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分析

2023-05-31 16:41梁莉
考试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新课程背景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梁莉(1978~),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特征所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课程学习实践,使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应用于知识理解,达成他们深度解析知识的目的,所以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活化教学,构建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创新。文章基于此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究及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4-0052-05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将应用于实际生活。随着数学教学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有效地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逐渐成为众多一线教学者研究及探询的点。所以文章的研究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缺陷,从而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教学,整体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

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实现数学课程的学习,降低他们理解知识的难度。使得他们在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更为合适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将自身理解到的知识点与生活问题相联系,积极主动地在生活实践中探究这些知识内容,并将其加以延伸,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整体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活跃度。此外,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会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尝试让学生串联自身的生活经验展现知识内容。也能够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达成对知识的有效记忆及应用。让他们能够在掌握了这一系列的知识之后,提升问题解决的效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证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能够时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知识的探究兴趣及欲望,有利于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贯彻落实“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它会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科学、高效的学习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知识内容的探究,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度更高、更广。所以,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日常化,借助这一问题联系教学内容,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尝试将这些知识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整体增强他们知识应用的效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之后,能够进一步补充并完善知识内容,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更为丰富和完整。并且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知识的探究有更为浓厚的兴趣,会让他们立足于知识内容,串联迁移新旧知识点。甚至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中,以此来提升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綜合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

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中有许多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具体场景,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立足于特定的生活情景,尝试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分类总结知识问题,而后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对比分析,寻求最为有效的知识解决策略。这样便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会让他们从问题解决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价值,而后在问题解决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甚至会综合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完成模型建构,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解题思维,逐渐摸索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与技能基础,建立形成更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框架,最终达成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整体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误区分析

立足于现阶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有着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但是他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活化教学趣味性不足

生活化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集生活经验于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所以它有着很强的趣味性特征。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保持趣味性,要尝试串联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他们数学学习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所选择的生活化素材过于严肃,忽视了趣味性或者一些素材的选择没能体现趣味性,无法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段或者教学语言艺术让其富有趣味化的特色,导致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也很难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至于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阻碍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较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融入主要是依靠多个不同的教学手段为支撑,带动引领学生串联生活经验,获得更为丰富的感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选择了生活化的素材,但是在运用这些素材的时候,却忽视了一系列技术手段的运用,比如生活化工具、生活化情形及生活化实践等。生活化教学素材只有与这些技术手段或者教学模式相融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教师忽略了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模式比较单一,很容易让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创设生活场景的时候,存在设置错乱的问题,他们并没有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认知基础为他们设计契合实际情况的生活场景。随意地给学生编造一些生活化问题或者生活化情境,无法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综合性思考,理论上无法形成具象认知,使他们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出现了“脱节”,最终也将影响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实践性缺失

生活化教学理念最终的目标是要达成“教学做合一”。换言之,教师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充分凸显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才能够让生活教学有序推进,更容易满足学生生活学习和探索的需求。让他们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展开生活化探索,最终让整个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然而在现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存在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情况。部分教师虽然以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展开课程学习实践,但是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大多存在于生活化问题的提出,或者结合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知识的理解层面,并没有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串联迁移到生活实践,无法满足学生的生活化探索需要,最终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效度。

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分析

(一)引入趣味元素辅助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该积极地引入趣味元素,辅助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往往对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可以引入趣味化的元素来创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趣味化的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够在主动学习及主动探索中理解并领悟知识的奥妙,让整个课程教学的氛围得到充分的激活及调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容,让他们在趣味化的元素中加深思考,内化知识的理解,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实效,充分彰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与特色。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0×5=?》时,整个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零乘任何数都得零的规律。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零乘任何数得零的算理,教师可以引入具有趣味化的生活元素,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十分喜欢的游戏元素,给学生设计“谁是卧底”的游戏。七到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的手中拿到不同的数字,其中有一个是“0”。如果最后剩余的人数中有“0”,就表示整个游戏失败,因为“0”的存在,会让其他的“数字”都变成零。在游戏过程中,各个“数字”需要表达自己的数字特征,既可以是模样特征,也可以是数字背后的文化特征等。参与游戏的各个成员需要根据自己听到的描述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是数字“0”的人。学生在经历了一轮轮“谁是卧底”游戏之后,会加深对“0”性质的记忆,也会对“0乘任何数得0”的算理有新的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后续一个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算理探究,激活他们的实践探究兴趣与积极性,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效力,实现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实施生活化教学

1. 使用直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该采取直观教学的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将生活化的素材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整体优化并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且具体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所以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直观教学的模式,渗透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整体丰富他们的实践探究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直观教学模式的引导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以此带动引领他们展开有效的知识理解及问题解决活动。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小熊购物》时,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为了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去理解算理,教师就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只是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几张超市购物的图片,这样的直观情境创设并不合理。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手机拍摄Vlog,记录自己在超市购物的过程。比如,在镜头前拿起一个苹果,表述“这个苹果的单价是12元,我准备买3斤。”随后拿起一个面包,对着镜头表述“一个面包7元,我想要买2个面包”等。教师借助Vlog,将自己在课堂上需要用到的素材都加进去,能够强化学生的生活化感知。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Vlog中的内容,带领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乘加、乘减综合运算。学生受到这种与自身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直观情境影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尝试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2. 积极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思考是数学的本质与灵魂,也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加深学生的思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与内涵,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究。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学生有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好奇心与积极性将被调动,会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地激发思考,激活思维的灵活性。使得他们可以依托于这些文化,串联已有的文化感知经验,寻根问本,体验到数学思考的奥妙,也能体会到数学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提升对数学知识及数学文化的感知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渗透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冬天来临,明明和文文的妈妈准备给他们每天的牛奶制作一个包装盒子,请问有几种方案呢?这一问题还涉及了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优化”思想,怎样包装才能更省包装纸。教师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经验去思考“优化”的概念,而后结合这一情境,尝试得出可以包装的方案。在经过各种方法总结与讨论之后,学生总结得出:重叠最大的面积最节省包装纸。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如果还要包装三盒或者四盒牛奶呢?这样的方式是否还能行得通。借助这一问题,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在参与了猜测、思辨与验证之后,学生又重新总结了自己的结论:重叠的面要大还要多,这样才最节省包装纸。如上,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思考及研究之后,他们对牛奶盒的包装有了更为深层的认知,从表层逐渐走向深层,让学生的视角更为广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数学文化中的“极限”及“优化”思想,会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美妙之处。而他们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调动了已有的认知情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拔高了思维的高度,實现了有意义的课程学习。

(三)搭建第二課堂助力生活化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生活化引导时,一定要注重他们的生活实践。换言之,教师不仅要注重第一课堂的打造,还要注重第二课堂的打造,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迁移应用于现实生活,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升迁移应用的效度。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及课堂学习情况,尝试拓展学生实践探究的环境,让第二课堂的打造过程更为丰富,提升学生实践探索的效度,保证他们得以在第二课堂中巩固知识基础,达成他们探索深层次知识的目的。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完《千克、克、吨》之后,就可以积极地延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课后实践探索。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网上搜集制作蛋糕或者双皮奶的方法。在找到了对应的方法之后,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展开劳动实践,完成蛋糕或者双皮奶的制作,最后将自己的成果带到教室,分享自己做蛋糕或者双皮奶的过程。比如,班上做出来的双皮奶是最受欢迎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做双皮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描述的情况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一碗双皮奶大概有300克,分别需要牛奶和鸡蛋清多少克呢?”这一问题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课后实践探究经验,他们会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比如学生经过实践探究发现制作1份双皮奶需要5份牛奶和1份鸡蛋清,那么整个比例就是5+1=6(份)。所需牛奶的量为五份,那么牛奶所占的克数为300÷6×5=250克,鸡蛋所占的克数为300÷6×1=50克。如上,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了算式,理清楚了双皮奶制作过程中牛奶和鸡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借助这些数量关系完成了相应克数的计算。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获得了对克与千克等相关知识,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清楚了解决问题过程中相关数量关系的解剖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便深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知识与技能素养。总的来说,第二课堂的打造能够帮助教师积极地延展生活化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将自身的知识内容迁移应用于现实生活,提升他们的感知力。促使他们在后续的实践探究中能够达成对知识内容的综合性理解及应用,甚至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串联及迁移运用,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四)建构生活化评价体系提升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托于新课程的标准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尝试从多个方面建立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从关注学生的成绩与分数转移到关注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以此为基准点来实施教学评价,能够让整个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提升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师在建构生活化评价体系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中经历、体验、探索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生活情景理解知识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评价,体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生活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评价。教师应该综合关注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比如,在让学生探究“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展开了自主交流,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采取假设法、列表法、画图法等来实现这一生活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对他们进行评价,可以积极地鼓励、表扬他们,让学生能够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思维品质。

最后,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及生活态度的评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白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们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正确地对待学习及生活,能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所以教师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对学生予以评价,要综合考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情感及思维,分析他们的学习态度,以此来感悟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比如,有的学生立足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路程经验,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剖析出了其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完成了路程公式的探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数学生活化意识,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去留意并观察生活,提取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去研究、去探索,达成做中学,这样才能够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专注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及落实。首先要认识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其次要结合教学现状,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最后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积极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帮助教师改变现阶段生活化教学的误区,更好地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让整个课程教学达成“教学做合一”的目的,以此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陶兴丽.借助生活之源,浇灌实践之花——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教育文汇,2022(12):54-56.

[2]朱殿仕,刘兴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29):72-74.

[3]李军成.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科幻画报,2022(9):273-274.

[4]米芳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4):193-195.

[5]高保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47-148.

[6]赖梁军.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79-80.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新课程背景生活化教学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