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研究

2023-05-31 20:53陈瑞春
考试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陈瑞春(1971~),男,汉族,福建长汀人,福建省长汀县汀州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摘 要:新时代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还要帮助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因为只有拥有丰富学识与良好责任感的学生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生刚刚接触教育时,就必须向学生传达“责任”的概念与意义,进而让学生一直走在培养自身良好责任意识的道路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创新与改革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方式方法,将学生实际生活体验作为教学基础,采取正确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文章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4-0112-05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素质教育逐渐渗透于各个教育阶段中,它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教育,还要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与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正如人们常说的“德要先行”。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正如一张白纸一般,所以,借助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让小学生成为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进而成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由学生获得的知识多少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健全的责任意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开发者与实践者,所以,教师有义务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出来,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对自身以及他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家庭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等,这些责任意识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学习生涯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务必要做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工作,鼓励学生做对社会与国家有贡献的人。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虽然教师已经积极响应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阶段,学校以及家长常常采取一种“可怕”的态度,即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和家长非常重视文化课成绩,将学习成绩完全取代了德育方面的发展,觉得文化成绩代表了一切,最终导致学生在发展中失去平衡。其次,教学方法枯燥、无趣。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人们所听到的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所学内容,教室中回荡的只是教师的声音,而听不到学生回应的声音,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式,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被遏制了。再次,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开发阶段,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如果继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那么,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是很难形成的。最后,整堂课下来师生基本没有交流,课堂缺少趣味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如果不和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会使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内容传输不畅,这会对学生理解与学习新知识产生消极的影响,久而久之,亦会挫伤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责任意识的形成。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会让小学生的一生都受益,对养成法治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同时也能合理约束与规范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而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前进与改革,人们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意识到这个课程的开展对家庭、学校与社會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为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做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借助各种形式与手段。一些学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接受知识的积极性,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各式各样的手段,进而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借助正确学习通道。学生通过正确且有效的学习,能够增加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认知还没有发育完全,其自身的约束能力以及自我管控能力处于起始阶段,在小学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优化的积极作用,同时让小学生的自身约束能力以及自我管控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一直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进而让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与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做铺垫。

(二)降低小学生的犯错率

相关数据表明,导致小学生出现违规乱纪行为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差。在小学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有效避免小学生出现违规乱纪行为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大力促进这个课程的有效开展,课本中的教育教学内容能够起到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的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避免小学生因自身思想认知不完全而出现违规乱纪行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从精神角度出发,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将违规乱纪现象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正确且有效实施,对小学生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有莫大的帮助,还能让学生形成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积极意识,从而保护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以此让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三)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有一个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变化进行有机地融合,将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改革。在教育教学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宏观的视角看待教学工作,并且一直走在创新与改革自身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光明道路上,同时与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完美地联系在一起。另外,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创设实践性强的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与生活做铺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编入课本的内容都是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等为依据,同时,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来自实际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让枯燥无趣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不会因课本中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获取较为难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享受快乐。基于此,教师应该将新课程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教学理念中,意识到自己是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课堂,将课堂的自主性全部归还于学生,让学生重新以“小主人”的身份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且让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探索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以此作为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的基础条件。

例如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定”,这课的内容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为了能够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与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到哪一个地方,这些地方都会有相关的制约行为的规定,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是不允许吸烟的;在加油站的时候,不可以接打电话……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有谁知道,在班级中制定班规会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更有礼貌的人,还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班级变得更好,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相关教学:有一天中午,小刚在教室中来回地奔跑,不小心撞倒了小丽,但是小刚并没有对小丽说对不起,也没有将小丽扶起来,而是又自顾自地到别处玩耍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刚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是错误的,那小刚又错在了哪里?这时,学生已经意识到了班规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明白只要明确规定不允许学生在教室中乱跑,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随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小组,让每一位小组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制订一条班规,再让学生举手表决哪些规定是可以被列为班规的。这样,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其自身责任意识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二)教学过程多元化

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教师就需要将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放在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上,改变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丢掉其中不符合时代前进与发展的内容,并且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责任意识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采用自主与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讲解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与知识,进而有效养成学生的责任意识。

举例来说,学习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信息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视频或图片,比如:白色污染等。随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与观察是什么引起白色污染的,再让学生自由讨论出解决此等问题的方法。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吸收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把教学课堂转移到街道中,让学生在街道中寻找污染环境的物品,比如:垃圾袋、空矿泉水瓶等,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污染环境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且让学生将其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告诫学生爱惜与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每一个人都具备爱护环境的积极意识与责任意识,才能让地球母亲得到更好的保护。借助实践,学生会意识到随意丢垃圾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无形之中养成保护环境与爱惜环境的意识,同时拥有不乱丢垃圾的责任意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其责任意识也会有所增强。

(三)教学结合生活实际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一般都来自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相关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是相符合的,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将复杂的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情绪变得高涨起来,为小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与良好责任意识的形成助力。

例如,教师讲解“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相关知识点,现阶段的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如何让小学生正确厘清他們与家庭、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小学生主动关心父母、承担部分家务劳动等责任意识有效地培养出来,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关家庭的教学活动,比如:帮助妈妈擦地、给爸爸妈妈洗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的活动中,从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体会他们的不容易。

(四)教学结合社会热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集实践与理论于一身,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基础,适当地引入一些时政热点,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教材中的内容,还有与他们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新闻。教师可以让教材内容与热点新闻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串联,比如当下的热点事件、当地的传统文化等有趣内容,从而让小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认知与责任意识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还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情境,利用欢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将小学生热爱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绪激发出来,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责任意识的有效推手。

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这课内容,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冲突,并且采取怎样的办法去解决冲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热点新闻视频,比如将“有人在小区遛狗不拴绳吓哭小朋友”这一事件引入课堂,利用这一事件作为这节课的出发点,由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一个问题:“有人在小区遛狗的时候,却不拴绳,还把小朋友吓哭了,并且与其家长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你们认为这个人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那这个人错在哪里?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这些一连串的问題,可以达到让小学生积极思考的效果。而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意识进行体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位合法的公民,又是小区中的住户,有权利指出其他公民在小区遛狗不拴绳的不文明行为,以此让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的维护,进而体会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课堂创设情境教育

对小学生来说,创设情境教育是学生学习与接受知识最为直观的一种方式,也是能够培养出小学生良好责任意识的有效举措。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教师在课堂中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基本不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厌烦,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挫败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创设情境教育更具新颖性,学生会更愿意在此模式下进行学习,在课堂中获得的参与感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会将一些复杂难懂、抽象的责任意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对责任意识的现实意义理解得更为透彻。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处于最初发展阶段,不能以更深层次的思维去思考其中深奥的道理,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可以采用一些更具新颖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微课。教师在开展“花儿草儿真美丽”的相关教学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景的图片,上课时,让学生分享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由此,再把污染后的环境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这些美丽风景与污染后的环境做对比,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再利用引导的方式引入责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爱护大自然的责任,要采取友好的方式与大自然相处,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任,也是对周围环境负责任。

(六)身边的榜样引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如果在他们日常学习的环境中有一个很好的效仿榜样,那么学生就会学习榜样身上的优点以及闪光点,从而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中向学生传达身边的好人好事,并且对这种行为表示赞同与赞扬,进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负责任的行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负责任的行为是值得被人们所赞扬的。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对这些正确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模仿。良好习惯形成后,在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其他行为也会逐渐出现责任感的“影子”。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以及责任意识提上工作日程,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且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要教育对象,认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并且将教材中枯燥无趣的理论性知识与生动有趣的实际生活很好地串联起来,采取更具新颖性、丰富性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让小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得到有效的开发,同时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从而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责任意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程顺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时政资源的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48-50.

[2]鲍文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210-212.

[3]俞晓婷,高德胜.在生活世界中构筑儿童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人与自然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3(1):92-98.

[4]王纯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115-117.

[5]邹瑜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147-149.

[6]何毓洵.助力学生成长 促进家校共育——“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组织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9-10.

[7]柯国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13):117-119.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