the Form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CHEN Ju-ping1a, SUN Xiao-ming1a, XIAO Wei-ming1b, SHEN Hai-bin2, YANG Chang-song1c

(1. a. Dermatological Department, b. Digestive Internal Department, c. Xingfeng Offic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mode is changing from a single abstract education based on teachers explanation to a diversified studen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emergence in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Team-Based Learning (TBL), which are newly opened in recent years, have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era. Moreover, 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students has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o clinical teaching,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which not only enables them to better grasp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study, work and life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utlook on life. Through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research of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the ideological dynamics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were understood, with a focus on the changing rules of medical students life values, so as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philosophy; educational pattern; ideolog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人生观思想教育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