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原则和有效路径

2023-05-30 10:48陈龙吴春玲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陈龙 吴春玲

〔摘要〕 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应对。完成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重要任务,需在坚持以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主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主旨、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导等五大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一巩固、二集成、三融合、四着力、五衔接”的有效路径推进,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深入实施城镇化和乡村集成改革,打好城乡一体化改革组合拳;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格局;着力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精神文明、新型社区创新突破,建设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实现小农户与大集体、大市场、大产业、大环境、大时代有机衔接,引领小农户走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农民农村;主要原则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1-0050-07

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了惠及14亿多人民的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141,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144,并强调,“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1〕14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 “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根本遵循。

当前,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如陆卫明〔3〕、袁银传〔4〕等研究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张雷声 〔5〕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二是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如逄锦聚 〔6〕、王颂吉、白永秀 〔7〕等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三是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如张占斌〔8〕、蒋永穆〔9〕等论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路径选择。四是共同富裕的量化与测度。如刘培林〔10〕、陈丽君〔11〕等给出了测度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12〕以及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些治理机制〔13〕等。以上这些研究在某些层面上都涉及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问题,并为如何解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与实践资源。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十分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146,因此需要专门就如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文献尚不多见。笔者将尝试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主要原则以及有效路径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引起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更多关注。

一、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在这个伟大新征程中明确提出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4〕。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又明确指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5〕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142当前,与农村相比,城市已经先富起来了;与农民相比,市民已经先富起来了。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部地区的共同富裕。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成就,但我国仍有不少的农村和农民才刚刚摆脱绝对贫困,离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只有消除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农民与其他公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广大的农民农村一道迈向共同富裕,我们才能说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16〕。当前,我国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就必然要求将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新时代意蕴的升华。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让广大农民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实现“强起来”的关键,因此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义,没有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就谈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给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17〕60一方面,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乡村振兴是建立在小农户为基本面的国情之上的。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 979万人,占36.11%。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在这种特殊的国情、农情背景下,如果乡村振兴不能坚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能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能坚持走新型集体化发展道路,那么乡村振兴就可能偏离社会主义的要求。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由于激发和增强地方和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导致仍有一些地方依赖于“外部输血”,部分群众存有“等靠要”思想。因此,只有坚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将城乡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不竭的内生动力。

(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大变局下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和各方面明显增多的风险挑战,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首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其重点难点在“三农”。唯有缩小城乡差距,补足农村发展短板,让广大农村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让农村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压舱石”,让农村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定盘星”。其次,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内在潜力也在“三农”。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农村是最广阔的增量空间。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则会释放出巨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最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防范和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其基础支撑也在“三农”。“三农”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到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18〕。

二、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142。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农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等情况,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一)坚持以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主调

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17〕190实践也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障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因此,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避免出现乡村振兴“富了老板,丢了老乡”的局面,就必须坚持以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主基调,不断提升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从而形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17〕185。要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当前,在烟台等地出现了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道路,其成功的关键正在于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主旨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主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9〕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一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承载者和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效果的衡量者。要尊重农民平等权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始终坚持农民受益这一标准。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不断增强农民创造财富的意识、思维和能力,通过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多渠道,加强对农民能力素质的“再教育”。二要坚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载体和制度基础。没有强大的农村集体经济,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要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主要方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利用效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三)坚持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144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唯有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靠高质量发展,没有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等现实难题,制约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与实现。因此,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方面,要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新发展格局的融入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机遇、产业升级的趋势机遇,持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大体系”的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17〕97。因此,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是提升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可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方面,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打造农业供应链,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向产业融合要效益、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品牌提升要效果,走高效生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另一方面,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在农业产业体系上,要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潜力,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与增长;在农业生产体系上,要坚持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农业经营体系上,要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要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五)坚持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导

新发展理念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0〕。因此,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导。一要以创新发展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财富增长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实施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二要以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在均衡发展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聚焦乡村产业、公共服务、以城带乡、农民福祉等关键问题,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质量等值化。三要以绿色发展改变生产方式,在环境赋能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深入践行“两山论”思想,高度重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相结合的路径转化选择,加快构建“碳中和、碳达峰”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四要以开放发展注入发展活力,在内联外引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实施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农业开放战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好融入全球化农业体系。五要以共享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普惠可及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重点把握好小农户与大集体、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户与大产业、小农户与大环境、小农户与大时代的五大路径选择,实现小农合作化、小农订单化、小农朝阳化、小农生态化、小农信息化〔21〕。

三、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調、主旨、主题、主线、主导”等五大主要原则的基础上,可按照“一巩固、二集成、三融合、四着力、五衔接”的有效路径,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底线要求。因此,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为此,一要抓牢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可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定点帮扶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二要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更多的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三要抓细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两个重点”。要在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工作力量、项目建设和要素投入上持续加大力度,着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其自我治理水平。四要抓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资产“两个基础”。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不断巩固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形式为主导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五要抓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三类帮扶”。要继续巩固结对帮扶关系,不断拓展帮扶领域,加快健全帮扶机制,升级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坚持全国一盘棋、聚集全社会合力,形成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六要用好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支力量”。要切实发挥好驻村工作队惠农政策宣传、各方资源动员、乡村移风易俗示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使其能沉在村里、干在一线,带领群众强村富民。要持续做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认真抓好农民党员“孵化”工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深入实施城镇化和乡村集成改革,打好城乡一体化改革组合拳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探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路径,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畅通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乡命运共同体。这就需要以农业和农村人口转移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抓手,打好城乡一体化集成改革组合拳。为此,一要深入实施农民市民化集成改革。要以县区为主要载体,不断提升人口承载和公共服务共享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带权进城”的体制机制,从而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方面融入城镇。二要深入实施乡村集成改革。要系统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办法和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从而在盘活农村沉睡资产的同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要构建以家庭农场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载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固农业生产,提升农业附加值。要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常态化增长,引导和规范村集体在提供普惠式公共服务上的积极作用,寻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百姓分红不断增加三者之间的平衡点。

(三)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格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这就需要加快拓展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这个背景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大格局、大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1〕146-147因此,要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中,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为此,一要促进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增进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要增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意识,强化区域板块带动作用,推进板块内部和板块间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无缝连接、顺畅循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二要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要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农村流动,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三要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平台。要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自身优势与资源找准产业定位,同时注意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携手并进,避免同一地区内的产业同质化竞争。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人才链、平台链“六链融合”,在乡镇和农村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四)着力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精神文明、新型社区领域创新突破,建设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国家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着力在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精神文明、新型社区等重大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为此,一要突出农村“扩中”“提低”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农村“扩中”“提低”重点人群进行精准识别,分类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措施。要系统探索农民“扩中”“提低”的实现途径,构建农村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二要突出为农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要加强农村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保障建设,精准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要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多渠道降低农村生育、养育和教育“三育”成本。要加强农民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构建其幸福养老体系。三要突出打造农村精神文明高地,探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道路。要深入挖掘、继承优秀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塑造农村社会新风尚,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要打造高质量文化下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要深化农村文化研究工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推进农村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扩大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要突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探索共同富裕场景集成落地实践。要深入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将农村打造成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命共同体”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体”。要持续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品质,进一步推动城市和乡镇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和乡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和乡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成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的共同富裕家园。

(五)实现小农户与大集体、大市场、大产业、大环境、大时代有机衔接,引领小农户走向共同富裕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三农”“压舱石”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只有实现了小农户的振兴和现代化,才能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稳住农业基本盘,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和回旋余地。因此,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一要以合作化为导向,实现小农户与大集体的有机衔接。要鼓励和引导小农户建立各种新型合作组织,如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要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小农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小农户”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进而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二要以订单化为渠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要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等为依托发展小农户线上农业,实现小农户与“互联网”的订单衔接。要将小农户农业生产纳入各种连锁综合超市、生鲜超市和水果超市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小农户与大超市的订单衔接。三要以朝阳化为目标,实现小农户与大产业的有机衔接。要加快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大力发展复合型农业,加快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积极拓展农业发展新功能,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新业态。四要以绿色化为要求,实现小农户与大环境的有机衔接。要构建绿色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绿色”产业附加值。要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新业态,增强小农户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度。要强化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引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要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补贴。五要以信息化为抓手,实现小农户与大时代的有机衔接。要以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实现5G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对小农户的全覆盖。要充分利用各类智慧大数据平台,实现现代农业综合信息对小农户的及时有效共享。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更多更好地进入乡村,为小农户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要实现小农户信息化培训的常态化,提高小农户提取、分析、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3〕陆卫明,王子宜.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17.

〔4〕袁银传,高 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33-39.

〔5〕张雷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05):39-45.

〔6〕逄锦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共同富裕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学动态,2021(05):8-16.

〔7〕王颂吉,白永秀.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贵州社会科学,2021(09):4-10.

〔8〕张占斌,吴正海.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61-69.

〔9〕蒋永穆,豆小磊.共同富裕思想:演进历程、现实意蕴及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6):122-136.

〔10〕刘培林,钱 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08):117-127.

〔11〕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治理研究,2021(04):5-16.

〔12〕黄承伟.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9.

〔13〕徐凤增,袭 威,徐月华.乡村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一项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12):134-151.

〔14〕毛泽东文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7.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9.

〔16〕本报评论员.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N〕.人民日报,2021-09-29(03).

〔1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關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8〕方 兰,李双媛,陈 龙.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系列重要论述的全面性特征及其价值指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12-20.

〔19〕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01):3-8.

〔20〕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09):4-18.

〔21〕陈 龙.中国特色小农振兴道路:战略方向、路径选择与政策保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72-79.

责任编辑 徐 芳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