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先 素养为本 评价为要
——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3-06-01 05:24王耀亿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石猴古典名著猴王

□王耀亿 朱 煜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主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文章描述了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形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猴王出世》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言色彩相对浓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突出学习过程的自读自悟。同时,学习提示还提出“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一要求,鼓励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以评促学,提高复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迸、涧”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尝试运用猜读的方式阅读不明白的语句,借助作业本,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3.领略名著的魅力,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借助“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对古典名著产生阅读兴趣。

难点:能借助作业本,用自己的话复述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单元整体,揭示课题

1.回顾《草船借箭》《景阳冈》,播放课件(呈现翻动书页的效果)。

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一起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随着书页的翻动,我们今天要学习另一部章回体小说《西游记》。一说起这本书,你们会想到谁?你们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

2.板书课题《猴王出世》。

3.出示学习提示,明确任务。

(1)课件呈现教材中的学习提示。

(2)布置学习任务。

①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用学过的方法猜出大致意思。

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二、回顾学习方法,边猜边读

过渡:阅读古典名著常常会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在之前的学习中,你们学到了哪些猜测语句大致意思的方法?

1.回顾旧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等。

2.出示思维导图,梳理猜测方法(如图1)。

图1

3.默读课文,要求: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运用学过的方法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4.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语句,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猜读。

(1)学生能自主猜测出大意。

预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伸头缩颈”“抓耳挠腮”是猴子的动作;联系上下文,可知“瞑目蹲身”是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的意思。

(2)学生无法猜测出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出示影视剧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群臣朝拜皇帝的动作,猜出“拱伏无违”“序齿排班”的大致意思是众猴列队站好,拱手跪拜。

三、阅读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过渡: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猜出了不明白的语句的意思,看来读古典名著也没有那么难。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学习任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1.梳理对应的段落。

预设: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石猴出世,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石猴称王。

2.学习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

(1)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出世的句子: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提问:换一种方式如何表达?完成作业本上的题目(如图2)。

图2

(3)播放“石猴出世”的视频,感受仙石变猴子的神奇之处。顺势提问:这样神奇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

预设: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交流:这石猴一出世就和别的猴子不同,还能和狼虫虎豹成为朋友,太神奇了!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语言简短,富有节奏感,在朗读中体会石猴顽皮可爱、自由自在的特点。

(4)借助图式讲故事(如图3)。

图3

评价标准: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讲完整★;讲出神奇之处★。

小结:我们借助图式就能把故事讲清楚。现在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说说石猴是如何称王的。

3.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石猴是如何称王的。

(1)完成作业本上的题目,说一说石猴称王的经过(如图4)。

图4

①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随机指名上台填写,完成板书。

②交流点拨,对比引导。

生1:进瀑布,发现铁板桥;众猴进洞,石猴称王。

生2:进瀑布,发现水帘洞;进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引导学生发现铁板桥正当中的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所以填写“水帘洞”更合适(如图5)。

图5

(2)小组练习讲述,推选组员尝试讲故事。

(3)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指导: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注意不要遗漏关键情节,合理运用连接词。

(4)前后勾连,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将故事讲精彩。

①提问:怎么样才能把故事讲精彩呢?

出示《景阳冈》课后练习题: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②画出描写石猴语言、表情和动作的语句,感受石猴形象。

◇预设一: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创设情境(PPT 出示课文插图及文字),师生分角色朗读。

b.提问:与其他猴子对比,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

c.指导:把石猴的语言、动作加入故事中,石猴的形象立刻就生动了起来。

◇预设二: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石猴发现水帘洞里设施齐全,建议众猴一起到洞中居住。从中可知石猴懂得分享,具有团队精神。

◇预设三: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石猴与其他猴子目标不同。他头脑清醒,提醒众猴信守约定,具有高瞻远瞩的王者风范。

(5)借助图5,加入动作、语言说故事。

评价标准: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讲完整★;加入动作、语言★。

①小组练习讲故事,推选组员讲故事。

②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

③展示:根据要求,将故事讲生动、有趣。

四、交流猴王名号,促读原著

过渡:读完《猴王出世》,我们知道石猴因探得水帘洞而得名美猴王。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号?

1.学生汇报。

预设: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等。

2.出示《西游记》: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名号都藏在“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等回目中。这些名号背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那就去《西游记》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一、多点激发,唤起名著阅读兴趣

本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意在带领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课的设计遵循教材编写原则,紧扣“激趣”这一名著导读目标,多点激发,唤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导入环节从已学的课文聊起,引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再过渡到《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看似不经意,实则巧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联系学生生活、观看影视剧片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石猴除了文中提及的“美猴王”这个名号外,还有其他名号,顺势呈现《西游记》中的回目,将名号、回目联结在一起,促使学生探究名号背后的故事,对整本书阅读充满期待。

二、注重整体,积累名著阅读方法

本课基于单元整体进行设计,通过学习任务的创设,将教学环节铺展开来,凭借紧扣目标的“读、悟、练、说”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猜测阅读板块中,教师让学生回顾前文学过的猜测语句意思的方法,形成思维导图,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链接,进一步巩固了方法。教师还利用作业本中的题目,充分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自主练说、展示讲述等训练中,链接原文中的典型语段、前文的课后习题,迁移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学生逐渐清楚从仙石到石猴再到猴王的全过程,将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三、融入评价,展开故事讲述过程

评价即学习,要将评价融入学习过程,让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推进“讲故事”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引导学生以作业本中的图式为讲述支架,提供“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讲完整”“讲出神奇之处”“加入动作、语言”等评价标准。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提升讲述故事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描写石猴语言、动作的语句,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使石猴形象立体、生动。将作业融入学习活动,用评价标准引导学习,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理解、表达、分析、比较、评价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石猴古典名著猴王
挑选新猴王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挑选新猴王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