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基于OBE 理念的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05 11:37张丽姚菱一沃雨婷陈羽洋朱莹莹张延颇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字化理念

张丽 姚菱一 沃雨婷 陈羽洋 朱莹莹 张延颇

关键词:OBE 理念;食品感官检验;数字化;教学改革

食品行业是道德行业,因此,食品专业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把价值观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要依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021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治担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在“两个大局”背景下,要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专业建设需要将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应用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教育数字化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education,OBE)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可[3]。我们应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以成果为导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将学生培养成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发展。

一、当前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食品感官检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市场调查、产品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4]。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感官分析技术手段如机器视觉技术、电子嗅觉技术和电子味觉技术等备受关注[5]。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需要对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目前,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例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谢跃杰[6]指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密切贴合企业的实际操作,并提出要强调操作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毕春慧[7]指出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食品感官检验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柳青[8]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新疆理工学院的房丹丹[9]对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中南民族大学的张丽[10]应用OBE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进教学方式,用丰富教学手段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丛懿洁[11-12]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开展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活页式教材开发,提出要多种教学相辅相成,提升教学效果。

二、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感官检验课程的课程改革内容和成果

(一) 遵循OBE理念,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进行反向设计

遵循成果导向理念,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因此,根据前期企业走访和毕业生调查,我们了解了食品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产业发展的最急需技术,以此确定核心岗位和用人需求。结合最新专业标准,遵循OBE教育理念,我们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设置逐层进阶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培养目标框架下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映射图,将培养目标的达成任务落实到专业课程中。明确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和岗位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然后根据上述课程目标,制定每次授课的细化的、可量化的、渐进性的教学子目标和要求。

(二) 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材内容和辅助资源,补充前沿技术和热点政策,紧跟专业知识发展,更新食品感官评定基础理论,拓展相关的趣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跟新技术发展,突出分析仪器在感官特性研究上的应用,在课程中设计利用感官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品质的多项实际案例,如利用质构仪和色差仪测量果蔬的成熟度和新鲜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感官分析仪器在食品品质评价中的辅助应用。

成熟的实验样品使得食品感官评定实验过程缺少探索性,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計划时,将食品感官检验与食品加工概论两门课程进行结合。教学时,先进行食品加工课程授课,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原料,如蛋糕、泡菜、饼干、酸奶等产品,然后再进行食品检验课程授课,让学生对这些产品开展感官检验,以此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 根据教学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课程资源、实验资源和网络资源为支撑,用教师讲评、师生互动和学生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积极拓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时空。通过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和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达到“记忆”“理解”等基本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探究性、验证性实验,以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应用”和“分析”等高阶目标。通过数据分析、撰写实施报告等分组任务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评价”和“创造”等更高阶目标。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如校级研究性课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利用感官检验方法开展代餐粉、新式茶饮和茶叶质量鉴定等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复习旧知、感受新知,同时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际能力,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同步进行的教学目标。

(四) 通过多角度融入,以课程思政多方位提高育人效果

感官检验相关岗位的工作有一部分涉及筹建感官检验实验室、筹建感官检验小组和组织开展感官检验实验,所以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的要求是综合的,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感官实验室环境的基本组成、设计原则和控制因素,还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筹建和维护评价小组,能够制定相应方案和组织开展实验,并且需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严谨认真、客观公正。因此,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全课程、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充分挖掘资源,发挥课程优势,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始终。

1、将本学科的发展史和大师成长道路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涉及到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重大科技突破、政策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食品感官检验专业发展到现在,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整个学科发展史不仅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且还有大量食品科学相关领域的前辈和专家的钻研和奉献。

2、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元素,如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要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第二章节中“味觉地图”为例,以前的教材会出现一些知识点,随着科学研究的推进,这些知识被证伪。以此为例,让学生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大胆探索。

3、对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进行提炼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食品感官检验相关人才在未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要注意感官检验的特殊性——这种检验是将人作为检测的“仪器”,所以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客观公正、严谨认真、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开展感官检验——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未来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可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研究性课程和大学生创新项目,让学生利用感官检验方法研发功能性代餐粉和新式茶饮,并对配方进行优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官检验方法对茶叶新产品的冲泡条件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种类的茶产品给出适宜的冲泡条件,以此给茶叶生产厂家以精确指导。通过上述科研创新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课程认同感的同时增加学习获得感。

4、在实验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制定课程相关的制度、规范、仪式和教学流程,并严格遵照流程开展实验实训,通过客观、严谨、科学的训练进行团队协作。综合实验鼓励团队合作,实验互评鼓励相互学习。对于实验的失败要进行思考、判断和科学理性的分析,提高辨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将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作为重点,并加大考核比重,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提升。

5、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如何让思政课入脑入心,“社会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等相关活动,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上好精彩“思政大课”。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

(五) 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评价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从课前开始,发布课前公告,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为学生提供预习的网络资源,充分将学习时空拓展到课前。课堂上,采用学习通的签到、点名、主题讨论和分组活动等功能,实时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讨论发言。分组活动中,设置组内自评、组建互评和教师评分,并且采用分项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注重敬业奉献、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课后,通过学习通发布小结和测试,让学生写下学习感受,并可以针对本次课提出相应问题,由教师课后解答。课后讨论中,反馈和互动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办公软件使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公开汇报能力。综上所述,本课程通过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评价,生成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画像,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简介:张丽(1986-),女,山西灵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数字化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数字化制胜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