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实践理路

2023-05-30 11:28董潇珊陆永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青年

董潇珊 陆永胜

〔摘要〕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始终保持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意志品格,为培育广大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并将其转化为青年责任教育的实践形态,要遵循由“知”到“行”的逻辑理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是涵养青年责任认知的逻辑起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担当,是涵养青年责任情感的催化动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涵养青年责任意志的坚实保障;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政治品质,是涵养青年责任行为的最终归宿。四者之间层层递进,形成了青年责任“知情意行”一体贯通的实践逻辑模式,共同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实践理路。

〔关键词〕 建党精神;青年;责任担当;“知情意行”

〔中圖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1-0103-0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并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深刻揭示了其本真意涵及具象化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和精神风范的集中表现,是支撑一代代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力量,为培育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提供了持久的精神滋养。可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培育青年责任担当之间有着显著的内在关联性,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责任品质结构。从学理层面深入挖掘和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并从实践引领上建立青年对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一体贯通的内在逻辑体系,是持续推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实践理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内核与实践遵循,引领广大青年在学深悟透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是引导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对于推进新征程上的青年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青年责任认知的实践基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在逆境中经受考验、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精神基因,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为增强青年的责任认知提供了方向指引。作为具有意志自觉性的主体,青年只有建立起对真理和理想的理性认知,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锤炼自身的责任品格,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为之而奋斗,才能自觉将责任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坚定信念接续奋斗的精神基因,并呼唤着新时代青年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成为时代责任的担负者。正如列宁所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和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了以真理和理想为指引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是坚持符合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存在的科学理论,集中表现为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坚守理想,是坚守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科学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与政治灵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美好愿景的现实表达。坚守理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远大理想的直观呈现,也是坚持真理的实践进阶和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正是得益于坚持用真理的力量引领事业发展,用共同理想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代青年责任理性认知的生成,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深刻理解之上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之上。唯有如此,广大青年才能真正将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践,不断增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其次,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培育青年的责任认知与责任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引领青年形成自主的责任担当意识。“理论的认识应当提供在必然性中、在全面关系中、在自在自为存在的矛盾运动中的客体。但是,只有当概念成为在实践意义上的‘自为存在的时候,人的概念才能‘最终地抓住、把握、通晓认识的这个客观真理。也就是说,人的和人类的实践是认识的客观性的验证、标准。”〔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人的一切行为以其对客观事物的基本认知为基础。“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6〕人们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生成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自身所承担责任的认识、分析、理解与接受,进而产生了深刻的责任认知。广大青年只有系统建立起对责任内涵及其具体要求的理性认知,才能在准确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基础上生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斗争的革命实践中来,又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升华,体现了党的责任认知指向与价值追求,是引领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责任认知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知与理性认同,成为培育青年责任认知的重要指引。一方面,提高青年责任认知的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建立起对真理与理想的规律性认识;另一方面,青年对真理和理想的坚持必须以正确的责任认知为基础,用实际行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7〕责任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的客观存在,体现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现实的人的要求,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与理想所焕发的强大力量是帮助青年不断探索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动力源泉,能够指引青年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把握客观规律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中充分调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明确自身作为社会主体所肩负的责任使命。

最后,用真理和理想的强大力量感召青年,是引领其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中提高责任认知的必然要求。从实践维度来看,一是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哲学观念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彻底超越,科学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突出的求真精神和实践品格,成为早期共产党人考察中国社会现实、开辟中国特色社会革命道路的思想指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积极推动真理的力量转化为引领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实践力量,是培养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逻辑源点。二是要健全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生成机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其责任认知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8〕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提高青年责任认知的精神动力。青年只有正确认识到坚守理想信念的重大意义,主动传承革命先驱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才能在新时代自觉担负起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培养青年责任认知的实践基础。三是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引导青年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著追求。广大青年只有长期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持之以恒地践行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增强青年对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辩证关系的理性认知,才能够引领青年努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能够引导青年明确自身作为社会责任主体的客观必然性,解答其“为何担责”的成长困惑,为涵养青年的责任担当提供方法论依循。基于此,广大教育者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真理和理想在引领、凝聚、动员青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在推进青年责任担当实践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其充分学习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明确自身作为责任主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责任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青年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情感,确保其始终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付诸责任行动。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青年责任情感的实践养成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担当,为促进青年责任情感的实践养成提供了内生动力。责任情感作为青年对客观社会责任要求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将责任的理性内容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道德实践中管理、控制和支配人的行为,从而生成引领青年勇于担当作为的情感追求和强大动力。

首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为国为民的价值取向和敢于担当的实践旨向,是激发广大青年内心深处责任情感的内在价值基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9〕413“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41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自创立以来就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寻。从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初心的百余年历程中塑造着一部为民造福的历史,“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民族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赢得民心的精神动力之源,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并矢志艰苦奋斗的直接动因。在初心使命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救亡图存、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重任,以深沉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根植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客观实践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民族情怀与使命担当。以初心使命培养青年的责任情感是促使其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重要环节,为广大青年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提供了理性指导与理论标尺。

其次,责任情感是责任意识形成的内生动因,而强烈的责任意识又能进一步促进情感的升华。责任情感是主体对责任关系或责任行为的情感态度,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性反思和责任伦理的感性认识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结合〔10〕。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审视,责任情感强调主体之于社会责任的道德情怀,不仅包括了主体原有的主观责任意识及社会对个体的客观责任要求,还包含了主体对自我行为及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價值判断。长期的情感浸润是支撑青年主动担当责任的必要条件,拥有良好责任情感的青年往往会主动调动自身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身体力行地在社会建设中践行责任担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对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危机和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百余年接续奋斗历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初心和使命的情感表达,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年践行责任担当的情感源泉。

初心和使命是具体的、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内在责任情感构成中的有力支撑,蕴含着党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责任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将崇高理想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展现出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的真实写照。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要变为现实,青年一代就必须承担起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以初心和使命激励广大青年不断完善自身的责任结构,能够帮助青年建立起对责任的理性认知,进而鼓舞他们以实际行动实现对初心和使命的情感升华,为涵养其责任感与使命感提供明确的价值坐标。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有助于指引青年坚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人生目标,在一系列责任实践中汲取新时代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青年主动承担责任的价值追求与情感力量。

最后,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在实践中升华青年责任情感的必由之路,也是促使当代青年主动承担责任使命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1〕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的责任担当,要将守初心担使命的情感话语表达与青年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具体说,一是要在“落细”上用功。青年责任情感的实践养成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要将为民服务、为国担当的责任情感与个体对美好生活的切身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增强青年对初心使命的认知共鸣与情感共鸣,实现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同的升华。例如,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增强青年对社会责任的情感体验,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导向和实践育人作用,激励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作为。二是要在“落小”上着手。青年责任情感的实践养成要将“以初心使命升华青年的责任情感”这一宏大抽象的命题聚焦于青年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境中,贯穿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多元教育环境中全方位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青年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关注不同类型青年的成长特点和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以史育人、以情感人,通过自然产生的情境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在“落实”上发力。教育者要将理性的制度教育与感性的生活教育相关联,在理性与感性的相融共进中深化青年的责任情感,进而形成符合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意识。因此,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将初心使命教育落实到服务、帮助、引导青年的具体工作中去,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效力转化为实践效能。

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能够解答青年群体“担什么责”的成长困惑,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坚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选择,为引导其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擦亮精神基座。广大青年只有系统建立起对初心使命的理性认知,将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心深处的责任情感,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责任认知结构和价值体系,才能真正生成青年担当社会责任的强大力量。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青年能够根据初心使命的“所是”与“所为”明晰自身的责任所在,自觉形成“情感理性”这一高级的责任情感,并据此明确自己在实践中的责任行为。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青年责任意志的实践转化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能够有效推动青年责任意志的实践转化。责任意志贯穿于主体践行责任担当的全过程,而其只有具备了顽强的责任意志,才能在实践中生成持久稳定的责任行为。质言之,我们只有以偉大建党精神为教育资源,以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格感召青年,使其体悟到我们党饱经沧桑仍生生不息的成功秘诀,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磨砺青年主动担责的意志品质。

首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责任意志和自强不息的实践品格,是支撑新时代青年在现实情境中不断磨砺自身责任意志的精神动力。“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12〕任何政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层出不穷的风险和挑战,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直面危机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和成长,在坚守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的责任意志中发展壮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出党在风险挑战面前绝不畏惧、绝不退缩的意志品格。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展开的不懈斗争,还是在新时代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复杂的国际形势而进行的伟大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都是贯穿百余年党史最闪耀的主旋律,展现出共产党人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既充满斗争意识,又注重斗争策略的鲜明品格。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各有不同,但在磨难中成长奋起、坚定责任意志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障,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担当奋进的必由之路。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为牵引,能够帮助青年形成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完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促使青年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塑造主动担当的政治品格、保持勇于作为的恒心定力。

其次,责任意志以责任认知为前提和基础,与责任情感协同发力、相互促进,决定着青年责任担当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意志与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过程密切关联,是主体控制、调节自身的思想行为去追求相应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责任意志是“主体为践行责任而敢于克服困难、突破障碍的勇气、决心和毅力”〔13〕,也是主体确定了责任目标之后,依据这一目标在履行责任义务或付诸责任行动过程中所生成的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责任意志以责任认知为根基,与责任情感相伴而生、协同而动,能够唤起、激发、调节主体的责任行为,决定着青年积极承担责任的持续性和实效性。责任意志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与沉淀,青年在拥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和丰富的责任情感之后,以伟大建党精神内蕴的精神品格进行有效引导,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建构起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定践行责任担当的长期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意志形成和发展于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既秉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意志,又继承了中华民族“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的责任意志。当代青年要磨砺责任意志,必须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英勇斗争的本领。

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伟大事业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要求每个共产党人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不断向前进。以中国共产党敢于牺牲的政治本色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史磨砺青年的意志品质,能够使青年的责任意志更加坚定、责任行动更加坚决。一方面,不怕牺牲的精神指引能够铸就青年勇于担责的意志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14〕。牺牲和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青年具备了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品格,就能够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勇于担当作为。另一方面,青年坚定责任意志的实践生成不仅需要在长期的思想淬炼中强化,更需要在英勇斗争中历练和成长。在青年责任意志培育过程中,积极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伟力转化为青年自身的信念准则和意志力量,能够引导他们在磨砺责任意志中增强主动精神,在践行责任担当中保持良好的调控定力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最后,伟大建党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是激励新时代青年自觉向英烈看齐、向楷模学习的精神力量,也是促进青年责任意志实践转化的内生动力。青年责任意志的实践生成,要根据具体的责任目标和个体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从而推动责任主体生成长期稳定的心理状态。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传承下,通过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方式构筑起信心、信念、信仰层层递进的责任教育系统,能够帮助青年形成坚定的责任意志。具体而言,一是要以必胜的信心调动起广大青年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坚毅信念。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是青年永葆斗争精神的重要动力来源和心理支撑,能够促进青年形成强烈的责任情感,并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意志。为此,我们要注重引导青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度的自信保持长期的责任理性和稳定的情感倾向,并形成强烈的驱动力,推动青年结合自身实际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意志。二是要以坚定的信念培育青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牺牲奉献、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是被广大青年高度认同的责任品格。当前,部分青年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奉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实践证明,只有依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责任意志联结青年的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才能够有效引领青年保持坚定执著的心理状态,进而形成为践行责任担当而自觉锤炼本领、愈挫愈勇的责任信念。三是要以崇高的信仰为青年责任意志的实践转化提供不竭动力。责任意志的实践生成受到主体自身行为价值的支配,所以要有效引导青年从内心深处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明确主动担责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从而形成青年担当社会责任的坚定意志力。尤其是在社会加速转型、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更加需要青年深刻认识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和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性,从而主动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坚定的责任意志提高自身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能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是在一次次不惧生死、担当尽责的斗争中锤炼而成的,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责任意志品格的鲜明精神标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为指引绘就了一幅幅努力拼搏、奋斗不息的青春画像,为当代青年担当尽责提供了正确的行为示范,解答了青年“如何担责”的成长困惑。青年是传承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力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斗争本领和综合能力,才能够支撑起坚定的责任意志和行为品质。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青年责任行为的实践归宿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政治担当、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精神境界,也是青年责任实践的最终精神归宿,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政治品质。培育青年责任担当意识,要注重在实践中引领青年坚定政治站位、坚守人民立场,将忠诚于党和热爱人民牢记在心中,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外化为具体的责任行动,在勇担使命中努力创造岀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辉煌。

首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责任担当的集中性话语表达,决定着青年责任价值系统的基础和主轴,是生成青年责任行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对党忠诚,在忠诚于党的信仰和组织的双重实践领域中展开,要求广大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负人民,要求广大青年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余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主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勇于擔苦、担难、担重、担险。中国共产党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用初心使命诠释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纵观党知责担责履责的百余年历史,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任务和主题,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中国共产党践行责任担当的历程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责任行为的最终目标,也是党在复杂斗争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和实践状态,为促进青年责任行为的实践生成提供了最为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其次,引导青年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际行动是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关键,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是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最终归宿,也就是说,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青年的担当能力。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9〕135-136这一重要观点深刻阐明了实践是人的本质,人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在此意义上,青年践行责任担当是一个实践创造的过程,在正确的责任认知、强烈的责任情感和坚定的责任意志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的理解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行为习惯。责任行为统合与凝结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的成果,是责任担当的存在方式和具体表现,也是衡量青年社会责任感强弱和检验青年责任教育效果好坏的客观标尺,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理论及实践目标。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扎根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是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将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责任行动的精神动力。青年责任行为的淬炼,必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从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为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百余年奋斗实践中引领青年深刻理解“忠诚”二字的核心要义,从而使其在一切责任行为中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5〕。新时代,广大青年必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刻理解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客观规律,真正把握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历史意义,铭记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昭示下而上下求索的责任使命,发自内心地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忠诚与担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最后,青年责任担当的淬炼,要以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出的忠诚观和人民观为根本遵循,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锻造青年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以“国之大者”作为指导工作的思想遵循,并将对“国之大者”的认识和领悟转化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行之实者。新时代,广大青年不仅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更要将认同和践行“国之大者”落实到具体的责任行动中,用切实的责任行动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一是要发扬实干作风,鼓励青年秉承“国之大者”的实干作风,把强烈的爱国报国情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行动中,切实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使命,进而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二是要践行担当精神,鼓舞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代代相传的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政治忠诚、人民立场为使命担当的奋斗史。青年要从党履行责任担当的奋斗历史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锻造勇于担当尽责的优良品格,并积极地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三是要提高担当本领,引导青年在全面发展中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立场,充分调动青年强大的责任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激发他们“想担当”的意志、苦练“能担当”的本领,既要在加强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党性修养,又要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锻炼青年落实责任行为的学习力、意志力和行动力,从而引领青年在具体的责任行为中理性的抉择和审慎的实践,努力成为有本领、有能力担负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的整体性意识,解答了青年“为谁担责”的成长困惑,为其付诸实际行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就是要始终将不忘初心跟党走、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承诺熔铸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经济发展全局中,才是中国青年应代代相传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16〕。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有别于物质存在的精神文化,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精神精髓,是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总体性精神样态,也是引领新时代青年勇担强国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要素的有机统一〔17〕,为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价值遵循。新形势下,深入领会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有效转化,要遵循由“知”到“行”的逻辑理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塑造青年责任担当的认知起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情感动力,要求广大青年在为民服务、为国担当中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锤炼中磨砺自我的责任意志,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高度统一中塑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责任行为。青年责任担当的实践生成是一个循序而进、逐步上升的过程,在青年主体对自身所承担责任义务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部分要素的交互影响中形成并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将学理层面的伟大建党精神切实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才能引导广大青年在知行合一中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规范要求,为青年实现从“想担当”到“敢担当”再到“能担当”提供精神指引。

〔參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26(01).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2.

〔4〕王广义,李世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头、演进和主题〔J〕.理论探索,2022(02):18-25.

〔5〕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8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郑士鹏,单宁珍.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6):62-68.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13〕包丽颖.时代新人的责任教育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0):129-133.

〔14〕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02).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01).

〔17〕郭庆松.伟大建党精神的方法论意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1):11-19.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青年
新时期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