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教育中现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3-05-30 08:32文志军缪露王义茗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实践

文志军 缪露 王义茗

[摘 要] 现地教学是红色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生动、直观等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教育中现地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科学组合教学地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现场保障协同到位等。为更好地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育,需要提高人们对现地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认知,健全现地教学的各项保障制度,加强对现地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增强实践主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教育活动效果更好。

[关键词] 现地教学;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实践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国科协资助项目课题“军事医学院校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研究”(XFCC2022ZZ001-094)

[作者简介] 文志军(1993—),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研究;缪 露(1969—),女,浙江瑞安人,博士,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军事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义茗(1985—),男,山西吕梁人,硕士,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2-0153-04[收稿日期] 2022-03-31

引言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血脉精神,加强高校红色教育,运用好红色资源,可以有效坚定高校青年学员理想信仰,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个精神殿堂,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2]。

高校在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好各种富有内涵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现地教学实践方法和路径,进一步提升高校红色教育的效果。红色教育中的现地教学是教员结合教学大纲、教务计划、教学设计安排,组织学员到教学内容发生、发展或展览的场地,通过现地观摩、现地讲解、现地交流点评或实际操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显而易见,现地教学模式在红色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组织过程中又有许多新特点和新要求。空军军医大學在延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中,较多地采用了现地授课、实景感受、自主体验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一、现地教学在红色教育中的特点和优势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4]。在现地教学中,要做到学史明理,进一步增信、崇德、力行。

(一)打破课堂常规,情境真实再现

传统的红色教育主要以教员课堂讲授为主,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化、抽象化的阐述,虽借助一些经典的辅助教学案例,但无法使学员形成直观感受,缺乏情感共鸣,红色基因传承质效有待提高[5]。现地教学的优势在于超越了教室空间的限制,使学员走出课堂,走进展现历史的现场,教育内容贴切环境、深入学员的情感世界,容易引起共鸣。现地教学中,学员亲身感知事件发生的地点,在真实情景中引入教学实践,把现地环境变成“活”教材,教员和学员在同一历史氛围中受感染、受教育。学员通过教员针对性的引导及现场讲解,结合原有知识,带着问题走进历史、感悟精神,主动思考,使学员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员既可以缅怀凭吊,怀古思今,也可以现地激扬情感,荡涤思维。

(二)避免空洞说教,便于融会贯通

现地教学的资源是真实的、生动的、多维的。这些呈现在学员面前的栩栩如生的“活”教材,可以使学员零距离感悟历史[6]。通过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多维互动、有针对性的对话和积极延伸研讨等形式,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课堂,进而促进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质效统一,满足学员探究真知的心理,便于融会贯通。现地教学作为多元化的红色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更容易使学员产生共情,为学员营造一个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另外,利用现地教学实践活动也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确保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自主意识,进一步扩大高校红色教育的覆盖范围。例如,我校在革命旧址进行现地教学时,学员通过观看真实的革命文物、阅览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听取讲解员现地讲述及教员理论引导阐述,不仅形象直观地了解授课内容,感悟革命历史,还可以在教学现地亲身体会,鉴别、评判、思考所闻所见,实现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使思想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境界得到提升。

(三)形式灵活多样,利于激情感悟

高校参加红色教育的学员普遍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其中不乏党史爱好者。如果照搬传统教学模式,容易造成教育形式单一化、表面化,教学过程创新性不足,不利于理解红色教育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学习兴趣,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员讲授,知识拓展不足,教学目的难以实现[7]。与传统教学中教员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模式相比较,现地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便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现地教学能够使学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专业背景,同心同理,感悟历史人物的情感,思索历史事件的冲突和矛盾,与先辈们在思想和灵魂上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除此之外,学员之间还可以围绕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全方位地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达到相互启迪、教学相长的目的。我校在组织革命传统现地教学中,学员通过“红色寻宝”“红色问答”等方式感受历史;引导学员主动交流,搭建交流平台,召开主题党团活动,开展“红色感言”活动;依靠学员力量自编自导自演主题晚会,点燃红色激情,抒发强军斗志,展现学员风采、锻炼能力,在现地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锤炼学员的军人特质和军魂属性。

二、红色教育中现地教学的要求

红色教育中的现地教学旨在通过具有红色历史印迹的场地、场所和场景等特殊的情境进行现地教学实践,砥砺学员军魂、培塑学员信念,强化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内核,切实增强军校青年学员强国强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具体的红色教学内容和所要阐述的红色精神血脉,精准巧妙地选择适当的现地教学实践场地和场景,一般选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现地,使学员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和锻造学员的政治素养和担当精神,切实为强国兴军服务。

(一)科学组合教学地点

现地教学点一般可分为会议类型、人物类型、事件类型、技能培训类型等不同类型的地点。为确保和提升现地教学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现地教学点的选择上,应紧密联系授课对象的具体需求,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现地实践教学的现地设置和营造的情境,可让学员进入情境,沉入情境,融入情境,学员由旁观者变为亲历者,由无关者变为参与者,置身现场,身临其境,感知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情境。在我校延安革命传统现地教学中,重点选择了凤凰山、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张思德纪念广场、“四八”烈士陵园等教学点,对教学点科学组合、有序搭配。实践证明,通过这几场现地教学,学员回到历史“现场”,体验多角度的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人生境界。

(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在宏观上,军队院校教务部门是现地实践教学的统筹者,教务部门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依据,将现地教学实践纳入军队院校红色教育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方案,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型的学员设置相应的现地教学实践学时,强化现地教学实践的基地化或现地化建设,并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等。在微观上,授课教员是现地教学实践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现地教学实践是以现地为依托开展的教学,所以需要教员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具体的现地教学实践活动。授课教员要在组织现地教学实践的各个具体环节上下功夫,包括设定教学实践目标,选择实践场地、内容及方式,以及制定考核评价、保障学员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具体来说,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红色教育现地教学计划。根据红色教育的主题,科学安排现地情况介绍、现地教学讲解、现地专题讲授、现地座谈交流和现地教学点评互动等内容。在形式选择上,采取集中授课式、分组观览式、交流互动式、自我体验式教学。现地教学的计划安排与总体教育规划方案相协调、相配合,明确现地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比重,保证现地教学应有的效果。我校在开展延安传统教育现地教学之前,安排了党史专家进行《延安十三年光辉岁月》专题讲座,并下发《延安革命历史概況》口袋书。现地教学过程中组织学员对10处重要遗址进行参观,安排6场现地辅导,8项体验活动。学员在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堂堂现地教学、一场场主题活动中,感受圣地氛围,亲身体验延安精神的强大魅力。

(三)充分准备,提供各种保障

现地教学的相关组织环节较多,这就要求院校和相关教学点所在单位共同协作,教务部门和实施教员需提前掌握现地教学点的基本情况并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对于时间线路、问题引导、内容设置、器具设备等,要制订较为详细的组织实施计划。授课教员要驾驭和掌控整个教学过程,要和讲解员密切配合,以保证讲授内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在红色教育过程中,还应做好后勤保障。由于红色教育的场地一般远离校区,教员和学员对环境比较陌生,因此,应考虑多方因素,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例如,针对不同的天气、环境、参加教学人员的身体状况等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授课地点,科学调度车辆,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保障电源、音响、话筒等现地教学的教学设备等。

三、提升现地教学效果的路径

红色教育现地教学实践活动旨在结合具有历史印迹的现地组织观摩浏览、讲授互动、身临其境体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和环节,使学员在现地直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巩固和深化政治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达到理论思考与实践感悟的有机融合,培养和锻炼学员综合运用各种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育目标,这是现地教学实践的宗旨所在。

(一)提高全员思想认识是现地教学的关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积极的思想认识对实践活动实施发挥关键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现地教学的作用,必须使学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开展现地教学的价值和功能。革命传统现地教学是军队院校学员红色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在教学互动中不断促使学员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情感认同,逐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例如,我校在开展延安传统教育活动中,通过如“两微一端”、抖音和B站等学员关注的网络平台,多途径、多媒介加大对现地教学的宣传,促进思想认识统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现地教学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

(二)健全制度保障是现地教学的核心

现地教学在组织实施中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要素,需要学校教学主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有机配合和互相支持。健全教学保障制度,是有序完成红色教育现地教学实践的根本保证。教学主管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紧密有效的实施方案,包括现地教学的课程目标与任务、课时安排分布和时间调整、教学路线、教员配备等;设立红色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现地教学的投入;制订现地教学考评机制方案,避免现地教学流于形式。历年来,我校延安现地教学活动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延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有专业的组织机构,有专项经费支持,有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和人员分工安排,各相关部门鼎力支持,为现地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研究探索是现地教学的灵魂

加强对现地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旨在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现地管理能力。教员是现地教学的主导者,现地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员的综合素质。现地教学不仅要求教员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对政策形势的洞察力,还要求教员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指导学生开展现地教学的能力。教员要不断地深入社会实际,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总之,高校红色教育现地教学探寻的内涵是依托于现地情境,在深化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使学员理解和感悟百年党史的宏伟历程,通过新颖直观的教育感受、时空交互的真实体验、身临其境的理论思考,进一步提升学员对“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深度思考和理性认同。

參考文献

[1]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2-20)[2022-02-1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66280.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A/OL].(2022-03-21)[2022-03-25].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1/content_5680294.htm.

[3]宋泽滨,钟铁军,翟宁.现地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2,26(6):18-20.

[4]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EB/OL].(2019-09-18)[2022-02-1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60888.

[5]李小三.认真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精心打造“井冈模式”[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3(1):5-12.

[6]顾友建.深化任职教育现地教学的路径及其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3):108-109.

[7]胡军涛,薛亚梅.新时代军校政治理论课现地实践教学:内涵、特点及路径[J].教育观察,2021,10(37):68-70+120.

Practical Research on Local Teaching Mode for Education on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N Zhi-jun, MIAO Lu, WANG Yi-m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China)

Abstract: Field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in the education on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ility, vividness and intui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is teaching mode include scientif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plac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plans, on-site support, coordination and so on. To better implement Yana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education, we need to improv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field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mprove various guarantee systems, an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field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only by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can we enhance the initiative of practice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mak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get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 field teaching; education i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the Yanan spirit; practice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实践
延安精神的伟力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把延安精神带到长庆石化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