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转型:概念、实践与启示

2023-06-04 06:40刘佳颖张柏杨朱睿博
海南金融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就业

刘佳颖 张柏杨 朱睿博

摘   要:实现公正转型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性政策指向和必要的路径选择,同时也是财政金融支持经济有序转型的重要目标和考量因素。本文在介绍公正转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国家、行业和居民等不同层面分析了公正转型的现实背景,总结了国际上公正转型的主要做法和中国煤炭职工就业安置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公正转型的实现路径和基本原则,即坚持政府主导,并保证公正转型的市场化、渐进性和挂钩性。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公正转型;煤炭转型;就业;国际经验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3.05.005

中图分类号:F241.4;F407.2;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3)05-0053-13

作者简介:刘佳颖(1997-),女,四川乐山人;张柏杨(1987-),男,四川巴中人;朱睿博(1985-),女,四川成都人;以上作者均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一、公正转型的概念及发展

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被动或主动发生转变,气候相关物理风险①和转型风险②将对抗风险能力脆弱的地区、行业及居民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加拿大率先在工会活动中提出公正转型概念,强调应平衡就业与环保目标,在环保政策实施过程中保护劳工群体的权益。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16)首次正式纳入公正转型概念,明确提出将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是气候行动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在2015年召开的COP21,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公正转型指南》进一步完善了公正转型的概念,提出在支持“净零”行动的同时,确保实现“人人有体面工作、社会包容和消除贫困”的战略目标。2021年,COP26进一步发布《公正转型宣言》,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22年召开的COP27,各国决定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以补偿发展中国家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这标志着公正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

总的来看,尽管公正转型备受关注,但关于公正转型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实践中,早期的公正转型主要聚焦于转型过程中就业和劳动力领域的公正性问题(张莹等,2021),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公正转型的内涵也逐步扩展至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社会稳定等宏观层面,既强调转型过程中的就业公平,同时也关注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公平性,以及减排责任、义务的公正性。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公正转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公正转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公正转型的路径探索,以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二、公正转型的现实背景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等存在差异,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可能给特定国家、行业和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应对不当,低碳转型可能难以持续。

(一)宏观层面:能源依赖型国家面临经济停滞风险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传统化石能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转型可能导致这些国家本就脆弱的经济更加困难。有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传统化石能源,一旦与化石能源脱钩,经济发展动力和经济竞争力将面临冲击。南非能源供应的70%来源于煤炭,因煤电设备老化和故障、可再生能源电价偏高、煤炭工会反对、电网容纳能力有限等问题,南非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并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据估计,南非经济在2023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高达68%①。有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其经济利益与能源开采密切相关,一旦停止能源开采,经济随之崩溃。哥伦比亚采煤地区40%以上的GDP由煤炭开采相关经济活动贡献。在印度的736个地区中,约40%的地区对煤炭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煤炭行业贡献了印度政府总收入的3%,煤炭运输占印度铁路公司总货运收入的近50%。碳追踪倡议组织(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2021)基于低碳转型路径预测了40个石油国家的收入变化,发现超过20个国家的收入将下降20%以上,6个国家的下降幅度将超过50%。

(二)中观层面:减少高碳行业的就业和福利机会

在全球脱碳步伐加快背景下,低碳转型将导致高碳行业及产业链的经济活动弱化,并淘汰相关工作岗位。印度煤炭开采行业提供了50万~10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及多达200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2018年,印度德里巴达普尔热电厂的关闭直接导致450名合同工人下岗。南非人口普查结果显示①,2012—2019年,随着能源转型政策的陆续实施,南非采矿业工作岗位减少4.3%,合计2.33万个。另外,低碳转型政策还可能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机会。印度煤炭行业国有企业有50多万退休人员,印度煤矿公积金组织(CMPFO)从现有煤炭企业和工人获取资金并用于支付当前的养老支出,这意味着煤炭行业的任何收缩都将导致养老资金不足。与此同时,印度的煤矿和电力企业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方面贡献巨大,仅2019—2020财年投入便超过100亿卢比(1.44亿美元)。印度最大的煤炭电力公司NTPC将其2020年CSR基金的三分之二用于“消除饥饿和贫困、医疗保健和卫生、教育和技能发展以及农村发展”。一旦印度煤炭电力行业收缩,将影响其对CSR的资金投入,减缓消除经济不平等与区域贫困的进程。

(三)微观层面:加剧贫困人群的能源短缺和生活负担

当前,全球仍有数亿人口的基本能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并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署估计,非洲有6.2亿人无法获得可持续的电力供应(陈继明和朱睿博,2022)。由于清洁能源需要建立新的基礎设施和技术,导致其使用成本高、获取难。能源转型措施可能进一步加剧贫困家庭的能源短缺和生活负担,这反过来又会对能源转型形成阻力,即所谓的“能源贫困陷阱”。因此,为确保稳定且可负担的能源供应,不少发展中国家仍将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印尼煤炭储量丰富且价格便宜,煤炭是其国内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为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印尼政府对于淘汰煤炭持谨慎态度。印度政府明确表示,为确保可靠、充足和负担得起的电力供应,煤炭将继续在印度未来的发电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IL)确定了15个新项目,新增年产能1.6亿吨,到2024年总产能将达到10亿吨。印度电力部预计,印度煤电装机容量将从2021年的208GW增加至2027年的238GW和2030年的266GW,增幅显著。

三、公正转型的国际实践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更加包容公平的公正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低碳转型的重点。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在实施公正转型过程中结合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结构性因素,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建立公正转型的政策支持框架

一是为重点地区和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法律依据。德国制定了《加强煤炭地区结构调整法案》,明确2038年前逐步淘汰煤炭,同时为受影响的煤炭地区提供财政援助,支持其结构性改革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美国《清洁未来法案》在白宫设立能源和经济转型办公室,为所有受低碳转型影响的工人和社区制定公正转型政策,科罗拉多州《煤电经济转型法案》兼顾受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社区利益,起草了专门针对煤炭行业转型工人的公正转型规划,伊利诺伊州《气候和公平就业法案》明确应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供电,为弱势社区创造经济机会和清洁能源就业机会。

二是从法律层面保护工人权益。加拿大完善《公司债权人安排法》《破产与资不抵债法》《加拿大环境保护法》等法规,要求企业在宣布破产时应保护工人利益,保证工人的工资、养老金和福利计划得到支付,并将公民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纳入法律,解决加拿大当前环境政策中存在的公平差距。美国《能源工人机会法案》针对受低碳转型影响的能源工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条款,如工资补贴、工人教育和培训、下岗职工子女教育等。

三是将公正转型纳入气候项目投资框架。美国2022年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中,承诺未来10年在气候和能源领域投入约3690亿美元,重点向环境公正优先项目投资,推动对弱势社区的建设投资,维护社区和环境公平。在该法案出台之前,美国制定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重建更好法案》等,明确对气候变化进行重大投资,以创造就业机会。欧盟《欧洲气候法》《公正转型基金、投资计划和公共部门贷款安排法规》建立了公正转型机制(JTM),设立公正转型基金、投资计划和公共部门贷款等支持公正转型的三大支柱。

四是制定公正转型评价标准。2021年,“气候行动100+”①推出了最新版本的“净零”公司标准,其中针对公正转型构建专门指标,具体体现在公司对公正转型的了解程度、为支持公正转型所做的承诺、股东参与度以及采取的具体行动等。同年,世界基准联盟(WBA)制定了一套评估企业公正转型的方法,采用现有的低碳和社会指标,并辅以新制定的公正转型指标。涵盖人权、社会对话、公正转型规划、就业创造、保留和再培训、社会保护和政策倡导等方面。

(二)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负责公正转型

多数国家都设立了专门负责公正转型的机构或组织,明确其角色、任务、成员和性质,授权其参与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公正转型战略。为产生广泛影响力,政府通常赋予该类机构一定的谈判和问责权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公正转型。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西班牙公正转型研究所(ITJ)负责协调并监督《公正转型战略》的起草和实施。苏格兰公正转型委员会为政府实现气候行动计划目标提供建议,聚焦于最大化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降低区域贫困和失业风险,解决转型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南非成立总统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和监督公正转型,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二是識别脆弱地区与群体。西班牙ITJ对不同地区和群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脆弱性进行评估,中央政府基于评估结果直接与脆弱地区企业合作并进行投资,避免因向地方政府拨款而导致资金被用于无法实现转型目标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西兰公正转型部门(JTU)在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的塔拉纳基地区成立转型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企业、劳工和社区代表组成,负责制定2050年向低碳经济公正转型的路线图和具体行动计划,涵盖能源、食品和纺织、旅游、艺术、健康和福利、土著经济、基础设计和交通7个部门。

三是针对煤炭及发电部门制定转型战略。德国、美国和加拿大分别成立煤炭委员会、煤炭和电厂社区经济重振跨部门白宫工作组、煤炭电力工人和社区公正转型工作组,确定转型优先地区,制定逐步淘汰燃煤发电的战略。同时将依赖煤炭的地区定为“模范区”,试点发展低碳产业,并引导工人支持与当地居民参与,同时向政府提出包括资金使用方面的建议,确保转型资金合理分配。

(三)开展健全、持续的社会对话过程

透明、包容和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对话进程可以加强三方关系(政府、企业和工人),发挥“三方+”伙伴(三方伙伴之外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和民间社会团体等)在公正转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推动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2021年,在《投资者议程》行动框架下,管理46万亿美元资产的587家国际投资机构代表签署了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制定公正转型计划的声明。其中,部分国家政府主动给予了支持,如加拿大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二是促进形成公正转型的社会共识。2020年,英国格兰瑟姆研究所协调汇丰银行等40余家金融机构成立“公正转型融资联盟”,为金融机构与工会和学术界的代表提供交流机会。2021年,法国12家主要金融机构成立“公正转型投资者联盟”,投资机构可通过该联盟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公司、工会等)合作对话,确定符合公正转型要求的共同战略和具体目标。

三是开展公正转型的国际合作。2021年,南非政府宣布与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达成“国际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在2022年召开的COP27上,欧盟委员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主办了联合国年度气候大会上的首个“公正转型”边会,成立了“公正转型工作计划”(Just Transition Work Programme),并同意每年召开部长圆桌会议专门就公正转型议题进行讨论。

(四)多渠道为公正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开展化石燃料补贴改革(FFSR)。印尼2014—2015年在电力和运输燃料等多个领域开展FFSR,减少(或取消)对化石燃料领域的补贴并将节约的补贴资金投资于减贫、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受益于FFSR,2015年,印尼国家预算草案中拨给基层地区和村庄的资金(19亿欧元)、促进增长和减少贫困的项目(82亿欧元),以及用于基础设施投资(35亿欧元)预算数额大幅增加。

二是设立公正转型基金。欧盟于2019年推出的《欧盟绿色政纲》(European Green Deal)中,专门为公正转型基金配置400亿欧元资金,重点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以帮助受转型影响的工人再就业。法国东方汇理银行(Amundi)气候公正转型基金规定在制定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策略时优先考虑公正转型,一方面鼓励低碳商业模式,实现投资项目的碳排放(比基准指数至少低20%),并监测和报告投资组合的减碳效益,另一方面开展公正转型评估,将包括就业保障和培训、与利益相关方对话等内容考虑进投资项目。

三是为脆弱地区和群体直接提供资金补贴。加拿大为受影响地区提供转型资金,用于工人再培训和经济多样化发展,其中为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提供20亿加元的未来发展基金。根据《能源转型与绿色增长法案》,法国将直接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以保障其能源费用支出、支持房屋能效改造等。

(五)妥善处理就业问题

一是多形式创造就业转岗机会。南非拟开展国家就业脆弱性评估(NEVA)和部门就业弹性计划(SJRP),以评估和应对低碳转型背景下关键经济部门的就业变化。与此同时,南非还通过实施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计划,雇用失业工人从事政府、承包商或非政府组织的短期和长期项目,在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和社会项目等领域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社会失业率。

二是为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成立清洁能源就业培训中心。哥伦比亚政府通过国家培训服务(SENA)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扩大社会保障安全网,将煤炭的碳税收入用于保护面临失业或收入减少风险的煤炭工人。印度依据《圣雄甘地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为失业工人提供保障,通过再培训和提前退休计划来保护受影响最大的煤炭工人。

四、公正转型的国内实践:以煤炭行业为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煤炭是国内电力供应的最主要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46.6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达到45.6亿吨,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4.1亿吨标准煤,煤炭占56.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煤电占比高达58.4%。在碳排放方面,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总量为368亿吨(IEA,2023),中国排放量约为121亿吨,占比高达32.9%,其中,煤炭开发利用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

作为排放大国,中国在碳减排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早在2005年,中国便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能耗和污染物下降的目标。2009年,中国首次正式对外宣布碳减排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目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①。其中,煤炭产业转型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煤炭产业转型及成效

2005年以来,为淘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以及治理煤炭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见表2),重点采取关闭小型煤矿、落后产能退出与重组、淘汰关停不达标煤电机组等方式,实现煤炭产业转型。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煤炭行业转型也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见表3),煤炭行业淘汰产能分别为5.4亿吨/年、5.5亿吨/年和10亿吨/年,共计关闭煤矿数量超过20000处,煤炭产能从2010年的34.3亿吨提升至2020年的39亿吨。

随着煤炭产业转型,煤炭行业的碳排放也相应发生变化(见图1)。总体看,2022年以来中国煤炭产业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碳排放量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左右,约为1.3亿吨,随后便持续下降至2017年的不到0.7亿吨。碳排放强度的峰值出现在2010年左右,约为2.9吨/万元,随后开始下降,2012年后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到2017年仅为1.3吨/万元。由此可说明,中国煤炭产业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减排效应。

(二)煤炭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就业变化与趋势

从全球数据来看,煤炭行业生产量每增加 100万吨,将拉动就业人数增长0.7万人(任泽平和张庆昌,2016)。其中,中國的煤炭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全球所有煤炭生产国中高居首位,达到0.9万人/百万吨以上(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等,2019),加之中国煤炭全行业就业规模本身庞大①,一旦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发生逆转,社会将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从中国煤炭行业就业变化情况看(见图2),2002年前后,中国煤炭行业的从业人数稳定在400万人左右。随后,就业人数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在2008年超过500万人,2013年达到近530万的峰值。2014年开始,煤炭行业就业人数由增到减,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350万人。不难发现,中国煤炭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与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随着煤炭行业转型不断深入,未来中国煤炭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袁佳等(2022)评估发现,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煤炭行业失业人数将达到286万~390万人。另外,根据太原理工大学环保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021)相关报告,在煤炭转型和优化技术的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煤炭行业的总体就业人数可能会下降至100万人以下(见表4)。

(三)煤炭职工安置的主要做法和困境

中国在煤炭职工安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见表5)。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优先用于安置失业职工,包括符合条件的职工提前退休福利、下岗职工的经济补偿等。尽管如此,煤炭行业职工安置仍面临较大困难。

一方面,煤产重点地区及企业的就业承载能力有限。中国产煤重点地区多为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体量和规模较小,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渠道窄,职工安置压力巨大。与此同时,重点煤炭企业继续安置职工的空间也极为有限。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9%,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56.9亿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2),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采取内部安置员工的方式负担较大,未来可持续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能源转型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与煤炭失业工人技能不匹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15)研究表明,2050年,可再生能源领域将创造共计120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由于煤炭行业超过80%的一线工人为农村务工人员,可再生能源领域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适合煤炭行业的一线工人(中国煤控项目,2015)。总体看,中国煤炭行业职工平均文化水平相对偏低。2010年,煤炭行业大学及以上学历就业人数比例为16.87%(Teng,2018),比能源行业平均水平低16%。2015年,该比例为18.6%,仍低于能源行业平均水平,就业人员学历几乎未发生较大变化(刘燕斌等,2019)。

(四)煤炭职工安置的山西实践

山西是中国煤炭大省,经济增长长期依靠煤炭工业,并形成了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经济社会发展与煤炭生产、消费关联密切,90%以上的地市是以煤炭化工为支柱产业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2016年初提出全国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具体意见,随后山西省便启动煤炭去产能。仅在2016年,山西省就关闭退出煤矿25座,涉及退出产能达2325万吨。2016年山西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43亿吨,减幅高达14.7%。随着煤炭去产能,山西省采矿业就业人数从2015年的99.2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95.8万人①,面临极大的就业安置压力。对此,山西省采取多种措施,在2016年成功安置煤炭职工2.09万人,安置率达99.64%。主要经验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针对煤炭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职工安置问题,2016年山西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全力做好职工就业安置的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在充分考虑山西煤炭行业职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了九类具体安置方式②,为煤炭转型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提供了政策指引。

二是财政资金支持。2016年,山西省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6.6亿元,地方政府配套2.25亿元,用于支持煤炭企业职工安置。山西省财政拨付奖补资金16.2亿元,从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安排3.65亿元,专门用于煤炭企业职工安置。

三是多途径促进职工转岗。成立人力资源公司。如山西焦煤集团注资2000万元搭建人力资源平台,重点为煤炭职工再就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创造就业岗位。如山西同煤集团将业务拓展至煤矿探秘旅游等多个领域,并将职工引流至新业务板块中。鼓励建立各类创新中心,通过市场化机制和资本运作对煤炭企业闲置资产进行盘活,促进煤炭职工就业分流。通过上述措施,2016年,山西省解除劳动合同的煤炭工人只有1489人,占到总安置人员的7%,大部分职工通过转岗方式实现就业安置,极大减轻了煤炭行业转型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五、政策启示

公正转型是判断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政策指向和路径选择,同时也是财政、金融支持经济有序转型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公正转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尤其是相关各方涉及广泛的利益协调,实现公正转型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从国家层面制定转型路线图

政府应为转型经济活动开展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和路线图,如化石燃料生产的逐步淘汰日期,以此指导政策实施并为工人、社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转型的确定性。高碳排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经济发达国家应在淘汰化石燃料、管理转型影响和限制社会成本方面,为发展中和中低收入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二)坚持市场化原则,构建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从法律层面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相关法规,对转型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法律界定,向私营部门提供转型的合理预期并推动社会对话进程,帮助企业理解合作和提前规划未来发展,确保企业转型优先保障企业雇员的权益。同时,对转型企业建立公平的问责机制、设施关停排序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社会成本分摊机制、配套资金优先分配機制等,缩小转型活动对工人和社区的影响。

(三)坚持渐进性原则,确保公正转型全面性和适应性

不仅要针对现实冲击提供应对举措,还应主动针对预期的经济变化采取预防性措施,最大化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发展多样化机会。如核算转型成本,评估跨部门的资金需求和潜在融资渠道;为受影响地区制定经济多样化战略和区域具体行动路线图;提前规划,发布相关设施、企业关停时间表;与相关教育机构、区域组织和工会合作,开展工人再就业技能开发和培训;完善工人福利政策,如养老金、提前退休、收入补贴等;将土地利用、环境恢复和补救等纳入公正转型政策框架;监测、评估公正转型,获取和收集人口、就业、收入和福利指标;制定支持工人转型的补充政策。

(四)坚持挂钩性原则,合理规划金融支持的目标用途

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依赖于资金支持,资金分配应根据各地区的转型难度与失业等社会问题来决定,并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灵活性。为提升公正转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除应明确资金的任务目标、来源用途、受让对象、监管主体等事项,制定该资金管理条例、适用标准之外,政府向私营部门提供的转型资金必须与明确的减排基准和就业要求挂钩,实施透明度机制和问责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充分评估经济转型带来的风险,将公正转型的理念纳入战略决策框架。

(责任编辑:孟洁)

参考文献:

[1]能源基金会.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EB/OL].[2015-04-20].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china-2050-high-renewable-energy-penetration-scenario-and-roadmap-study-zh.

[2]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就业影响[EB/OL].[2017-01-12].http://www.nrdc.cn/Public/uploads/2017-01-12/5876f4eac9289.pdf.

[3]任泽平,张庆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J].发展研究,2016(4):7-13.

[4]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煤炭行业的公正转型[EB/OL].[2022-03-17].http://www.nrdc.cn/Public/uploads/2022-03-17/6232cff8f287c.pdf.

[5]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煤炭转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EB/OL].[2022-03-17].http://www.nrdc.cn/Public/uploads/2022-03-17/6232d1010efdd.pdf.

[6]刘燕斌,孟续铎,黄湘闽.化解过剩产能就业政策研究——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张莹,姬潇然,王谋.国际气候治理中的公正转型议题:概念辨析与治理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1,17(2):245-254.

[8]太原理工大学环保产业创新研究院,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山西省“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研究[EB/OL].[2021-07-12].http://www.nrdc.cn/Public/uploads/2021-07-12/60ebde82a6380.pdf.

[9]袁佳,陈波,吴莹,刘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公正转型对中国就业的挑战与对策[J].金融發展评论,2022(1):44-51.

[10]陈继明,朱睿博.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国际经验、中国案例与启示[J].西南金融,2022(12):94-104.

[11]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EB/OL].[2022-03-30].http://www.coalchina.org.cn/uploadfile/2022/0330/20220330101509904.pdf.

[12]曹文成,刘莹.绿色金融与能源贫困:机理、特征与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22(12):3-20.

[13]袁佳,陈波,吴莹,刘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公正转型对我国就业的挑战与对策[J].金融发展评论,2022(1):44-51.

[14]门洁.“公正转型”:高碳行业转型的机制选择与借鉴[J].北方金融,2022(11):30-32.

[15]Teng F.Coal transition in China:Options to move from coal cap to managed decline under an early emissions peaking scenario[R].Paris:IDDRI and Climate Strategies,2018.

[16]Xianbing Liu,Zhen Jin,Kentaro Tamura.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Coal Industry Transition in China[R]. Kanagawa:IGES,2019.

[17]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Africa energy outlook 2019[R].Paris:IEA,2019.

[18]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Beyond Petrostates:The burning need to cut oil dependence in the energy transition[R].London: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2021.

[19]Sabrina Muller,Nick Robins.Financing the Just Transition Beyond Coal[R].London: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2021.

[20]Venessa Corkal,Estan Beedell.Making Good Green Jobs the Law:How Canada can build on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to advance just transition for all[R].Winnipeg:IISD,2022.

[21]Tara Laan,Andréa Giulio Maino.Boom and Bust:The fiscal implications of fossil fuel phase-out in six large emerging economies[R].Geneva:GSI,2022.

[22]Pholip Gass,Ivetta Gerasimchuk,Jonas Kuehl,Peter Wooders.Just Transition to a Green Economy[R].Eschborn:GIZ,2022.

[23]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CO2 Emissions in 2022[R].Paris:IEA,2023.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就业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