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霞:让文字温暖我们彼此

2023-06-04 18:45徐艳霞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转角处颁奖词日志

徐艳霞

一直记得一个小故事: 巴黎早春的大街上,一位盲人在乞讨,身边挂着一个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可他手上的破盒子却是空空如也,没人愿意解囊帮助他。这时,著名诗人拜伦路过看见这一幕,便在盲人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它。”下午诗人再次路过时,乞讨者已收获丰厚。短短的一句话,已然把人们的感情融入其中,使得过路的行人纷纷解囊。这就是文字的无穷魅力,我一直相信文字是神奇而有温度的,它可以深深打动我和村小的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温暖,润泽共生。

共读:感受文字的奇妙

岁月生香,阅读生美。

课余时间,学校西边教学楼一楼和二楼转角处格外“热闹”。课间十分钟,他们或蹲下来,静静地挑选一本自己心仪的课外读物;或拿起上次没有看完的课外书籍继续看;或悄悄地告诉同伴书里的“小秘密”。他们或坐在板凳上,或倚着书架站着,或靠墙半蹲着,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只为捧读心爱的书。

记得刚到支教的这所村小,我看楼梯转角处、教室里都有个小书架,只是上面没有一本书。老校長说,这所小学6个年级156名学生,其中123名学生是云贵川的移民,大多数家庭刚刚脱贫,孩子们的课外读物也很少,几乎没有!学校阅览室空间小,藏书也不多。我想着没有书读的孩子该是多空虚和寂寞呀。于是,我向自己原来的学校发出“求援”信号,一下子就获赠了几百本图书,我自己又掏钱给孩子们网购图书。一下子,所有班级的书柜里、转角处的书吧装满了图书。后来,校园里疯赶打闹的孩子少了,在地上摸爬滚打的孩子也少了。

给每个孩子打印阅读卡,分发书籍,坚持“晨读、午看、晚摘抄”,诵读出声、以读为乐,每晚的整本书阅读,我教孩子们边阅读边做笔记的方法。每次阅读完,我们都会在自己的阅读卡上画上小红旗。

阅读让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而阅读分享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力。每天,我利用早读前的五分钟,安排一个孩子汇报昨日的阅读感受和收获,我会进行点评。读完一本后,我们举行读书交流会,师生同上台分享读书的收获。

那是2022年4月15日,班级第三次“读书分享会——我与四大名著的情缘”如期举行,孩子们自信地走上讲台,或朗诵精彩片段,或谈读书收获,或展示读书笔记,或作内容简介,我随之跟着点评。学生曾雅熙说:“读《红楼梦》原著,好多的字不认识,句子不理解,我就查字典,翻阅相关资料,我发现自己读进去之后,很有趣!”学生段观佑说:“我喜欢读《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让人读后爱不释手啊!”……后来孩子们的交流体会在省级报纸《帅作文》上整版刊登,我的书评也在《教师报》《教师博览》上发表。

师生共读,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奇妙,它改变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引领我们的智慧人生。

共写:展现文字的温度

写作,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我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学生一起由读到写,以写促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每学期一本流动的《班级日志——心灵驿站》,由全班学生按学号轮流撰写,在扉页我曾写道:亲爱的孩子们,请用你明亮的眼睛观察看似平凡的每一天,用心发现并记录美好的故事。我在每篇《班级日志》后都有批语,及时点评,《班级日志》流动的是本子,流淌的是真情,凝聚的是人心。写日志、看日志、评日志,碰撞思想,交流认识,反思自省,教育了自我,启迪了他人。而从日志中,我更深入地认识了每一个孩子。

每个月我们都要评选“半月之星”,一起给“半月之星”的同学撰写颁奖词,一遍遍地写,一次次地修改,直到大家基本满意。如给曾雅熙撰写的颁奖词:瘦小的身躯,却裹不住你对学习执着的热情;柔弱的外表,却藏着一颗为班级服务火热的心。你温文尔雅,娇小可爱,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汲取着精神的食粮,你宛如我们眼里那个邻家小女孩,浑身散发着茉莉的清香。通过撰写颁奖词,孩子们的友情更深,班级凝聚力更强。

每一学期结束时,我们都会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班级作文集:名字五彩缤纷,《悬挂的风铃》《成长的小脚丫》《飘飞的蒲公英》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日记、读后感、习作、申请书、颁奖词等等;设计新颖别致,插图恰到好处,从最初的全部手写到现在设计打印,我们做得有滋有味。

我和孩子们在省级刊物《作文与考试》中拥有了自己的专栏——《香樟树下》。书写着属于我和孩子们的故事。

这就是文字的温暖。纸上心田的耕耘,也是春日点种,夏日锄禾,浇水除虫,晨昏不舍,寒来暑往,秋日收获,这是我们对生命成长的期待,彼此温暖。

猜你喜欢
转角处颁奖词日志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天上的窗子透出灯光来
扶贫日志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大地已为查干湖撰写了颁奖词
游学日志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拟写颁奖词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转角遇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