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发展的思考

2023-06-01 23:41刘玥昀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审计法审计工作数字化

刘玥昀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大数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审计领域对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内部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替发展,本文主要总结内部审计在新时代有哪些新方法以及对内部审计方法新发展提出建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数据化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互交叉交融,这不仅仅让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我国内部审计方法智能化转型,内部审计方法因为数字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模式、流程和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数据的抓取分析可以很容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疑点和问题,可以更快地得出审计意见;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云端联网,相关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协同技术对企业进行全面审计;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在采用该种方法的情况下,审计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也得到了更可靠的保障,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成本和审计风险。所以大数据技术在现在的审计工作中得到普遍运用。

一、内部审计方法发展及其特征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于2018年颁布,随着审计署这一项规定的颁布,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改革发展新常态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同时也对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是对现有审计技术新的考验。需要从现有内部审计方法的不足出发,结合互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创新方向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

询问法: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处于同一环境下,面对面地进行对话沟通,以此来获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实施时需要至少两名审计人员在场,一般只用于审计初始了解情况、实施过程中获取证据和出具报告过程中进行沟通等方面。

审核法:一般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和其他书面资料进行合规性、合法性、是否真实有效等进行审查。这种方法的工作量很大,效率不高。

观察法: 是指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进而获取相关证据的一种方法。一般这种方法都是采用暗访调查或者事先通知调查,必要时还需要相关人员签字确认,但是这种方法容易让被审计单位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影响审计的准确性。

函证法:一般是指向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第三方发出询证函,并要求其对函证上的相关业务及所涉及的金额进行核实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确保被审计单位账簿上所记载的事项真实。

监盘法:一般是指由审计人员跟随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存货进行监督盘点的一种方法。在盘点完毕后,审计人员可以对相关存货进行再次抽盘。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固定资产、有价证券等方面。

特征:传统的审计方法都是需要人力手工完成的。这些方法也全都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进行询问、观察、数据分析等。这些传统的审计方法被大量地运用在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上。但是在现如今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这些传统的审計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审计的需求。更何况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传统的审计周期长、耗时长,甚至有可能最后审计出的结果准确性也不高。

(二)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方法

因果分析法与果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从原因开始查起,直到查出相对应的结果。它可以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这种方法审计的内容就比较全面,但是它所耗费的时间很长,技术难度也很高。果因分析法则恰恰与之相反,它从结果开始查起,最后根据结果来分析出原因所在。它可以溯果撷因,这样的方法相对简单方便,需要耗费的时间也更短,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容易以偏概全,不够全面。

窗帘中间拉开式审计法:也是先入为主法的一种名称。该种方法具体是根据审计人员自身的相关经验加上手上现有的证据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与此同时,再对整个事件的原因进行追查,最后对自己所作出的判断进行正确性的验证。此种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同样也存在弊端,万一审计人员对事件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也会导致审计进度缓慢,影响工作效率。

遵循性审计法与思维创新审计法:简单来说就是常规与非常规做法。前者就是按照现有的模式及流程,对事件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后者恰恰相反,它可以根据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审计方式,从而进行合理的判断。该种方法需要打破固有思维,灵活变动,方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解剖麻雀审计法与高屋建瓴审计法:是指审计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剖析出本质问题,但又不能完全沉浸在微观世界中。审计人员需要站在一定高度上去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采用该种方法的审计人员眼光要放长远,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很片面地去看待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特征:这些内部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如果想要运用上述方法,需要一定的职业经验和大局观,能够追根溯源,全面看待问题。

(三)大数据下内部审计方法

联网审计:审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技术联网到被审计单位,直接通过互联网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等相关内容进行抓取,而后进行整理分析。再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审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一台电脑实时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

RPA审计机器人:运用RPA技术再结合其他相关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诞生出一种审计机器人,此种方法是以RPA技术作为支撑。机器学习代替传统应用技术的审计是对该方法最好的诠释,审计机器人可以独立进行审计,完成一部分审计流程,审计人员可以减少审计工作量,优化审计程序,降低因为人工处理重复烦琐细小的工作而带来的审计风险。

数字化审计法:是指审计工作进行数字化,其中包含对企业文档的数字化、业务的数字化、管理的数字化及生产的数字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记录分析。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构成一个企业的全貌,进行全方位的审计。

云审计方法:是指通过云计算的概念将各种数据保存到云端,使得相关审计人员或者程序等设备运用协同技术从云端获取数据进行审计。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并且科学可靠,降低了人工成本。

区块链+审计:区块链的数据很难进行更改和去中心化是它的核心特点。财务信息的真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特征: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方法结合大数据的批处理、流处理和交互式分析工具技术,使审计方法更完善、审计流程可追溯、审计结果更科学,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使得审计方法灵活且易操作,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恰到好处的结合,但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信息安全性保障

在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以信息安全保障为起点,建立一套完善且适用的风险预警体系。该体系主要为了应对在信息化技术中产生的风险,对其进行识别并加以解决。同时还能对潜在风险进行查找、对试图窃取财务信息的来源进行溯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时预警风险,完善应对策略,降低审计风险。

(二)完善数据共享

大数据时代强调数据的共享与融合。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是推动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互联网和智能云技术,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取数据,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可以建立数据中心,开放系统访问权限,实时自动上传数据。将内部审计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部门的数据,实现企业数据的全面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传输的效率,保障数据的时效性。

企业也要投入资金,充分运用数字化审计、云审计等技术手段,推动内部审计朝实时化、智能化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把握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机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需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培养和招聘高素质人才,提高团队整体能力。

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审计人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型,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结合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让互联网人才熟悉财务和审计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让参与审计的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具备反馈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提供优化建议的能力,不要让陈旧的思想束缚信息化的脚步。

完善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明确的选拔标准,实现审计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积极聘用、培训、选拔复合型人才,对参与的审计人员进行技能考核,提高参与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每年可以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讲座,并强化大数据审计成果提炼和转化,形成典型案例或论文等。积极组织与大数据审计和信息化有关的培训活动,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為日后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成立大数据审计团队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审计法审计工作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江西省审计厅“三个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
聚焦主责主业 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法史的学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