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的社区应急管理研究

2023-05-31 06:21王琳
国际公关 2023年6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社区

王琳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各种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挑战。而社区既是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场所,也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和應急处置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应急应对能力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度,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目前,社区中存在着应急知识宣传不足、演练不全、应急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社区

一、社区应急管理现状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事关国家整体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首要地点是社区,因此,社区是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社区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辅助角色:在事前,社区作为最小单元与人民关系密切,可以提前预防和提升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社区的工作人员定期排查社区的各项风险隐患与开展风险信息普查工作,及时更新各项基本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应急相关知识;组织居民开展应急培训并通过实践演练来观察居民对应急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应对能力;在事中,社区居民是对社区情况最为熟悉的群体,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起到最强有力的辅助作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能够配合职业应急救援队伍有效组织和帮助其他居民迅速撤离,最大程度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社区志愿者能有效配合救灾人员展开救灾行动,及时提供所需信息和应急物资,协助应急队伍指挥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在事后,社区能够对居民进行物资援助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突发事件对居民造成的物质与心理伤害。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可以积极踊跃加入到恢复和重建工作中,从而加速恢复社区原貌。[1]

二、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社区居民意识上常常存在着“幸存者偏差” 观念,觉得社区突发事件发生频率不高,危机与自己的生活十分遥远,只有少部分居民了解应急相关知识,绝大多数居民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不了解,极其缺乏危机意识,不知应该提前准备,如准备急救包、备用水电和急救食物器材等应急生活资源。同时,居民内心并未对应急预防和应急处置知识给予重视,不愿主动学习应急管理知识,对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常见的自救方法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逃生救援通道在哪里;其次,居民不那么愿意直接参与到实际应急和防范自救工作中去,认为政府才是所有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并未意识到社区才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反应者;最后,一旦社区发生了突发事件,居民不知所措的恐慌情绪会扩大现场的混乱,从而增加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难度,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2]

(二)社区应急培训与演练不全面

一方面,社区工作主要关注点在日常事务上,对应急工作重视不够,因此在宣传次数较少,宣传形式较为单一,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不多。培训内容交叉重复,大多是火灾、溺水、地震等课程,缺乏创新性及针对性。培训组织者大都关注前期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很少关注培训后的实效。现有的培训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多领域、多层次、多个性的需求特点,难以形成良好的应急氛围和社区应急文化,最终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另一方面,应急演练的内容通常只限于消防灭火,对于其他灾害的逃生演练方式并未涉及或涉及不多。在演练过程中,居民把演练当作“游戏”,并未重视,认为演练就是“演戏”,没有实用性,导致居民逐渐不再参与。演练完毕后,也很少进行演练总结工作,演练工作常常按照指定路线、指定方案进行,形式单一,常见的演练大多沦为走形式,达不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社区应急队伍建设滞后

社区应急队伍不仅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能起到应急预防的关键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且救援队伍还未到达时,社区应急队伍也是事件的第一反应者,发挥着管控或处置的决定性作用。运用所掌握的应急相关知识和应急应对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帮助亲人和身边的邻居逃离危险。由此看来,社区应急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后,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地辅助职业应急救援队伍,使职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够精准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但实际上,社区应急工作任务繁重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缺乏有经验、年富力强的应急骨干人员,使得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大部分社区居民未参加过应急知识的专业培训,对应急工作知晓得比较片面。社区开展演练活动也较少,部分居民甚至不会使用应急设备,对应急逃离通道也不了解。而社区应急队伍人员缺乏对应急管理工作专业理论系统的学习,导致专业素质较低、应急救援效率不足、处理应急事件能力偏低,不能满足辅助事故灾难救援工作需要。[3]

三、社区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居民对应急管理的认知

社区居民是应急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倘若社区居民对应急管理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将难以进行。社区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应该要通俗易懂,不仅在社区开展教育,还应运用各种形式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来。培养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与提升其危机应对能力,是有效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要让居民清楚认识到突发事件是社会发展中的客观现象,尤其在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各种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的环境下,居民更要提前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远程教育、报纸、电视等媒介,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积极提升对相关应急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尽可能地避免灾害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社区工作者要做到正确引导、帮助、教育、指导广大社区居民,应认真准备,做好有关应急及预防的知识工作,提前储备应急工作所需的各类物品、了解社区应急防范基本安全知识,深入了解有关本社区、本单元、本栋楼的快速逃生通道,组织人员学习了解应急救援相关法律知识,如熟悉应急预警的级别、标识;认识应急警报系统信号和现场救援报警信号;了解常见灾害类型事件和常见社会管理安全灾害事件发生时各种基本的应急自救常识;掌握社区紧急疏散、救护工作方法、技术;深入学习各种灭火器箱等急救设备;安全、有效使用设备的方法等;要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应急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体系中来,让居民重新全面认识社区功能,为社区应急救援管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给予更多积极的支持。[4]

(二)增加宣传力度与动员居民参与

居民提前知晓应急相关知识是提高社区整体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能力的第一步。首先,社區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各种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广、宣传工作,可以考虑通过利用社区公园里固定的大型宣传栏、标牌等进行张贴,利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心、活动接待中心、阅览室等多种形式展开各类安全相关知识科普宣传及教育实践活动,订阅各种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薄厚程度适中的应急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手册、书籍和各种报纸资料等形式发放给每家每户,从而提升社区广大居民对自救的认识,进而逐渐培养社区居民的安全危机意识。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业主群、业主论坛等社区网络平台的形式来普及应急相关知识;其次,社区居民在年龄、文化、职业能力及自身认知状况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且突发事件类型多种多样,社区应该经常针对不同居民群体及不同类型的公共突发事件,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应急管理培训、座谈或讨论咨询活动,与相关社区居民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或互动,普及应急管理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和安全知识,着重利用案例和居民一起探讨在灾难中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让居民知晓有效的自救的存活率远远高于他救;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日本,政府各部门、社区、学校和企业都要定期举行各种防灾演习,特别是灾难多发地区,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综合性应急演习。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欠缺。社区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安排社区居民进行灾害规避演习,通过演习,对应急相关知识和危机应对能力进行检验,演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使社区居民真正掌握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方式,以实现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低和灾后最快速度的恢复。[5]

(三)完善社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社区应急管理队伍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社区现有的应急管理队伍需要一些具有相应专业的人员。然而,因为社区居民的救援工作重点通常多是分散在社会日常生活服务中,一般不需要这方面的专职人才,导致社区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应急管理人才。因此,政府部门应向社区提供专业应急相关专家,为社区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指导咨询和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岗位知识考核,评价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在特殊危机状态下知识技能储备使用能力及快速应变能力。与此同时,要动员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中,危机应对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社区居民的配合和支持,要重视对居民应急知识的普及与应急能力的提升,不能仅将志愿者运用在常态化的工作中。要定期安排实战演练增加其熟练度,为动员居民共同参与打下基础,从而发扬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促进形成互相关心、互相援助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要搭建社区居民参与平台,促进居民有效和有序参与到防范、应对和恢复、重建工作中来,这必将会对我们提升社区整体应急力量、应急救援能力、政府公共救援服务整体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减轻各类突发事件对社区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6]

(四)增加社区应急管理资金投入

社区的经费和物资保障都来源于政府。社区自身力量较为薄弱,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社区为提前预防需要较大的投资,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应急物资肯定难以落实;在社区应急人员方面,没有持续的资金来维持运营,则难以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应急培训方面,需要投入经费组织专业、高质量的应急培训,使社区应急队伍能够掌握专业的应急知识和不断更新应急知识,从而提升应急能力。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社区应急管理保障机制;在社区应急人员方面,保障应急队伍人员的福利待遇,消除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应急工作中去。运用奖惩激励手段,对应急队伍人员进行考核;在应急资源方面,投入资金为社区安装所需的应急设施设备,定期维护,确保应急设施设备能够正常使用。[7]

四、结束语

各类突发事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需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社区作为连接城市和居民的桥梁,对于应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强社区应急管理的专业性,提升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安排针对性的应急培训和加大社区宣传力度,鼓励居民加入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从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陈涛,罗强强.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因应与调适:基于W市J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个案研究[J].求实,2021,(6): 83-95+110.

[2]    薛泽林,宋雪.超大城市应急管理中的社区参与[J].上海文化, 2022,(8):13-19.

[3]    周小寒,王兴,刘润增.美国社区应急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安全,2022,43(6):9-14.

[4]    杜兴军.我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城市与减灾,2022,(3):1-6.

[5]    陆思锡,王帅,李必鑫,林世岗.城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储运,2020,(5):117-118.

[6]    朱秦.城市社区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的典型分析:一种政府应急和社区自救互救相结合的模式调查[J].中国应急管理,2009,(10):31-34.

[7]    马英楠.社区应急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全,2007,(6): 65-67.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