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理念与玻璃造型调性的融合并存

2023-06-03 00:02胡晶
艺术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形式材料

胡晶

摘要:在生存场景和方式的加速转变之际,人们对未来空间设计有了新思考,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转向环境氛围的感知所带动的“人性化”痛点的实际思考,不断拾起空间装饰材料担任人的生理和心里舒适的重要角色,找回治愈人们的“自然”属性。本文以重新与质感连接的切入点,运用玻璃的媒介材料,结合光与影的特殊效果,冲破传统的空间设计模式,运用科学与艺术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关系,打破视觉氛围的原始壁垒,促进装饰手段与情感氛围相融合的创新局面。

关键词:玻璃艺术 形式 材料 文化属性

当下视觉装饰语言在空间设计中的研究触角,延伸到了大众能在视觉感知中一切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显现,打破原有认知,到了處理人与自然、文化、生活的关系的视觉与感知层面。当单一的美感研究无法让创意突围而出,而从生产的基础去溯源,往往能给创作者们带来更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材料的应用就是不可缺失又能带来意外突破的一环。在2021 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空间设计的创作者们从材料与技术中发掘当代家居设计的新可能性,展览构筑材料自身的形态变化,形成具体与抽象的视觉肌理,达到与空间氛围相呼应的空间视觉语境。本文基于玻璃材料为主题,探讨视觉语言通过玻璃材质的造型关系、形态变化衬托空间的气质,理念与调性的融合并存的新可能性,探索理想空间界面在现代设计中的全新表达,引申出不同的视觉表现手段,形成比较特殊的氛围感,同时又能赋予空间更多的形态含义。

一、形态的幻化

戴尔·奇胡利(Dale Chihuly) 说:“玻璃是所有材料中最不可思议的,它以一种独有的方式传输光。”从玻璃诞生之日起,因其与宝石有着相似的审美情趣而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反观玻璃艺术作品,虽外在是材料,但内在的却是玻璃材料语言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玻璃,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混合物的物质材料,构造形式风格基于平面与立体化中可写实可抽象。

意大利罗马的玻璃艺术家丹妮拉·福尔蒂,以玻璃为媒介,通过颜色、玻璃原本的透明属性以及穿过玻璃的光术来表达自己心中的艺术。她运用一个危险且难以操控的材料实现了偶然、奇妙的形态。丹妮拉的作品通常利用重力,将高温熔化后的玻璃从高处倒下,在空中缓缓流下的过程,玻璃也逐渐冷却,最后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独特性并完美诠释了“流动性”的作品。在这些看似相同的作品中,丹妮拉使用了不同的技巧,“Vetrofusione”“Tiffany”、焊接、绘画等技术在无铅、含铅玻璃上通过鲜艳的色彩和可塑的形状,创造了异想天开、引人注目的原创世界,而其中穿梭的光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抽象的本质升华。

艺术家马丁内斯的玻璃雕塑中,看似装水的塑料袋子,而是脆弱的玻璃雕塑,表达了所见非本质的主体概念,结合了数种玻璃吹制和雕刻技术,做成了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塑料袋,他总是沉迷在现实中设置令人自我怀疑的瞬间。他这个“盛满水的袋子”像是个恶作剧,给人们视觉和幻觉的冲击,在确信与犹豫之间游离,挑战人们的双眼。启发着人们关注事物的本质,不要轻易相信事物的表象。

艺术家选取玻璃的介质,发挥着形与无形、透与不透、动与不动的物质性,它们在不断地变化中诠释生命与光、坚硬与脆弱的机制,在流动与模糊中塑造着一个非物质化的世界,徘徊与虚拟与一般之间,重新定义着审美与物质性。

二、材质的突围

后现代文化的激进表现正在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与审美的固有认知,表现为对秩序的敌意与个人主体力量的高亢,这种基调使得多样性表现潮流形式与自身文化主体的相互缠绕,是博弈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市场与艺术复杂的关系里。艺术创作更加强调个性化的输出,基于技术的不确定或神秘感,艺术表现力或许都离不开材质的突破,表现形式也不只是单纯的工艺技法的展现,而是在不断地探寻形式中,融合渗透中发挥其最大的艺术价值。玻璃的物理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自身的“个性”,艺术家Toots Zynsky 利用自制的极细彩色玻__璃丝,就像画画一样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排列,玻璃材料被赋予的“柔韧性”,颠覆了人们对玻璃这种材质的刻板印象,作品造型规矩却又灵动,如同盛开的花朵,细腻与柔美的感觉充斥在作品中,这种特殊而宝贵的性质是其他材质所不能比拟的。

不难看出,基于材料与设计不可分割的整体中观念成了关键的突破口,观念作为艺术创作的先导条件,决定了材料的重构的命运,解决了材料的关系本质情感诉求与材料表现的问题。所以当下我们看到的,玻璃装饰艺术品在空间创作中的设计语言被赋予了更多的定义,很多艺术家的玻璃创作作品,已经抛去了历史性固化观念的陈旧感与厚重感,他们是从实用性到装饰性再到审美的观念转化,更多的是基于几何抽象的形式语境下展开的,对玻璃材质与形态本身的搭建性新试验,又重视展现为一种纯粹的视觉表现形式。在空间装饰设计领域中,玻璃材质作为艺术语言的物质载体,在装饰手段实践中逐渐被摸索总结出来,玻璃艺术的创作方式在空间设计中常常是综合的,当工艺手段与空间装饰氛围进行融合时,全新的装饰材料语言由此产生,让玻璃装饰艺术品在不同的空间环境、表现形式、文化观念和其他工艺技术领域下,有了更全面的表现力和更具视觉张力的艺术效果。

另外,尽管在材料性能的表达上,玻璃装饰品所呈现出的形态效果没有其它饰品那样复杂多样,但这却并不妨碍玻璃饰品中“空间性”的多元化构筑。作为一个占据了实际空间的、立体的、能够触及的并具有质感材料,玻璃装饰品在变成一件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意义。

三、空间中的痕迹

(一)模糊了实际空间的分界线

玻璃造型品设计是基于玻璃的高透光性和透明性,会产生的一种打破常规意义上的物象空间,同时空间内部的虚实关系又在光的作用下相互融合、被转换或被重置放大缩小的错觉,这样一来装饰品传达出来的信息,在视觉上就成为了能够被人们直接感知的部分,形成特有的空间意象。玻璃材质的透光可以不受阻碍地显现在空间中,展示出开放性的姿态,即像融合“光”“影”“生命”“物质”的命题,呈现玻璃装饰品独特优势,在空间装饰手段与方法上更加凸显个性化与独特化。玻璃的硬度、触感、温度、光泽结合复杂的形态造型后的形体感,使得在空间局部光线四散,这种视觉意象与玻璃介质的结合,模糊了空间的质感与氛围。这种通过光线的溢出与走向与对感官的强烈刺激,结合玻璃特有材质的表现手法,给空间带来的是感官的沉浸及错觉化体验。通过对造型的选择,来打造形式感的碰撞,通过对不同的表现形式,让空间的视觉效果产生无穷的变化。

的确在这种强烈的视觉特性下,也会极大地削弱了造型中的固有元素,如何保持材料与形式之间塑造设计最恰当的气质,在空间形式中找到材质本身的多元特质也是最核心的。首先要从形态角度去打造形式感。玻璃装饰品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注重视觉形式感,醉心于光与影形式的烘托,甚至显示出一种更加大胆的光线塑造,玻璃饰品在空间创作的时候,很多设计表现手法都在艺术的范畴里,玻璃本身没有强烈的触目性,温润和美,对于整个空间的氛围营造都有客观的融入感。纵观整个行业,空间设计师对玻璃饰品的应用,完全脱离了传统玻璃艺术的色彩框架,而更多的使用光线塑造作为自身观念表达的一种手段。没有纯粹服務与空间的特有形式,而是融于其中的氛围感与文化触感才是玻璃饰品表现的根本。其次,在对空间的装饰中,我们运用形状、颜色、线条、纹理等表现手法,利用只有玻璃这种特殊材料的不稳定性, 创造出了一种“脆弱的平衡”视觉感官刺激,这也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不同的材料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某些特定的材料而言,人的感觉往往是相同的,比如钻石和黄金,这类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会随着时间的积淀,慢慢地变成某种象征性的语言和心灵上的寄托,被人赋予内涵与意义。因玻璃材料的透光性,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堆叠、穿插等手法来为空间装饰添加有色彩的“滤镜”,产生其他材料无法达到的视觉效应。如置身于教堂的彩绘玻璃窗下时,光源的介入使墙面上映射出了五彩斑斓的影子,同时与其所在的空间融为一体,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玻璃饰品在空间装饰中的出现与兴起,标志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这种技术的兴起,更好的应对了传统空间装饰的设计缺陷。

(二)光影的侵入

玻璃装饰艺术品外部空间氛围的展现离不开光和影的支持,当光穿透彩色玻璃后呈现出的原有玻璃颜色不同的色彩,再结合环境的光影,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玻璃饰品在光多角度全方位的烘托下,给空间装饰品性平添了几分神秘感,以试图在视觉感官上入主观者的大脑,植入对空间氛围的认知,这种情感方式无论是具象的亦或是抽象的,都出自于观者的内心。在视觉上营造出这种虚假的视觉延伸空间,从而让整个空间在视觉氛围感受中有纵深幻觉式的体验感。

光影要素在空间设计中表述的情感维度,打破了传统空间设计中固有的表现形式。玻璃饰品借助多元化的设计要素,即丰富了空间装饰的视觉效果,也在空间布局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光影的变化,用点、线、面等视觉要素进行虚拟切割,使空间设计表现的技术手段与艺术美感都得到凸显。

玻璃材料自身的透光性所造就的光与影的互动,给观者带来的是更多绚烂的视觉体验,使得玻璃饰品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更加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在空间装饰中,玻璃作为一种空间装饰艺术品,表达情感的需求只是其中一个揭示方式,更多的是对环境氛围表述的一种通达。玻璃饰品在揭示空间氛围感知的同时,通过潜在的表现力把光与影的视觉冲击力也极大的展现出来。玻璃饰品将色彩的变化引入自身特有的材质表现力中,通过不同的光影变化使材质本身的意识形态充满厚重的凝聚力__与神秘感。光的不同转化,影与之配合所形成的弥散、温润的氛围,打造了在光与影这种诗性张力的微言隐义。

四、浪漫主义气质

在当代空间的构筑上,许多设计方向及装饰材料都在强调人文温度、艺术性、创新元素、生活方式等表现。自人类历史以来,家居设计一直属于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从新石器时代、洛可可时代,到新艺术运动、包豪斯时期,到当今时代,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形式与风格的家居设计。不管是装饰艺术风格、折中主义风格还是现代主义风格,每个设计浪潮都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对家居美学的重新谱写。玻璃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 年,玻璃材料语言的文化属性,可以理解为漫长人类文明中的文化积淀对它的影响。经过探索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在审美差异的影响下,无论是技术手段的运用创新,还是思想观念的传递与表达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通过开放的文化交流和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流散开来。他们创作出发点的产生,有些是基于对现下潮流文化的关注,有些是某种地域文化中古老意向的流入而衍生的一些复杂感受的交集,进而隐晦的烘托出或多或少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于玻璃这种特殊的表现媒介,在设计上他们更多倾向的是重感官重表述的设计方向;而沉重的文明标示,不再是新一代艺术家的表述重点。

在东方文化中,艺术的目的更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视人心中的自然感受,创作中大多重视写意表达。虽然现代玻璃艺术受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但东方文化下的玻璃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运用意象和表现人文精神的方式进行创作,在作品中往往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写意、虚实等创作手法。除了玻璃艺术作品外在造型上的具象表达,观者还能透过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内在意象进而领会到更深层次内涵,在意识层面上类似于“托物言志”,呈现出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意境美感。

设计师在营造空间感时,情感作为内驱力服务于整体形式,打造出的空间氛围或温润或厚重。个人不同渠道的表达方式,呈现出的装饰手段逐渐个性化,使得玻璃饰品成为了与雕塑、绘画一样的情感表述媒介。在某种程度上,空间艺术创作的观念性,是用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去革新传统定义下的空间艺术。打破旧的认知锁链,对设计理念的发掘,得到精神层面的质变,目的就是在于寻找文化情感表达和空间装饰手段间的共性气质,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段来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协调。设计者在依靠专业性与技术手段来达到某一审美高度的层面,形成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式上的转化共鸣,使观者从空间视觉传达与氛围中获取更多情感信息,从而获得空间装饰艺术的最大化。

设计师对空间装饰设计探索时发现,玻璃艺术品在散发文化内涵和展现人类心灵的同时,经过自然渗透与多层次的融合,模糊了艺术的界限,不断地在追求着它自己本身的存在价值。使得玻璃这种材料被艺术创作者给出了新的精神寓意,并成为氛围表现手法的重要媒介。

设计理念对艺术创作者有重要的影响。在空间装饰设计中,不同的氛围营造,表现手法很显然是由媒介物的不同而产生出来的,由此引发的空间效果与精神所产生的共鸣可能也是无限的。在设计师与空间的交流过程中,玻璃装饰艺术品走向了一条符号化的精神道路,用自身展现出来的特殊属性,向人类精神世界过渡蔓延。

五、结语

我国空间装饰行业飞速发展,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中,人们对空间诉求已经不仅停留在实用层面。突破固化是人们对空间装饰的需求,形式、结构、理念落地基础,个性化的表达与人性化的装饰设计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玻璃饰品在装饰层面上实现自身功能的价值,确实成为空间设计领域意外突破的一环。把造型与材料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作为对空间氛围的试探与创意突围,让玻璃饰品的表现张力在空间设计领域得到有效释放,装饰作品与空间质感产生的对话就此产生。促使空间设计手法在艺术领域中拓展维度,与数字技术、工业技术、材料创新的环境赋能下,渲染出未来的空间图景。

在年轻一代的设计者中,对空间设计的理念与表现上,有让人期待的未来。他们的眼中所景就是世界,他们没有那种对世界潮流的莫名渴望,也没有对用中国传统文化做艺术语境的固有坚持。火花与根基有效碰撞,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的设计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思想当中。这种难得的自信,使得他们的设计作品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的喜悦与美学品质意境,可在未来融合、共生。

参考文献:

[1]王朝虹,方汀“. 璃语东西”——玻璃艺术中的中国与世界[J].美术,2023.

[2] 薛吕.西方早期玻璃艺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罗马帝国[J] .北方美术,2022.

[3] 盛景涛,刘玉宾.当代玻璃艺术中的东方审美因素[J] .新美域,2020.

[4] 李静.“融合”与“跨界”—— 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创新之路[J] .美术观察,2019.

[5] 吴昊.玻璃艺术中的观念传达[J] .上海工艺美术,2019.

[6] 谭填敏.多种材料在玻璃中的运用[J] .设计,2018.

[7] 李付彪.玻璃艺术创作实践的几点思考[J] .创意设计源,2016.

[8] 李峰.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材料——玻璃的特性[J] .雕塑,2016.

[9] 吴欧红.丝網印刷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的发展研究[J] .玻璃,2016.

[10] 索尔·勒维特,郝经芳,王令杰.关于观念艺术的几段文字[J] .美术文献,2013.

[11] 党中华.浅谈玻璃之美[J] .现代装饰,2011.

[12] 刘立冬.材料艺术中材料的人文精神象征[N]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3] 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14]【英】基思·卡明斯,薛吕,译.世界玻璃工艺史[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

[15] 庄小蔚.铸造诗意——玻璃艺术创作方法论研究[M]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形式材料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焊接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最美材料人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