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鸿“兔”:河南博物院藏兔文物精品佳作

2023-06-01 23:41丁迎果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月宫铜镜玉兔

丁迎果

兔,哺乳动物纲兔形目,全世界已知的兔共有11属61种,其中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而中国有1属9种兔科动物,其中草兔最为常见,除中国华南和青藏高原外均有广泛分布。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孚允提出,“我国最早的兔化石是河南卢氏兔化石,距今4600万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兔的国家之一。中国白兔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培育的家养兔,因其毛发洁白,更是颇受欢迎。更有“小白兔,白又白”儿歌为证。

2023年正值癸卯兔年,又是“一年打两春”的祥瑞年,被民间百姓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河南博物院于癸卯新春佳节之际,筹办“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新春生肖文物展”。该展览精选河南博物院藏生肖文物精品和艺术品举办贺岁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尤其是第四部分玉兔呈祥,共计展出精品文物21件(套),同时配合中国文物报社联合50多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的“兔年生肖文物图片展”,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文博机构收藏的与“兔”有关的精品文物和艺术品。本文选取有代表性和突出文化内涵的“兔”文物,以小见大,先睹为快,共同领略河南博物院藏不同时期不同器物上的“兔”文化,以祈兔年健康长寿、大展鸿“兔”!

中华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十二生肖相传为黄帝所立,最初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久流传的生肖也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兔以其多子、长寿等的良好寓意,位列十二生肖第四位。关于“兔”文化的记载也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甲骨卜辞上就曾有狩猎兔子的记载。兔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也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尔雅·释兽》记载“兔子曰娩”,足见时人已把兔作为多子的象征。尤以玉制兔形佩为多,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等多家单位都收藏有商周时期的该类文物。而河南博物院藏商代兔形单孔灰陶埙,是研究我国乐器发展的实物资料,也是非常罕见的兔形陶制音乐器物。

汉代画像砖中的“兔”

在中国传统的古老传说中,玉兔常常陪侍在西王母旁,或生活在月宫之中,终日捣制不死之药,玉兔也成了长生的象征。因此在关于“兔”的文物中多有“玉兔捣药”“月宫”等题材,以祈长寿。汉代封建统治者既想羽化升仙,又担心鬼蜮作祟。西王母在汉代被尊为西仙之首,是长生不老药的制造者和掌管者,所以有关羽化升仙、逐疫辟邪的画像在汉画中就常见到。

汉代·五铢钱纹空心砖(图1)

五铢钱纹空心砖厚15厘米,长142厘米,宽38厘米,呈扁长方体。一端为长方孔,一端为双圆孔,两面为方模乳钉纹装饰,砖面中间由菱形乳钉纹圈成长方形竖条纹饰带,一面为西王母与玉兔捣药、狗咬赵质、人牛相搏三幅图,另一面为西王母与玉兔捣药、三足鸟与九尾狐、斗鸡、骑马人物四幅画,边饰均为齿形纹与斜条绳纹。造型古朴规整,文字与纹饰搭配相适谐调,小篆体字依弧就势,秀致有序,“长生无极”四字寓意着人们吉祥、长生不老。此砖是研究建筑材料发展史、文字演变史、思想文化史的实物资料。

汉代·西王母、鸟兽人物画像石(图2)

此画像石纵41厘米,横144厘米,采取剔地浅浮雕加线刻的手法,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当是这一题材中的代表作品。石呈长方形,画右侧刻高山,山峰上刻画一长尾虎,翘尾昂首做行走状;中间刻有豆盘形的“悬圃”,西王母端坐其上,面前有一玉兔正抱杵捣药,山顶端三只鸟展翅飞翔;画左侧山峦间有两株树,树下有一仙人披发跽坐,双手张弦抚琴奏乐,旁边有两只兽做垂首蹲坐状。

唐代铜镜中的“兔”

铜镜因其制作精良,早在商周时期仅作为祭祀用的礼器。秦汉以后,铜镜的使用更加广泛,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隋朝开始把十二生肖纹饰用于装饰铜镜,到唐朝又出现千秋镜,千秋镜中最出彩的就是月宫镜,月宫镜是充分展示唐代铜镜高超艺术特征的产物。相传唐代月宫镜的流行与道教的盛行有极大关系,道教追求成仙不死,而月宫镜中包含的诸多元素都被赋予了“不死”的含义:桂树是不死神树、玉兔能捣不死药、蟾蜍食之可以不老、嫦娥窃不死药,月宫中的这些元素被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共同表达了道教长生不死的追求。

唐代·双鸾月宫云龙纹镜(图3)

该铜镜直径17.4厘米,圆纽,纽之左右双鸾衔图,上侧饰月宫纹,月宫两侧饰祥云纹,下侧饰云龙纹,小平缘。双鸾衔绶镜是唐代时期常见的镜类之一,然而将月宫、云龙、双鸾等几种纹样纳于一镜之中,则不多见。此镜铸工精良,反映了鼎盛时期的工艺水平。

唐·骑马狩猎纹镜(图4)

该铜镜直径14.7厘米,为圆形,圆钮,正面平光,背面中央一半圆钮,以钮为中心,四座山峰与四棵大树相间环绕。山树周围四个骑士同向环绕,两人张弓欲射,另两人手持绳索长矛,追逐着奔跑的虎、兔、猪和鹿,其间点缀有花草、蝴蝶、飞鸟、蜻蜓等图案,边又装饰仙鹤和云朵,表现出在茂密的丛林中狩猎的意境,整个画面动感十足。

唐·月宫镜(图5)

该铜镜直径18.5厘米,菱花形镜,龟状钮,内区饰桂树、蟾蜍、玉兔和嫦娥奔月图,外区饰花草和祥云纹,菱花形小平缘。此系盛唐时期常见的镜类之一,铸工精良,其表面呈黑漆古光泽,其花纹丰润饱满,体现了唐代审美特征,对研究唐代文化史、工艺美术史及中国古代冶金和金属防腐技术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宋元明清瓷器中的“兔”

宋元明清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尤其是宋代的官窑、龙泉窑、建阳窑对后世制瓷、烧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響。明代我国制瓷技术已趋于成熟,尤其是明代青花瓷器,淡雅优美,清代制瓷技术走向辉煌。这一时期的“兔”纹饰瓷器颇为丰富,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

宋代·瓷兔(图6)

此4件(套)宋代瓷兔,最小的长2.5厘米,最大的不过长4厘米,分别为黄釉、白釉、白釉黑彩,兔子整体体态肥壮,头前伸,两耳向后,或卧姿,或蹲姿,或站姿,或奔跑状,或饮食状,小巧玲珑,是宋代不可多得的瓷兔玩具。

宋代·绿釉兔纹枕(图7)

该瓷枕高8.7厘米,纵29.5 厘米,横20厘米,整体呈腰圆形,绿釉未到底,面略凹,面部开光刻有卧兔一只和草叶纹。该枕制作规整,图案生动,为研究当时瓷器烧造和绘画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宋代·建阳窑天目兔毫碗(图8)

兔毫纹为建阳窑所创,因其在黑色釉器物上透露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为宋代官窑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碗口径11.3厘米,足径2.8厘米,高5.7 厘米,敞口,深腹,小圈足。碗内外施酱黑釉,有兔毫纹理,釉不到底,造型别致。

元代·钧窑天蓝釉彩斑碗(图9)

该碗足径5.8厘米,高8.2厘米,口径18厘米,敛口,小圈足,碗内外施天蓝釉,外壁不到底。碗内饰一块紫红彩斑。釉面自然下流形成兔毫纹,碗内底结釉甚厚。对研究元代瓷器的发展和制作工艺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代·青花兔纹盘(图10)

该青花兔纹盘烧制于明天启年间,一套6件,高2.4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8厘米,侈口,圈足,浅腹。内外施白釉。盘外壁绘有青花缠枝莲纹,内底绘有青花兔纹,并衬以花叶纹,口部饰青花弦纹两周。胎质浑厚,制作工整,施釉均匀,应为明天启年间龙泉窑出品,对于研究龙泉窑瓷器的发展和制作工艺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代·白釉青花缠枝莲罐(图11)

该罐口径8.8厘米,高20.2厘米,足径11.5 厘米。豆青釉,体呈圆形,直口,唇沿,圆肩,圈足,胖腹,除口沿、足沿外皆施白釉,肩饰有四株花卉置于开光框内将肩周分成四区域,两两相对,一对区间饰锦状四方瓣花纹相对应。另有两个区间饰回字折线纹,腹部饰缠枝莲纹,下部饰勾莲叶状纹带,凡纹饰皆用青花,底心外鼓,并饰有白兔食草图案。

现代艺术品中的“兔”

进入现代,文化呈现多元化,以兔为主题的现代艺术品更为丰富,邮票、画作、手工艺品、泥塑……不胜枚举,遴选河南博物院藏现代兔主题的艺术品展现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现代·唐云枇杷兔子图(图12)

此画为近现代海派画家唐云(1910―1993)的书画作品。唐云早年多以山水画为主,20世纪40年代以后以花鸟画居多,偶作人物画。花鸟画初师法华新罗,后学金冬心、八大山人,所作花鸟画以清新俊逸享誉海上。为弘扬他卓越的艺术成就,1999年在杭州西子湖东岸建立了唐云艺术馆。此件为设色写意枇杷、兔子图轴,画面左侧作者自题款下有“汴翁”阴文印记,右下另有“江翁”阳文印。

中华万世福缘(图13)

该器物通高50厘米,整体由水晶玻璃围护,其座四角为四龙,内雕兩龙,中间有一柱,柱身有一蛇,柱上卧一白兔,两侧龙爪上挂圆宝遂。整体造型繁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现代工艺品。

十二生肖流传至今,其吉祥文化含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从神话传说到世俗民风,“兔”承载着中国人民关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玉兔号”月球车承载着中国人的逐月梦;兔儿爷融祭祀与游乐于一体,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圆圆吉祥物、大白兔奶糖、那年那兔那些事……兔形象越来越多地与各种元素融会贯通,寄托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卯开天门,兔迎万物”的吉祥之意。

猜你喜欢
月宫铜镜玉兔
玉兔寻回行动
月宫玉兔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
玉兔卖萌
“玉兔”月球之旅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