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承尧生平及书画文物鉴藏考述

2023-06-03 16:26李艳红
收藏家 2023年3期

李艳红

关键词:许承尧 徽州文化 书画文物 檀干书藏

一、“末代翰林”许承尧

许承尧(1874 ~ 1946,图1),名芚,字际唐,亦作霁塘、霁堂,号疑庵,别号芚父、芚叟、涤玄叟、婆娑翰林、檀干村人等,徽州唐模人,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图2)、文物鉴藏家。

许承尧自幼聪颖好学,在祖父许恭寿教导下熟读四书五经,能文善诗。光绪二十年(1894)初次参加乡试,即一举中第,从江南大儒汪宗沂(1837 ~ 1906) 治学,与黄宾虹(1865 ~ 1955)、汪律本(1867 ~ 1931) 交善。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清廷废止科举,许承尧成为中国“末代翰林”。1905 年许承尧自请回乡兴办新学,创办新安中学堂和紫阳师范学堂,出任两校监督。通过办学,许承尧为当时社会造就了一批新型人才,对徽州现代教育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1906 年许承尧与黄宾虹、汪律本、陈去病等人密建“黄社”,以研究黄宗羲学术思想为名,宣传革命思想,力图救亡图新。后被告发,几成大狱,“黄社”匆忙解散。1907 年冬许承尧辞去学堂监督之职,赴京师,居宣武门外老墙根,任翰林院編修兼国史馆协修、实录馆修编书处详校。

1913 年应合肥人张广建(1864 ~ 1938)之邀赴陇任职,此后十余年许承尧不畏路途险恶,环境艰苦,几度赴陇,先后任甘肃省军务厅军务咨议、政府秘书长、甘凉道尹、权兰州道尹、甘肃省政务厅长等职。其间有幸收集了大量的敦煌写经,也拉开了他收藏生涯的序幕。1924年因不满官场黑暗,辞职回京。1925 年其父雅初公病逝,许承尧即不再出仕,息隐家园,以收藏乡邦文献、治学吟咏为事。1946 年7 月因病终老故里。

隐居故里后,许承尧潜心致力于徽州文物、乡邦文献的搜求、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尤喜爱收藏书画、碑帖及珍贵古籍,且精于鉴别,所藏文物在规模、质量、特色上都享有盛誉。他尤其关注明清易代之际的乡贤文物,有的虽然是一笺一跋,但吉光片羽,也弥足珍贵,不忍丢弃。还在裱边细细题跋考证,溯根求源,或抄录相关记载,或考证作者生平,或评论其艺术价值,有诗有文,有的文字数量甚至远超原作。许承尧书法俊逸妍雅,为其藏品增色不少。

二、五度赴陇,争藏敦煌写经

1913 年12 月许承尧受陕甘筹边使、甘肃将军兼督军张广建之聘赴陇任职。时值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不久,石窟中的宝藏遭到英、法、日、俄等国洗劫,部分敦煌写经流落民间。许承尧借职务之便并藉诗文交友之利,陆续收集一些唐人写经。此后十余年,许承尧五次奔赴甘肃,尽己所能,收集、保护敦煌写经,成为我国敦煌写经的重要私人藏家之一。由于经常摩挲研究,许承尧辨别经书尤其在写经断代方面的能力已非常强,就连罗振玉(1866 ~ 1940)都自叹弗如。

许承尧所藏敦煌写经的数量,他在各种题跋中一直说是二百卷。安徽博物院所藏《北朝无款大般涅槃经残卷》(图3)有许承尧题跋云:“予游陇中八年,先后得古写经近二百卷。”上海博物馆藏《佛说佛名经》中许承尧题跋、傅斯年图书馆藏《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中许承尧弟子吴博全的题跋也都说许氏藏经二百卷,1 故二百卷之说应该较为可信。回乡后许承尧整理从敦煌带回的二百余卷敦煌文献,从中挑选出有年代并且书法较好的精品四十卷,庋藏在住所大厅楼上,命名为“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他将这些经卷“精心装裱,裹以黄绫缎套,储入小型檀木匣中,妥慎珍藏”。

根据复旦大学余欣调查,许承尧旧藏敦煌文献涉及14 个收藏机构,总计40 件。3国家图书馆陈红彦、林世田调查敦煌遗书近现代鉴藏印章时,涉及许承尧及其子许伯龙所藏敦煌写经,其中未提及安徽博物院藏品。4 而安徽大学李宸的调查认为,许承尧旧藏敦煌文献涉及15 个收藏机构,总计58 件,其中安徽博物院藏15 件。

笔者调查整理发现,安徽博物院现存许承尧旧藏写经文献23 件套,歙县博物馆2 件套,时代从晋唐至宋代,其中著名的有《晋隋无款敦煌石室古墨拾遗册》《北朝无款大般涅槃经残卷》《唐代二娘子家书》(图4)《唐代无款唐人遗墨》《唐代无款妙法莲华经卷第一至七》等。

《唐代二娘子家书》是唐代咸通七年(866)一位叫二娘子的女子写给其母的家书,系许承尧从敦煌写经的裱褙纸上揭出,乃旷世奇珍。许承尧珍爱异常,邀请当时名流雅士方兆鳌(1870 ~ 1960)、何振岱(1867 ~ 1952)、程炎震(1886 ~ 1938)、李景堃(?~ 1955)、吴承仕(1884 ~ 1939) 为其题跋吟咏,共同研究疏证,连同家书一起装裱成册。

《唐代无款妙法莲华经卷第一至七》计七卷,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第一卷、第二卷、第四卷前段残缺,近人补写,七卷均钤许玉田“许世球印”、许承尧“歙许芚父游陇所得”“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许芚”等印章。歙县博物馆藏许承尧民国十一年(1922)十一月长题一页,言此套经卷经三十余卷割补而来,并请靳水陈苏生( 约1870 ~ 1920) 补写才完整,得来不易。并有壬戌年(1922)周肇祥(1880 ~ 1954)、程炎震,甲子年(1924)吴承仕,辛酉年(1921)何振岱,癸未年(1943)江(1880 ~ 1951)、程万孚(1904 ~ 1968)、王允孝、高寿恒(1875 ~ 1951),丁巳年(1977)曹一尘(1902 ~ 1988)观题。

许承尧对所藏敦煌写经珍若拱璧,精研细证,时有题记,或介绍写经来源,叙及敦煌文书流散情况;亦有考证藏品年代,探讨其书法艺术,观点精辟独到,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详细宝贵资料。《北朝无款大般涅槃经残卷》后附许承尧乙酉年(1945)长跋:

敦煌鸣沙山古三界寺石室最精写经七十九行,考其时代当在元魏中叶以后,隋以前,何以明之?以他满卷之有年代题记者证知之。纸质、字体同则时代同,灼然无可疑也。予游陇中八年,先后得古写经近二百卷。唐最多,初唐即较希,隋以上尤希,其中精书更难得。此卷乃予所藏中最精品,整洁妍雅,笔笔如断金截玉,得汉分之遗而去元魏墓志造象记之犷,较世传之小隋碑古朴过之。此一千数百年前墨迹,真所谓世间鸿宝,非敦煌有此发见,殆无从寓目者也。在予箧中近三十年,他物可捐,此不可去。今老矣,期破贪执,因备记之,俾见者知重也。乙酉芚叟许承尧,时年七十有二。

三、殚精竭虑,征集乡贤书画

隐居家园后,许承尧一心致力于乡邦文物、乡贤书画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有时甚至片纸只字也不忍丢弃,精心装裱,细细摩挲考证,终成为徽州近代著名文物鉴藏家。许承尧旧藏书画文物600 余件套,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类,新安籍画家作品居多,几乎涵盖了新安画派早、中、晚期代表性画家的所有作品。早期的詹景凤、杨明时、郑重、江必名、郑去疾、李流芳、程嘉燧(图5)、李永昌,鼎盛期的渐江、查士标、汪之瑞、程邃、郑旼、吴定、江注、汪家珍、黄吕以及晚期的江士湘、汪朴、汪梅鼎、僧雪庄、方士庶、程鸣、张绍龄、韩铸、程义、黄瑚等作品皆有,有的画家甚至有多幅作品,渐江名作《晓江风便图》卷(图6)便是许承尧的旧藏。在不遗余力搜集新安画作的同时,他还大量收集新安书画家资料,可以说许承尧是新安画派研究的肇始。

许承尧对于所收藏书画,爱若珍宝,时常展玩,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时在裱边题跋题记,记载藏品来源,详细考证作者,判定真伪,品评价值。特别是对于新安画家的作品多有题记,或抄录相关记载、诗文,或探讨其画技画艺;或考证人物生平,补充现有记载之不足,甚至修正了县志中的错误记载。

许承尧跋清冯照《山水图》(图7)6 云:

冯照,字菽塘,号临川,又号华屏山樵,歙人,与黟县诗人、画家契。偕孙笠人、叶界逸、胡雪眉游黄山,为雪眉作《龙峰图》。又客汪氏贻经堂,为汤伯玕作《丛桂读书图》。雪眉赠诗云:“吾郡画家昔有派,笔墨简淡师倪迂。流传既久习气重,韵致渐失存形模。歙浦冯君今作者,驱烟染翰格特殊。小李金碧眼花眩,大米游嬉云叶粗。拂拭绢素高一丈,写出雁宕衡匡庐。国初以上元明下,每遇真迹精临摹。”推许甚至,盖嘉庆时人,歙中无知者。此幅乃黟王君叔平寄赠。昔纂《歙志》,愧未举其名也。承尧。

因先前不知其名,许承尧未将其列入《歙志》而深感惭愧遗憾。

许承尧跋清曹恒占《山水图》(图8)7 云:

《歙志拾遗》言:曹守堂尝集同人结诗社于澄潭山,名钓台社。

按:《歙县乾隆志》言曹恒占著《医谱》,《道光志》改正之,言曹守堂著《医补》,又误为明人,皆列入《方技》中,而不知恒占、守堂即一人。不知其兼工绘事,得此足资订正。癸酉芚翁。

考订出曹恒占不仅著医书,还兼擅绘事,改正县志记载的错误。

许承尧旧藏人物画可分为道释画、徽州容像、徽州名人画像三类,道释画有明丁云鹏《罗汉渡海图》、明陈有寓《钟馗图》、清吕焕成《八仙过海图》(图9)等。明清时期,祖容像在徽州十分盛行,作追思、祭祀之用,画面简洁,主要为端坐之像,面部表情细腻传神。许承尧所藏明清徽州容像,多为徽州名贤画像,有单人像,亦有夫妇合像或多人合像,如明无款《唐相画像》、明无款《吴廷画像》(图10)、明无款《唐桂芳夫妇像》等,裱边常有许承尧题跋。徽州名人画像与容像相比,画面增加山石、花草作为衬托,更加丰富多彩,如《汪棣画像》《汪宗沛听秋图》皆为此类,裱边附诸多当时名流的题跋吟咏。

许承尧旧藏书法作品年代跨度较大,从明清到近现代名家书作均有涉及。皖籍书法家特别是徽州书家的作品占据主导地位,明代程嘉燧、李永昌等为新安画派先驱,书画兼擅,此外还有方元焕(?~ 1620)、毕懋康(1575 ~ 1644)、黄白山(1622 ~ 1696) 以及皖北书法家张鹤鸣(1551 ~ 1635) 的代表性书作。清代时期徽州书法更盛,以巴慰祖(1744 ~ 1793)、胡唐(1759 ~ 1826)、奚冈(1746 ~ 1803)、郑来、黄士陵(1849 ~ 1908)等为代表的印人书法盛极一时;画艺精妙,书法亦绝者如查士标(1615 ~ 1698)、汪洪度(1646 ~ 1722)、汪士慎(1686 ~ 1759)等,还出现了很多父子书法家,如金长溥、金榜(1735 ~ 1801)父子,程昌期(1753 ~ 1795)、程恩泽(1785 ~ 1837)父子,程祖洛(1776 ~ 1848) 及其子程枚功、程荣功、程梯功等皆为其中典型。还有很多徽州名人如査士标、汪畹腴、王茂荫(1798 ~ 1865)、汪梅影等的信札,多为零散的片纸只字,许承尧敬其为乡里名贤,物以人重,妥善装帧收藏,在裱边题跋疏证,有的甚至是长篇大论。

四、精研细证,搜求四方碑拓

许承尧擅书法,喜临唐人写经及六朝金石碑版,亦热衷于金石碑拓的搜集和研究。目前发现许承尧旧藏碑拓60 余件套,部分来自乡里汪梅影、汪宗沂等,如《清拓唐御史台精舍碑》《清拓周散氏盘铭》《清拓唐北岳府君碑》《清拓明释阁帖》《清拓晋任城太守孙夫人碑》《清拓唐韩仲良碑》等;部分是许承尧在甘肃为官时所得,如《清拓北魏中岳灵庙碑及碑阴》《清拓唐莫高窟造像》等;部分是好友所赠,如《民国拓张勋老藏秦敦》《民国拓张勋老藏商卣》(图11)、《清拓周虢盘》是张广建所赠,《清拓孔少轩藏青铜器四屏》為孔宪廷(1873 ~ 1928)所赠,《清拓汉大将军窦武像》是罗长铭(1904 ~ 1971)所赠。

许承尧旧藏碑拓文物主要为清代及民国拓本,宋拓及明拓数量较少,有《宋拓乐毅论》《宋拓汉庐江太守范君碑》(图12),《明拓唐兴福寺半截碑》《明拓明停云馆帖》等。多数拓本有许承尧题签或钤“疑盦”“疑盦所得金石”“歙许芚父游陇所得”等印章,或附其题跋题记,记录碑拓来源,补全拓本残缺文字,抄录相关文献,考订版本,品评价值,亦有其临碑时的心得体悟,有诗有文,是研究许承尧鉴藏、书法、交游的重要参考资料。

范君碑为三国时期的隶书名碑,黄易(1744 ~ 1802)藏有石佚失以前之宋拓本,共计约200 余字,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宋拓汉庐江太守范君碑》为许承尧在上海购得,原装,纸本,剪贴成册,1 册14 页,封面有许承尧题签:“汉庐江太守范君碑,海内孤本,疑盦藏。”册后附许承尧癸未年(1943)题跋2 页:

此碑传世者只黄小松一本,模入《小蓬莱金石文字》中,同时名流题记俱极珍异。翁苏斋笃信为中郎书,确否难定,而拓本甚希见,固无疑也。余此本得于沪上,徐丹叟、汪旧翁、黄宾虹、夏剑丞、李拔可俱叹为得未曾有。曾携入故都,钟子年大惊异,力劝付装,以无佳手,因循未果。今居穷山,更不敢轻付装池矣。芚叟记。

此拓纸墨俱旧,以校小松模本毫发无异,残损亦同。更校碑图,完阙并合。经多人精研细审,定为旧拓无疑。黄本以有元印推为宋拓,此本或当略后。旧题端“明拓范式碑”五字不知何人书,亦姑存之。黄本题识甚繁,此本乃无一字。物之喧寂,亦有遇、不遇存焉。然非如此,则一字千金,又安得入吾手也?黄本已沦异域,此当为海内孤本矣。山斋坐对,想象中郎,为之神往。癸未芚叟书,时年七十。

许承尧旧藏《范君碑》与黄易摹本毫发无异,时代也应相同,故为宋拓。黄易摹本题跋甚繁,而许承尧藏本未被懂行者发现,尚无题跋,因而才得以被许氏所藏。每思至此,他不禁窃喜。

许承尧不仅喜爱收藏金石碑拓,且反复考证临摹,认知时有更新。《民国拓汉华岳庙武都太守题名碑阴》(图13)为许承尧游陕时命工所拓,附其题跋多处。其一曰:

西岳华山碑久毁,拓本希如麟凤。端陶斋曾得其三,以为海内无弟(第)四本矣。此乃碑侧原石,尚存岳庙中无人过问。予游陕,摩挲此石,命工拓出,神采未损,至可贵也。许芚识。

许承尧认为此是西岳华山碑侧,乃请人拓片,带回后悉心保存。其二曰:

《关中金石记》云此题名共七行,稽其官制、地名,是汉时碑阴无疑,然考《隶释》及《金石》《集古》等录皆不载。乾隆四十四年修理岳庙,五凤楼下所出古碑残石甚多,以此称最。《涵真阁汉碑文字跋》云华岳庙残碑阴七行两列,凡十一人,《隶辨》以为刘宽碑阴。近日钱塘赵晋斋亲至二华,搜求古刻,所搨此种仅存上列四十字,并曼节、郭晊等名,亦不可见矣。

左下角许承尧又补题:

此石在岳庙,然决非华山碑侧也。刘宽碑阴说亦无据,惟赵晋斋所拓已缺“曼节”等字,而此独完,异哉。许芚再记。

并在其第一次题跋“此乃碑侧原石”后补题“非也,不过同出岳庙耳”。经过多方考证,许承尧认识到此碑不是西岳华山碑,只是同出于岳庙。

金石碑帖专业性极强,多字少字,甚至字体多笔少笔,拓本年代都大不相同。许承尧对所藏碑刻、墓志、摩崖、造像等研究相当细致,涉及历史考证、书风渊源、版别鉴赏、艺术价值等方面,文字间充满真知灼见,是研究碑拓文物及中国书法史的珍贵参考资料。

五、设“檀干书藏”,保护乡邦文物

晚年时期,许承尧所收藏文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一定规模,包括敦煌写经、书画和大量古籍善本等,书画藏品形制多样,册页、扇面、手卷、立轴、堂幅、对联皆有。这批藏品的归属问题,一直是许承尧的心病。他曾筹划在家乡建立一座文博馆或者图书馆,以收藏、展示这些藏品,使其不致散失,但由于时局动荡,政府腐败,未能实现。

许承尧最终决定建“檀干书藏”,将其毕生珍藏的书画、碑帖、文献古籍等集中保存,把此事交给长子许家栻专门负责,并留下遗嘱,教谕子孙后代精心保管,不得分散。“檀干书藏”得名于唐模之檀干园,此园曾是唐模许氏文会馆之所在,园内藏历代名人书法碑刻,许承尧对此园情有独钟,亦常自署“檀干村人”。

根据许承尧孙子许克定的论述,“檀干书藏”的藏品大致可分为敦煌写经、历代名人字画、图书、碑拓、古董几大类。许克定回忆,敦煌写经约有二百多卷,其中精品四十卷;历代名人字画二三百件,新安画派作家作品较全;图书古籍大约上万册,有少量珍本,另有部分珍贵手稿;还有一批古董,其中不乏贵重品。8

1953 年歙县人民政府接收了许承尧的“ 檀干书藏”,并交由皖南人民文物馆(安徽博物院前身之一)收藏。歙县档案馆有幸保存了1953 年《皖南人民文物馆接收歙县人民政府交来歙县许承尧文物、古书清册》,共三卷。据邵宝振统计,1953 年许承尧家的捐赠品共有3815種,其中古籍14571 册,古玩字画910 件。9 根据安徽大学李宸的统计,《文物字画清册》记有郑村郑渭占、潭渡黄舜南和唐模许承尧的古籍字画古董,其中许承尧家的字画清册著录有书画245 种(325 件),另有册页80 张。10

许承尧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学识见闻,一生节衣缩食,竭尽全力收集保护敦煌写经、金石碑拓等,尤其是对于徽州乡邦文献、乡贤书画,片纸只字皆妥善珍藏,并详细考证研究。这完全出于文化人的自省自觉,目的在于使家乡文脉得到永续传承和弘扬,他不愧是近代徽州一位大文物鉴藏家。目前,许承尧旧藏文物主要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歙县博物馆和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均得到妥善保管,并且多次陈列展览。可以说,许老生前遗愿在新时代终得实现,实乃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