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导向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

2023-05-30 02:01原志芳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管理会计事业单位

原志芳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在国家的号召之下,越来越多事业单位,逐渐意识到财务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促进财务工作从技术到管理方式的转型。但是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提升。文章就以管理会计导向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事业单位当今财务会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094-02

一、引言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行业中较为重要的组成板块,与财务会计属于同一种特殊的会计形态,其核心意义便是提高企事业单位综合财务管理水平。一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各个独立个体都在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引进或自发研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设备,为企事业单位在短期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不断转型,具备科学管理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之下脱颖而出,尤其是改变或摒弃传统会计管理的思维,运用更为科学的管理会计思路,是企事业单位将科学技术带来的效益最大化。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企事业单位能够发展更壮大,不仅需要科技的支撑,更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

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涵及要求

新时代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提升企事业单位综合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会计形式,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是帮助企事业单位突破传统会计财务的束缚。传统会计管理方式和思路更注重的是财务这件事本身,而新形势下,管理会计思维影响下的企事业财务管理转型,就是将财务会计的工作与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管理意识上的提升,使他们充分了解到企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重要性,从自身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提升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当通过一定时期内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范畴内的经营活动数据,一定时期内的资金流转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此外,其事业单位内所有财务管理相关的人员和设备都应当积极更新,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信息传递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转型。

三、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人员思维模式落后

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上的转型,较之普通企业难度更高。管理会计导向下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普通企业更多,其中在人员意识上的问题最为突出。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意识到财务会计转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因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片面性,导致这些只在自己工作领域负责的财务管理人员们无法以更高的责任感理解转型的重要性,因此,虽然事业单位经常发起相应的号召,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相对仍然比较低下,直接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转型。此外,事业单位内部更新转型较之于企业更慢,每个单位上员工服务的年限也更久,而这些老员工在企业财会管理上的思维模式比较落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这些曾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创作出突出业绩的财会管理人员,现在反而变成了事业单位转型发展的阻碍。他们在意识上的不到位,使企业管理会计的落实和贯彻难以执行,企业无法充分发挥现代财务管理技术带来的优势。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职责往往不够明确,想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需要在工作体系和工作思路上建立更全面的全单位沟通机制,然而这种沟通机制也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缺失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推进缓慢。

(二)工作能力限制财会转型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是限制财务转型的硬性要素。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较之于以往更加激烈。对于人才来讲,具备多种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欢迎,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也因为业务发展的需求,对新型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的综合技能和理念需求较高,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了限制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硬性要素。此外,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近几年来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因此规模更大的生产经营使得事业单位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員,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然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缺失,与我国人才市场上会计管理人员的较大缺口有直接的关系,越来越多事业单位不得不以牺牲管理会计人员个人能力的形式,保证相应岗位上人员的充足以期促进单位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这些没有受到过专业财会管理技巧培训,无论在职业道德还是岗位责任上,都无法担当大任的非专业型财务管理人员,在无形中进一步限制和约束了企业财会转型。

(三)运营环境复杂阻碍财会转型

事业单位在整体的运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比想象中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也与事业单位的特殊属性有一定的关系。事业单位较之于企业,在需要保证自身盈利水平的同时,还兼具一定的服务功能,这种综合性的运营环境,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在盈利分析和风险控制方面有充分的应对准备,更需要考虑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争取利用事业单位在技术和统筹能力及资质上的优势,为众多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以能源开发建设为例,事业单位不仅需要关注国内最前沿的能源开发技术,同时也需要在能源开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建立相应的组织措施让这些企业能够共同协作,例如在能源开发中心的牵头下建立新能源开发园区,使辖区范围内众多新能源事业单位能够以规模化的效应实现竞争力的提升。这种基于服务层面的事业单位属性,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作为多种经济工作中重要的牵头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保障自身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甚至需要考虑相关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而外部环境较之于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不仅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事业单位在相应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转型,会受到当地相关行业发展条件的限制。

(四)会计管理实务不适应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技术上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对科研管理的优势。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事业单位从创建至今普遍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目前事业单位中核心管理层大部分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骨干,这些管理人员在整体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思路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官本位管理思想。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了解较少,对信息化系统的接触更少,同时对于目前我国市场竞争中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不甚了解。因此事业单位从管理层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能够给事业单位带来的机遇,而一些事业单位虽然意识到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经营规模比较大,人员众多,业务板块非常复杂,想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可谓难上加难。加之事业单位的运营有国家作为背书,在短时间内即便没有运用最先进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落后,其在经济效益上的持续表现,也很难让管理层意识到经营问题的核心所在。

四、管理会计导向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对策

(一)对财会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

事业单位应当对财会人员加强专业化的培训,使基层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管理会计赋予更高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内如果财会人员都对管理会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管理会计下事业单位的财会转型是不能顺利进行的。事业单位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主要是意识和责任感的培训,应当是财务人员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决定着个人的未来发展,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应当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此外,事业单位也应当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事业单位文化培训,使财会人员能够保持更高的责任心,使自身充分在会计管理的工作中施展才华,提升效率,由心而发,树立事业单位人员应当具备的服务意识,努力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引领作用。

(二)提升财会人员基础工作水平

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财会人员的基础工作水平,可以分别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在人才培养与招聘上,事业单位应当吸引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年轻人,更多的岗位为这些年轻人开放,使他们能够自如运用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财会管理专业技能,用更前沿的知识和技巧提升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导向下财务管理的水平。二是加强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经验沟通交流,多组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到其他已经基于管理会计的导向成功实现财务管理转型的单位参观学习。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能够通过现场的学习,了解到各项工作流程和顺序的进行,同时也能够被基于管理会计导向下,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转型之后效率的提升所影响,从而使全体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起加快转型的意识。

(三)完善内部制度提升对抗外部风险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内部的制度建设上应当更加科学化、完备化,以更高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提升对外部风险的对抗能力,主要是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科学制度的缺失,不仅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顺序不明确,导致效率低下,同时制度的缺失也无法保证每一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展,久而久之会使这些财务管理人员逐渐丧失斗志,感受不到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事业单位在内部制度的建设上应当更加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责任,使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在相应的岗位上都能发挥相当的作用。同时这样的制度在核心环节上要建设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一旦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可能面临某种风险,就依靠提前制定好的内部制度环环相扣,抵御风险。

(四)加强项目组织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对事业单位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整体管理效率,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保证工作结果和事业单位效益。信息系统首先可以加速事业单位之间信息的流转,突破办公时间和办公地点的限制,使员工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方便办公。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经营的有序性和连续性。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也可以实现事业单位所有资料的统筹和可视化,事业单位的业务板块比较复杂,人员流动率也比普通企业更高,所以事业单位在各种资料的汇总和工作流程的制定上,只有快速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方便每个员工进行电子文档的查找,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方便员工之间进行工作的沟通和交流,事業单位缺乏信息管理体系,会导致信息孤岛的现象,每个员工虽然看起来都很忙碌,但各自之间工作应当如何配合,在某一时间点哪些工作属于重点板块,必须通过员工之间的实时沟通才能了解,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可以让员工之间加强沟通,实现数字化办公,突出工作重点,在实现高效协同的同时提升管理效率。

五、结语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导向下的财会转型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解决,不仅会阻碍事业单位财会转型,对于单位的稳定发展、财务基础工作水平、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的现代化建设都会带来相应的挑战。只有在管理会计导向下,加快单位财务会计的现代化转型,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并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焦莹.“大智移云”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4):186-187.

[2] 刘倩.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发展研究[J].财会学习,2021(12):91-92.

[3] 张迪.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21(04):119-121.

[4] 张义勇.国企改革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规避探讨[J].财经界,2021(03):132-133.

[5] 张佳仪,袁明哲,徐煜.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161-162.

(作者单位:太原市能源发展中心 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管理会计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