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让压力转换为职业发展的动力

2023-06-04 22:57杨倩倩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积极情绪心理品质

杨倩倩

当前的教育环境,使得各中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问题渐渐成为教育学界及心理学界的重点关注内容。随着教改事业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经常处于较高的工作压力之下,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或职业懈怠心理,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部分教师面临着社会各界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其很难在职业生涯中体会到积极情绪,也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教师这份工作带来的幸福、满足感。这时,教师的工作水平及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实际上,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可以有效调节教师情绪,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教师职业成就感破解职业倦怠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能够预示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趋势,也能够体现出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对本职工作投入的热情,以及其个人的潜能潜力发展情况。在20世纪中期,全球教育行业普遍存在一大问题——职业倦怠。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来到21世纪后,我国从教师职业倦怠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教师职业成就感”这一名词。当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通常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能够体会到的愉悦、幸福及满足等积极情绪。它可以成为教师本职工作的主要驱动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不断努力之下,达到其预设的教学目标,充分展现出了自身的教学潜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此时,教师的自我满足感便得到提升,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这便是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强化教师职业成就感

普遍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心态、积极品质等积极角度,对传统心理学中的内容进行解说或研究的全新心理学科。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的角度上,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研究积极取向,主张个体的幸福感与积极品质,充分挖掘并發挥出个体的潜能与力量,促进个体的满足与幸福感提升。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个体的积极情绪、人格特征、积极组织系统为主,分别从主观层面、个体层面以及群体层面三大角度,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与解说。在积极心理学的帮助之下,可以有效引导中学教师及时排解自我的低落情绪,消除负面情绪因子,提高教师的心理弹性,使其能够积极克服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满足感与幸福感,降低教学生涯中的倦怠情绪,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切实提高个人教学质量,为社会、为学校、为学生贡献更多属于自己的力量。

三大积极策略生成教师职业成就感

提高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笔者对大量中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拥有良好积极心理品质的中学教师,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获得更多的内心满足,其职业成就感也会更高。换句话说,教职员工的心理资本越高,其主观意义上能体会到的幸福水平也就越高。因此,针对性提高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从而带动教师的综合发展。以勇气与智慧为例,作为积极心理品质中极为重要的两项积极品质,勇气与智慧能够给人更多的动力。通常,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各项细节,长期复杂且细致的教学工作,会渐渐消耗教师的热情和心理能量。长此以往,教师将会产生倦怠情绪,而在勇气的驱使之下,教师能够调动个人的情绪,充满激情地积极面对教学活动中的挑战和困难,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大大提高,也可以有效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而智慧可以使教师快速洞察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在勇气力量的驱使之下,尽快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缓解焦虑,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引导教师职业心理调适。各中学教师应具备职业心理调适能力,善于营造积极情绪,且能从主观上培养个人的积极人格品质。教师应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之下,慢慢掌控并调节个人的情绪及职业心理,及时克服职业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开朗的状态,面对未来职业生活。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原则之一,可以有效帮助教师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进一步扩充教师的思想空间,以提高教师的创造力。积极情绪主要研究个体在生活中的积极体验,主张乐观、幸福、希望、满足等积极状态。而积极人格特质,包含个体对各项事物的认知,情感接收、情感表达以及个人的思想道德行为,能够将个体中蕴含的积极心态、力量与品质充分体现出来。积极人格特征中包含智慧、勇气、正义、节制、升华、仁爱六大美德,以及其他的24种不同的性格优势,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立体地认知自我,以此提高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幸福度以及满意程度。因此各青年教师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之下,正视自身,学会分析个人的情绪状态及人格特征,发现并改善不良情绪,充分挖掘个人的品德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稳定的心态,在明确的自我认知下,探索不断提升、进步的方式。

完善教师福利保障。提高教师职业成就感,不仅可以从教师自身入手,还可以利用外界条件进行干涉。中学教师的需求指生活物质水平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新时代下,教师的生活及精神需求日渐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就感,教育部门也应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基础福利待遇,为教师发放各项福利,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物质奖励手段,让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为教师创设荣誉、奖励机制等,满足教师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物质与精神两种不同的激励制度下,积极心理学更偏向于对教师的精神奖励。让精神荣誉带给教师发自内心的愉悦感,让教师真正意识到教职工作的光荣与伟大,以便教师更积极、更热情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精神激励制度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物质待遇基础上,首先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再制定更全面、系统的荣誉指标,赋予教师拼搏向上、奋勇向前的动力,用各类精神荣誉,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成就感以及幸福感。

总之,相关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的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对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有着极重要的中介作用。当教师的积极情绪越高涨时,职业倦怠症状便会下降。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需要培养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教师职业心理调适行为,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幸福满足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教师将职业压力转化为动力,让教师积极奋战在教育岗位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新时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本文作者结合个人专业背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升中学教师职业的成就感,以此促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发展,是一个可贵的关注点。对于提升策略的具体研讨,未来还可以从效果对比论证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积极情绪心理品质
教师作品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