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乎科技之形,聚于自然之本

2023-06-04 01:09严诺渲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钢琴家彼岸作曲家

严诺渲

2022年11月11日晚,俞湘君钢琴超媒体音乐会《彼岸4.0—聆听生命的风景》在YOUNG剧场上演。音乐会导演、视觉艺术家达彦,钢琴家俞湘君,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秦毅、房大磊,青年作曲家徐志博、邵青,以及跨界艺术家赖萨吉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场超媒体交互视听盛宴。

已经推出了3个系列的《彼岸》,其前身为“新月当空—钢琴情景音乐会”,由于后续策划的主题与“寻求人性之光与理想的‘彼岸”(这一“二战”后人们的心理变化路径与音乐发展境况)十分契合,故“彼岸”一名呼之欲出。不同于传统的钢琴音乐会,《彼岸》系列音乐会一直秉承“先锋、超媒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通过计算机交互技术将音乐与影像、灯光结合,力图深挖音乐多方位阐释和艺术再创造的可能。

在《彼岸1.0》中,现场舞蹈演员与钢琴家在场上肢体互动,音乐演奏的舞台表演性质凸显,使人眼前一亮;到《彼岸2.0》时,主创团队将目光聚焦至新媒体元素,以动作捕捉、交互式动画、远程操控等技术,让观众在虚拟与现实中穿梭;《彼岸3.0》除了沿用先前的多重表现元素,还专门设置了声画同步装置,将十二平均律与十二色光谱相结合,让听众“看见”音符流动的同时“听见”斑斓色彩,同时也突出对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关怀。而这一次,升级再创作的《彼岸4.0》回望自然,将生态元素融入中西方现代音乐中,城市里的自然之声不再是简单的环境白噪音,而是滋养现代人内心的疗愈力量。

本次《彼岸4.0》的演出地—YOUNG剧场,是由原先的杨浦大剧院改造而成,数十年岁月积淀的滨江老建筑就此拥抱当代潮流艺术,改造后实际布局也更偏向于传统音乐厅,弥漫着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而《彼岸4.0》也是YOUNG剧场落成后的首场音乐會,对这座剧场新陈交融的艺术风格奠定有重要意义。

舞台中央,一架三角钢琴伫立,伴随着其身后的数字大屏通电亮起,带来眼耳感官的交相辉映。演出曲目跨度不小,包括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乔治·克拉姆,中国作曲家高为杰、秦毅等人的多部作品,不论是在地域、风格,还是在创作年代上,都使音乐会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气韵。

音乐会一开始,格里格的《挪威民歌》奏响,整体基调清新纯净,又掺杂着浪漫主义的几分怅然,舞曲跳脱灵动,十分入耳。记录山川水天之景的影像时而清晰,时而又呈现出抽象的处理—长曝光造就了红树林间色块和光斑的缠绕交织,影像交叠出滴水与蓝天共在的情景,独特拍摄视角使人进入小动物的生存王国……人的意识便在这抽象与具象之间浮动。而音乐影像志导演程俏俏认为:这一部分的画面虽美,但影像和音乐之间的交互性还有待加强。

徐志博的《逝》充满生命的意象,用音符钩沉自然生命体验,从倾泻而出的音流中寻找水流、雾气甚至是分子永不停息的运动轨迹。钢琴家精于手指上的力度控制,每一个音都十分饱满,即使是在快速跑动的乐段中,这种珍珠般的颗粒质感又显得连贯而圆融,延音恰好将每个音符的饱满凸显出来,彼此之间丝毫不会相互妨碍。这样的处理让每一个音符都仿佛焕发出晶莹剔透的光泽,却又不甚刺眼地融合成一丛一簇,将人温暖地包裹起来。而音乐的变化便在这种无穷的绚烂中进行,最终消逝在回声与共鸣中。

作曲家高为杰的作品《秋野》从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出发,进入到对人生的悲怀抒情之中。该作品一头一尾都是“秋”主题,其中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地”为主题,雷鸣肆虐,凡间的喧闹混乱在这声声响雷中愈演愈烈;第二部分则是“人”,钢琴家用绸缎般细腻的触键,温柔地歌颂宁静纯洁的人性;而最后的“天”,则是用钢琴表现了雨从天而降,先是丝丝沁入,最后酣畅淋漓,弥合了地的艰涩与人的柔软。《秋野》是一部现代无调性音乐作品,但结合了中国民乐元素,作品听似对景情的描绘,实则表达了天、地、人合一的生命体悟。

音乐会进入到高潮,全场最令人期待的无疑是作曲家秦毅的《meta鸟歌》,本场为世界首演。全曲由真实的鸟鸣声开始,再由和它具有精确的数据映射关系的钢琴声相互重叠,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过渡成机器算法合成的“人工”鸟鸣。配上屏幕上色彩的点染渲染,音乐像一团迷雾顺着呼吸经历时光的穿梭—对于其中的视听元素设计过程,AI影像设计者达彦如此解释道:音乐通过营造虚无缥缈的氛围向大的低频过渡,呈现出时间倒退、从未来回到远古的感觉;色彩基调是从艳丽到黑白系,而AI将把古代水墨画的文字变成影像,好似天书,似是而非。整部作品不管是自然之鸟、器乐之鸟还是AI之鸟,都饱含着呼吸吐纳,在声声鸟鸣中,音乐厅幻化成巨大的吐息之场,体现出作者秦毅老师内心对自然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整场音乐会并非完全依附于多媒体的艺术表达,除视听结合之外,音乐会中的《逝》《秋野》《4'33"》《大宇宙》《金乌扶桑》等当代音乐作品都采用传统的纯钢琴演奏模式。个人认为这种编排逻辑是十分恰当合理的,先用较为简单明了的艺术表达打开听众的想象天地,再立足于意境将现代音乐进一步结合到这种艺术表达中,从而由浅至深地扩充了“自然”的意涵,既满足了听众对音乐疗愈的期待,又使得历来远离大众的先锋音乐能够较大程度地为人所理解接受。现代音乐应将听众的感性需求作为创作的切入点,用感性叩开双方沟通的大门,对于艺术家和听众来说,这将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作曲家邵青作品《金乌扶桑》的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中神鸟金乌的神话,这是当代与古代二重映像、今人与先人跨越时空的一场灵魂对话。全曲对预置钢琴有大量的运用,还伴有钢琴家弹拨钢琴弦的独特奏法,极尽钢琴乐器本身的功能,在音色上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意象,钢琴自成一座蒙太奇式的小剧场,一幅远古画卷徐徐展开,神秘又万般诡谲:巫师步履摇晃带动身上的铜器沙沙作响,传说中的金乌啼叫不休,群鸟的争吵不绝于耳—钢琴主题旋律掺杂着各种金属的撞击声,最后爆裂沉重的极低音让人不禁感觉是置身于宇宙洪荒当中。

在音乐会的最后,钢琴家又以格里格的钢琴作品《心境》呼应了开头清新质朴的音乐氛围,在佳境中回望原初的美好。

整场音乐会下来,我们看到了“自然”这一概念的包罗万象,而此中万千变化是由科技手段将视觉与音响叙事融合所带来的。一种平静、深沉而淳朴的本质,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迭代,有着更为多元的表达,但我们对于自然的渴求始终不变。面对现实充满不确定因素刺激骚动的生活,焦躁与不安使得我们对自然的滋养甘之若饴。而在音乐中,我们能够弥补自身缺失的那部分本质,寻找到属于我们的伊甸园—在那里,时间被无尽地延长,心灵可以得到放松,我们卸下重负,走向自我,遨游在广袤的想象天地中。让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也是艺术存在的终极要义。

猜你喜欢
钢琴家彼岸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彼岸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